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中國式旅遊?

庫頁島主

中國式旅遊,被定義為一種社會不良現象,由於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國人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國人出境旅遊越來越常見,同時,國人在外旅遊,也出現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被歸類為“中國式旅遊”給中國遊客貼上了不好的標籤。

主要由以下幾種表現:

扎堆出遊

每到節假日,中國遊客會大量聚集出遊,在國外眾多著名景點,均可以見到大量的中國遊客,同時,國內眾多景點也是人山人海,每到節假日,出門不是旅遊,是“找堵”,可能會堵在高速上、堵在景區附近、堵在景區裡、堵在回家路上...

注重形式

大多數中國遊客到了景點,可以借用網友的一句話“下車尿尿、上車睡覺、景點拍照,回來忘掉。”到一個景點旅遊,僅僅是拍張照片,證明“到此一遊”就算是旅遊了,而這個景點的,人文歷史、風土人情、自然風光幾乎不會了解。

瘋狂購物

還有遊客旅遊,到一個國家或地區,一頭扎進名牌店裡,大量購物,從家居用品、母嬰產品到名牌包包一應俱全。

不文明行為

隨著,大量中國遊客出國旅遊,也衍生出許多的不文明行為,比如在古建築上隨意刻畫、隨手亂扔垃圾、隨地吐痰、公共場所大聲喧譁、隨意攀爬古文物、甚至破壞公共環境的綠化植被等等。

以上等行為,被定義為“中國式旅遊”,希望大家,在生活水平不多提高的同時,提升自身素質,在國內,你不僅代表你自身,還代表你的家庭,而出了國,你代表的不僅是你的家庭,更是你的國家,希望大家,文明出行,開心旅遊。


世界邦旅行網

中國式旅遊的精髓,用四個字就能概括:“來都來了”。

這四個字對幾乎所有的中國遊客來說都像是“魔咒“:

到了一個可進可不進的景點前面,對中國遊客說“來都來了”,他們就都乖乖花錢買門票進去了。

在一個聽都沒聽說過的購物中心,對中國遊客說“來都來了”,他們就都心甘情願掏錢賣一堆自己都不知道是什麼東西的所謂“當地特產”回去了。

真是百試不爽。


很多人都厭惡在旅行時被導遊強制購物,但我發現,中國遊客們在一起,就算沒人強迫他們,他們一樣會乖乖花錢購物,而且還會頗有優越感地去“嘲諷”不花錢購物的人。


前段時間,我到三亞旅遊,在某景區內乘坐散客專用的電瓶車時,車上突然來了個自稱是“義務導遊”的人,後來這個“義務導遊”帶我們去參觀一個所謂的咖啡博物館,讓我們免費品嚐了一些速溶咖啡,再讓我們自行穿過一片商品區離開。


這種伎倆,就跟超市裡試喝搞促銷的道理一樣,況且我看了一下,商品區賣的都是一些不知道什麼品牌的速溶咖啡,價錢雖然不貴,但我真心覺得不值。

我心想,景區裡賣的性價比這麼差的東西,肯定沒什麼人買吧?雖然那個“義務導遊”帶我們來了這裡,但他們確實沒有強迫購物。

然而,我卻出乎意料地在出口的收銀臺處看到了這樣的情景。


大家爭先恐後地掏錢結賬。


還有堆積如山的快遞包裹正準備寄出。


回到景區之後,我也幾乎隨處可以看見拎著速溶咖啡粉的遊客。

當我把這種在景區裡新的隱形“推銷手段”寫在網上,給大家一個提醒的時候,評論卻幾乎都是嘲諷之聲,什麼“沒錢你就不要出去玩啊,沒強迫已經不錯了,你心態不好啊”之類的。

行行行,那隨你們愛買不買,反正這種淘寶上一搜一大堆的不知名品牌的速溶咖啡粉,作為一個聰明的消費者,肯定是不會買的。還有,那些操心大家都不買,當地的商家會失業的人,請你放心,他們總有辦法賺你的錢,當你的消費水平提高了,他們只有一條路,就是提高商品質量,而不是變換推銷花招。

如果你覺得自己是對的,反正“來都來了”,總要花點錢買點東西帶回去,買的什麼東西都無所謂,反正閉著眼睛花錢你覺得是一件正確的事,那就當我沒說。

“來都來了”,不自己主動伸頭被宰一頓,都枉為“中國遊客”啊!

