進入文房木作小件的世界,你需要的是一本《士林典藏》

明清傢俱曾屢屢颳起海內外收藏之風,而作為這些傢俱的配件,木作文房小件吸引人們的目光卻是近些年才發生的事。在中國古典傢俱交易的黃金時期,它們只是交易中的添頭或是作為吸引新入市的買家投身傢俱收藏的“甜頭”,這類器物購買者多,收藏者卻少之又少,研究者也極少。2014年,馬科斯將其二十年間經手、研究的珍稀木作小件整理出版了《Custodians of the Scholar’s Way》,圖書一經出版便引起了圈內人士的極大關注,國內市場曾一段時間供不應求。

進入文房木作小件的世界,你需要的是一本《士林典藏》

《Custodians of the Scholar’s Way》封面 

2018年5月22日晚六點,由佳作書局(Paragon Book Gallery)策劃、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中譯本《士林典藏:稀見木作小文房》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學術報告廳正式發佈。

進入文房木作小件的世界,你需要的是一本《士林典藏》

《士林典藏:稀見木作小文房》

作者馬科斯·弗拉克斯為了避免圖書變成普通收藏圖錄的樣子,團隊花費了不少心思,在書中介紹了文房小件的歷史和美學背景以幫助讀者與歷史重新連接,還插入了不少書畫作品為書中的文房小件營造一個美學體系。圖錄中選用中國傳統建築中的木製窗欞作為各單元之間的隔斷,用來劃分“賞古”、“自然之氣”、“仕女名妓”、“無常之時”以及“皇家內廷”這五個不同類型的書房以及配套的器物,試圖從視覺結構上突出不同書房之間的差異。馬科斯認為文房小件是“文人生活方式”在現代的遺存,現代東西方人正越來越意識到它們的價值,通過它們為現代生活注入古代文人的精神。這不僅是對個人收藏的總結,其富有學術性的系統研究,對長期不為人所注意的文房小件進行的整理,也給喜愛古典傢俱、文人木作和從事設計的人們,提供了一份寶貴的、沉甸甸的資料。”

進入文房木作小件的世界,你需要的是一本《士林典藏》

進入文房木作小件的世界,你需要的是一本《士林典藏》

佳作書局致力於出版和傳播最高水準的藝術研究類讀物,為國內藝術的發展與研究提供更豐富的文獻參考資源。因此當佳作書局關注到這本書的時候就及時與馬科斯建立起聯繫,同時也通過這本書開始對國內的古物收藏市場有了更為深入的接觸與交流。製作中文版的念頭便逐漸產生,這將是一本無論是學術還是收藏市場來看都將有重要地位的著作。馬科斯在譯本的自序中也表示:“對我而言,本書的中文版意義重大,因為它可以將這一主題呈獻給中國讀者;同時也有助於其他人士獲得更多理解,甚至重溫中國藝術文化中這一豐富又至關重要的領域。”

進入文房木作小件的世界,你需要的是一本《士林典藏》

中文版圖書海報

《士林典藏》中譯本作為國內第一本研究文房木作小件的著作,引起了收藏界的極大關注。書中涉及的木作小件及其審美價值也是本次研討會的主題。

進入文房木作小件的世界,你需要的是一本《士林典藏》

作為嘉賓主持,竇文濤的幽默睿智以及對文房的認識讓整個研討會驚喜不斷,讓聽眾意猶未盡。竇文濤表示自己的朋友圈幾乎都是收藏圈中人,多年以來也是由這些朋友傳授中國文人的種種趣味,並加深了自己對文房木作的深刻理解。研討過程中,他從自己的收藏經驗出發,結合自己對器物美感的直觀感受,帶動嘉賓們探討主題中未被髮掘的深意。

進入文房木作小件的世界,你需要的是一本《士林典藏》

竇文濤

研討會中海巖從一位藏家的角度闡述了收藏文人小件的重要性。他講述了自己的興趣從傢俱轉向文人小件的契機,並且認為文人小件較之傢俱更能體現古代文人的意念、靈魂和情趣。文房器物承載著中國傳統的社會人士和審美追求,在全球化和商業社會的衝擊下接續了中國的現代和古代。現今收藏界對小件的需求增長,體現的是現代人對古代文化高峰的追摹。

進入文房木作小件的世界,你需要的是一本《士林典藏》

著名作家、收藏家海巖

進入文房木作小件的世界,你需要的是一本《士林典藏》

張金華講述了文玩小件的地域特徵。他認為小型文房件和大型傢俱的生產形式有一定區別,有很多文人自己參與到製作之中,但仍可以從地方材質、製作工藝,甚至從粘合劑的角度去區分文玩小件的地域特徵。隨著細節研究的推進,人們還可以從考古中得到更多的信息。

進入文房木作小件的世界,你需要的是一本《士林典藏》

古傢俱研究者、鑑定修復專家張金華

進入文房木作小件的世界,你需要的是一本《士林典藏》

尹吉男教授談到明清文人對木製小件的鑑賞和審美問題。他認為古典時代已經終結,但是留下的器物保留了我們對於古典的想象,傳統就是我們對古代的一個想象。他漫談了當下對傳統、白話文語境對文言的精緻世界的想象,認為現代化的過程就是精緻性不斷喪失的過程。但是他仍期待大家能夠在一個真正的文房裡進行關於古代世界的探討。

進入文房木作小件的世界,你需要的是一本《士林典藏》

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院長尹吉男

進入文房木作小件的世界,你需要的是一本《士林典藏》

柯惕思則分享了他收藏物件的一些心得,他認為木質小件中,流暢的線條、溫潤的手感、木料特殊的光澤,以及獨特的榫卯結構是尤為吸引的。而越是素雅的東西越難得,因為比如黃花梨這種木料,本身就有優美的紋路,如果有雕刻而又與紋路不協調,反而破壞整體的美感。

進入文房木作小件的世界,你需要的是一本《士林典藏》

柯惕思

進入文房木作小件的世界,你需要的是一本《士林典藏》

蔣念慈講述了自己對近三十年來古典傢俱文玩收藏趨勢的觀察。二三十年前,文玩小件還被包含在“雜項”內,屬於小眾收藏領域。而80年代,中國古典器物向海外輸出的過程中經歷了認知和梳理的過程,這也體現在了《士林典藏》收錄的文房小件上。現在人們逐漸開始挑選具有特殊形狀、特殊材質的精品。之後,人們對器件身上覆雜的工藝、獨特的材料、傳統的寓意都會有更高的要求。蔣念慈認為小件的價格體現著製作工藝的難度,也是它經歷歷史淘刷後的證明。

進入文房木作小件的世界,你需要的是一本《士林典藏》

蔣念慈

進入文房木作小件的世界,你需要的是一本《士林典藏》

正如馬科斯在書的前言中所述:“明和清初,奢靡享樂之風大盛,世人多看重名匠之作,裝飾虛張浮誇。那些樸實的佚名匠人制作的精彩文房小件,置於書房之中,抵消了世間的浮華之風。它們置於畫案書桌,是保衛人們文化和審美的最後堡壘,而此種文人之‘道’,正是中國文化與藝術的立足基石。”

- E N 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