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態度的旅行家。


劉小順

上車睡覺、下車拍照。上車睡覺、下車尿尿。

中國式旅遊是指一些中國遊客在旅遊的時候,公共場所大聲喧鬧、不守規矩、入鄉不隨俗等行為,國人常用“下車尿尿、上車睡覺、景點拍照,回來忘掉”來調侃中國遊客。而這種所謂“中國式旅遊”也引起了外國人的關注。在以高雅自居的法國人眼中,中國遊客是有錢卻缺乏品位的“新富”。

中國式旅遊的特點是:

扎堆出遊

每逢假期過後,凡是旅遊歸來的人而是會先抒發一句感慨:人真多。而出國旅遊的人在感慨“人真多” 後,緊跟著的一句話十有八九會是:中國人真多。法定假日一到,世界各國的旅遊勝地便被中國人包圍。

注重形式

在很多人看來,旅遊就是到一個地方擺個POSE,拍張照片,證明“到此一遊”,至於旅遊地的風光到底好在哪,那裡有什麼文化底蘊和特色,都被無意識地忽略了,反正“我來了,我看見,我拍照”。

瘋狂購物

比拍照更讓世界瞠目的,是中國遊客的瘋狂購物能力。不知從哪個黃金週開始,總是會看到中國遊客將某品牌店搶購一空的新聞。一些中國人一踏出國門,就奔到名牌店,回國時像是小搬了一次家一樣。

不文明行為

中國式旅遊在埃及神廟刻字、在野外朝猛獸扔垃圾、在盧浮宮前泡腳、馬王堆漢墓成遊客“許願池” ,埃菲爾鐵塔下調廣場舞、上廁所不沖水、公共場所高聲接打電話、大聲喧譁、扎堆吵鬧等等不文明行為。

微言圈

因為每年幾乎有2-3月在海外旅行,可能見多了很多中國遊客,雖然我都是自由行,但基本上可以一眼看出是不是中國遊客,一般中國遊客有如下特點:

1、看購物、不愛博物館、美術館、歷史悠久的東西!有一個有趣的現象:無論是不是發達還是一般情況的國家,旅行中發現的博物館、美術館、劇院什麼,一般都是有日本語、韓國語介紹或者語音導覽,遊客🀄️看到拿著口袋導覽📖的99%的不是中國遊客;反之,只要是奢飾品專櫃或者名牌折扣店,中文導購是基本配置,排隊的必然是中國人佔絕對多數

2、中國式旅遊,很少有坐下來慢慢次、慢慢喝,發呆悠閒的旅行!基本上吃以省時間的快餐、中餐為主,咖啡館、正式餐廳中國遊客少之又少,花時間慢慢品味當地的風土人情那是萬萬不可的,關鍵是到此一遊的地點儘可能的多!

3、公眾場合中二種極端的情況,一種及其小心謹畏,一種極度自私的表現!微笑平和的形象較少,東張西望、刻意守護自己的包包、如臨大敵的表情多!最最詬病的是嗓子太大,無論是次的地方、還是住的地方,一旦沒有太多公眾的視眼,立刻控制不住自己的國內行為的慣性大聲嚷嚷,而且最最容不得的是同是中國人的好心勸告

4、過於敏感,不善微笑,不注重細節!我不止一次問過當地人,你們如何判定遊客是不是中國人,或者韓國人、日本人?他們一般會說:日本人精緻、微笑,韓國人妝好、主動,中國人衣著隨意、對人介意多、幾乎不會微笑!看旅行團,一幫人人手一本旅行手冊,旅行團隊拖拉間距很少的、幾乎沒有聲音的一定是日本團;而隊形拖拉很大,領隊大聲吆喝的多數是中國團隊了!

其實旅行是一種感受:感受不一樣的風土人情、不一樣的文化內涵、感受不一樣的地形地貌,感受沒有工作、環境造成的壓力的愜意和閒暇帶來的輕鬆愉悅


摩卡我最大

所謂的中國式旅遊,其實是帶有一點嘲諷和鄙視的程度在的。我們不是去旅遊,不是去放鬆心情,說得更直白一點,就是我們想往一種輕鬆的生活,但是我們卻把這個事情做成了非常的功利。


手機沒有普及之前,到此一遊遍地都是,手機普及之後,網絡資費下調之後,到此一遊就變成了朋友圈曬去哪裡?這個跟到此一遊沒有什麼多大區別。結果去哪裡旅遊不重要,重要的是照片得拍得漂亮,要讓別人羨慕,覺得這個地方美。因為旅遊從某種程度上變成了一種炫富。

咱們富起來的時間不長,俗話說成為一個富人可能只要幾年,成為一個貴族需要幾百年,我們兜裡有了錢,但是我們的思維一直是窮人思維。我們希望充分利用好有限的時間,和有限的金錢去看更多的地方,實現效益的最大化,從這裡可以發現企業的經營思維,賺錢的經營思維,在這裡體現的淋漓盡致。因為我們在旅遊的時候也不忘記效益最大化。


我們不是去休閒,不是去放鬆,而是去怎麼樣把這筆錢最大化,以滿足我們心裡所構想的那一種嚮往的生活模式。當然現在這種境況是越變越好了,旅遊成為了自己自由的選擇,而不是一種被選擇,被跟隨,被設計的生活方式。以後中國式旅遊會成為一種令人想往的,模式,而不是略帶嘲諷


知常容

我是從事旅遊行業的人,也去過幾十個國家。

所謂中國式旅遊,我認為很多情況下是中國人自嘲的一種稱呼。

就拿巴黎盧浮宮門前水池泡腳來說,發了中國人泡腳的照片,國內輿論一片譁然,紛紛指責中國遊客缺乏素質等等,但是,西方人也會在那裡泡腳啊,憑什麼說中國人素質不高。再說亂寫亂刻的問題,去了歐洲好多地方,亂寫亂刻的有幾個是中國字,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字在上面刻得滿滿的。在西班牙塞戈維亞的千年古堡上,城牆上刻的都下去筆了。我沒看到一箇中國字。


誠然,中國人出遊存在很多問題。比如文化水平不高、文化差異大等等,這跟中國從落後到強大的發展歷程是有關係的。去了泰國一般都給小費,我遞給小費的時候,我媽媽一把手搶回來了,說為什麼要給他錢,弄得我和工作人員都尷尬了。但是老一代的人他們的思維是很難轉變的。

對於中國新一代出遊的人來說,我認為素質是非常高的,大多數人能夠避免大聲喧譁、注意衛生、禮貌等原因,比很多國家的人素質高的不知道多少倍。我在飛機上就聽到幾個俄羅斯人一路又唱又嚎的,下了飛機也一樣,素質極低,根本不顧別人的感受。我在葡萄牙,就看到老頭站在路邊撒尿。

話說回來,你看看歐洲遍地有多少小偷,有多少強盜,他們專門盯著中國人偷、盯著中國人搶。我倒是覺得他們的政府十分無能,管理極其混亂。


我覺得從歷史上,從落後到領先的進程來說,中國人還是有很多自卑心裡的,怕讓人瞧不起。也誠然我們有很多做不到的地方,但是出去了就不卑不亢,大大方方的。雖然老外心底裡瞧不起中國人,那也沒什麼,我們生來不是讓你瞧得起瞧不起的。



關於假期少的問題,我覺得這個也是中國的特色。中國在高速發展中,什麼東西都追求快,什麼事情都追求效益,好像英國工業革命時期,美國拓荒時期一樣,大家累的都跟牛一樣。我覺得中國經濟發展太快了,應該緩一緩了。假期這個問題,中國還是比較勤勞的民族,世界上只有幾個國家的人最能幹,最能當驢:一個是中國,一個是美國。此外還有韓國、日本等等。

所以假期上,跟中國人勞碌命有關係,總希望難得出去一次,就多去一些地方,而不是像歐美人那樣慢慢地遊走。因為中國的假期確實太少了。企業也不會輕易給你那麼長的假。此外,整個東亞人都有一個毛病,就是喜歡一次出去去好多地方,日本人也是一樣,不管年輕人還是老年人,所以歐洲導遊說,帶日本團其實是最累的。中國團好在愛消費,到哪裡都是上帝。


老遲

我知道對中國式旅遊,有人總結有幾句話,什麼上車睡覺,下車尿尿,見景拍照,燒香入廟,拜佛祈禱,回家一問,啥都忘了。這只是其中的一種現象,但並沒完全說到要點上。我以為中國式旅遊的特點在:

一是盲目,以為旅遊就是好玩,根本沒去領略無限風光的韻味及人文地理的特色,走馬觀花轉了一圈,旅遊回來別人一問,回答就是好玩,至於好玩在哪裡,說不出個所以然。

二是購物,有的人去旅遊,特別是去國外旅遊,根本不是想去觀光,去感受異域風情,主要是為了購物,以為外國貨比中國便宜,比中國產品質量好,沒享受到一點旅遊的樂趣。

三是跟風,對旅遊根本沒有興趣,但如果幾個好友約在一起,說起哪裡好玩,就趨之若鶩去哪玩,回來一問三不知當然不奇怪了。

四是拜天,有的人說是旅遊,其實根本不是,出去就是為了乞求上天保佑,純粹是想找所謂有仙氣的地方,拜神拜佛拜觀音,拜天拜地拜仙人,你光去拜,自己不努力,會有自來食嗎。

中國是文明古國,國民應是有一定素養的,如今旅遊卻都淪為了笑柄,真不知道是為什麼。


楚人一丁952

中國式旅遊可以用這麼幾個詞來形容:“上車睡覺,下車看廟,行程滿滿,買買買買。”

上車睡覺其實是制約於旅行團模式。早起旅行興起的時候,人們對於旅遊沒有太多的想法,比如“我要去哪裡?我去幹什麼?有什麼意義?”很多人都是懷抱著沒事又有點閒錢就出去玩玩唄的心態而去的,對自己沒有過多的想法,任由著旅行團拉著到處跑,一來二去,興致減半,那就只能上車睡睡覺了。

下車看廟更是如此,因為對目的地沒有過多的瞭解,景色看起來就是千篇一律。舉個例子,去到泰國的旅行團,如果是充斥著毫無想法的團客們,在他們眼裡,五世柚木行宮、大皇宮、玉佛寺……其實是毫無區別的,不信他們回來你問問看?

他們的回答一定是:“丟~看來看去都是那些~有什麼好看的,浪費錢,個個都長得一樣。”

大哥!這不賴人家啊!是你自己不做功課,一無所知啊!你對汽車毫不瞭解,你看奔馳寶馬法拉利都是四個輪子一個殼啦,你不能把無知當個性啊!

行程滿滿更不用說了。國人買東西講究性價比,買斤青菜還要搭根蔥,出去旅遊花個好幾千,景點少幾個就是旅行團無良騙稱。那就只能論斤賣啦,辛苦是必然的了。不過現在很多國人的觀念有所轉變,出門求個舒適,旅行講究體驗,景點打卡什麼的就不作要求了,這也是一種新思維的誕生。

買買買買應該就是國人旅行的最大標籤了。不光是旅行團在短短几點的行程裡插入數十個購物店,大到工廠參觀購物,小到加油站停靠都給你安利一發,簡直了。再加上在車上兜售的各式商品,以及下車后里應外合的當地人特產,真真真的簡直了。我去長灘島,往返跟的旅行團的車,我等自由行人員都在短短4小時內被整整安利了5次!!!我的天?!!!這個廣告插播堪比視頻播放網站的120秒廣告好嗎?


熙遊記SeeTrip

中國式旅遊?對於這個現象我覺得可以簡要的概括為幾點:

一 會選擇比較有名氣的地方去扎堆,比如幾個法定節假日,只要式一個景點的都會人擠人。

二 到一個景點不會關心當地人文,歷史,政治,總會拿出手中的相機📷,手機拍上各種照片,發上朋友圈,向自己的親朋好友展示一下,我又去了某某個地方耍了,達到一種相互攀比的效果。

三 到景點了,總會走進各種購物中心,買會許多特產,不管價格如何,面子必須得有。

這就是我眼裡的中國式旅遊。寫的不好,勿噴,噴也沒辦法了,個人觀點而已。


大兵兵7777777

我就說說在我印象中的中國式旅遊,我對這個幾個字的理解。

我覺得中國式旅遊就是。我在看手機,手機在看世界。到了那個地方就要自拍拍照自拍,證明自己到此一遊。發朋友圈兒告訴別人我在哪裡玩。

再買東西買東西買東西,來了就要帶一點紀念品回去。比如去到免稅店會覺得東西便宜就想買。因為覺得自己佔到便宜了。

反正曾經我是這樣的,和我身邊的朋友大都是這樣的。我去旅遊景點遇到的人也大都是這樣的。

我現在覺得相對旅遊我更喜歡旅行。我們可以靜下心來。去走走,感受一下當地的人文,瞭解一些典故,可以一坐就是一下午。不要再匆匆忙忙走一趟拍一路,回來整理照片,從照片中看風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