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戰爭使整個國家的年輕女性人數遠超過男性,會對文化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確實色盲

整個國家的年輕女性人數遠超過男性有什麼影響,就讓我想起了一戰時的法國。一戰對法國的影響極大,法國徵募770萬士兵,其中戰死140萬人,負傷與失蹤達350萬人。13到30歲的法國男性,每三個就有一個死於戰爭,15到49歲之間的法國男性死亡率達13.3%。法國男女比例嚴重失衡,造成了兩個重大影響。

1、法國女性被從家庭中解放出來,社會地位空前提高。很多曾經拒絕女性加入的工作因為青壯年男性的缺失不得不開放,比如進入軍隊當兵,到軍工廠生產火藥、炮彈,當有軌電車司機,成為警察在街頭執法。數以百萬計的婦女向社會偏見和傳統習俗挑戰,她們進入重工廠、辦公室甚至運輸領域,挑起大梁。

2、因為法國適婚年齡階段的男子大量死亡,很多法國女性摒棄了當時歐洲白人普遍對於中國人的偏見,與中國人談戀愛。1918年至少3000名法國女郎打破白種人不與有色人種通婚的劣習嫁給了一戰時北洋政府援助法國的華工。

面對中法聯姻的局面,法國內務部曾發出通告奉勸法國女人不要和中國勞工結婚。稱華工工資不高,中國家庭極端專制,且有娶妾惡俗。又說中國人婚娶很早,十之八九僑法勞工為有婦之夫,若輕易嫁與,將貽誤終生等等。

可惜政府無力改變青壯年男性缺乏的局面,面對溫柔、樂於助人、踏實肯幹的華人,越來越多的法國女郎選擇嫁給中國人。


當狗容易做人難

二戰中,俄羅斯男性大量死亡。一首流行歌曲中唱到:三個村莊中只有一位母親能看到她的兩個兒子都平安歸來。事實上,1922-1924年間出生的俄羅斯男性,倖存下來的只有三分之一。

這帶來了很多影響。

戰後,俄羅斯婦女勝任了一切工作。她們中有農業工人、裝卸工、礦工。那些對體力要求不高的工作被婦女壟斷了。即使是在現在,除了體育老師,男老師在俄羅斯十分少見;男性圖書館員更是聞所未聞。

俄羅斯婦女的工作時間超過9-6工作制。她們也肩負著撫養子女和家務活的重任。如果可以的話,她們在空餘時間還要學習。

俄羅斯男性的情況則剛好相反。倖存下來的男性會被女性的關注包圍。他們有更多的選擇權。人們不要求他們做多大貢獻。他們可能是懶惰的醉漢,但一旦俄羅斯再次遭受攻擊,他們會奔赴戰場打敗侵略者。這就是為什麼他們需要被保護起來。

這就導致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婦女扮演了養家餬口、撫養子女、家庭主婦、丈夫的精神支柱的角色,但她們仍然認為婚姻是幸福的。

當然,隨著新時代的到來,情況在逐漸好轉,不平等大大減小。但是,俄羅斯女性人口仍然多於男性。

令人悲傷的是,對父子關係的影響一直持續到了現在。由於戰後許多孩子都是由母親撫養長大的,這就形成了一種固定的文化模式,即養育子女只能是母親的工作。當然,也還包括祖母。在俄羅斯,祖母變得神聖起來。最近有一個笑話是,大多數俄羅斯人都是由同性伴侶撫養長大的——母親和祖母。

當然,也有很多俄羅斯父親並不符合這種固定模式,但社會已經默認了母親需要做所有工作,而父親只需要付出金錢,儘管在大多數情況下,母親也需要工作。如果一位父親在撫養子女方面盡心盡力,他肯定會受到一致的稱讚。


義薄雲間

這個問題提得非常好

看起來簡單但是很難回答,因為除了人口結構,還會有社會變遷的影響。不下結論,但是大約現在看起來有兩種情況。


戰勝國的情況:蘇聯

典型的當然是前蘇系統的國家,整個蘇聯二戰期間的損失非常大二戰戰爭期間蘇聯先後有2957.49萬人被動員入伍,總計在戰爭年代參軍人數為3447.67萬人,這個數字相當於蘇聯戰後人口的五分之一,幾乎是工業化國家動員能力的極限。

據估計蘇聯戰爭期間共計2400萬-2700萬死亡,其中大部分為青壯年男性。


這造成了戰後大量的勞動力不足,在重建過程中,蘇聯人婦女擔任了重建國家的重任,它們努力工作,除了國家重要崗位,很多基礎工作都需要婦女擔任。

(知名的烏克蘭美女檢察官娜塔莉亞·波克隆斯卡婭,這姑且算個耳熟能詳的案例)

然而,有一個很重要的事實,因為它是戰勝國啊,所以可以:

1)依靠掠奪德國和日本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創傷。蘇聯人從德國搶走了大量的機械設備和人才,還抓走大量戰俘充當免費勞動力。同時,蘇聯還拆走了中國東北的日本機器設備,抓走七十萬關東軍當苦力。

2)蘇聯採用的是計劃體制,這種體制具有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加上蘇聯資源豐富、國民識字率高,基礎好,所以蘇聯人能在短時間內重新建立新的經濟和工業體系,能在短時間內恢復元氣。

所以戰後蘇聯能夠很快恢復國力,但是人口影響到目前為止依然存在,因為這麼大塊地上的蘇聯,人口依然不足,尤其是男性不足,導致發展現在GDP甚至被我廣東省趕過去了。

但是,到目前為止,俄羅斯依舊被稱為“戰鬥民族”啊!


戰敗國的情況:日本

日本動員的最大兵力為970萬人,佔全國總人口的12.8%軍隊傷亡總數達216.1萬人,經濟損失達1000億美元。但是日本本土被佔領,大量關東軍戰俘被拉到西伯利亞修鐵路。所以,戰後男性人口比例很難樂觀。

但是因為被佔領,二戰後日本女性的地位沒有本質的提高,日本政府成立秘密的年輕婦女召集機構,為駐日美軍服務,這些女性後來又被拋棄。

1945年8月18日,日內務省發出《外國駐屯慰安施設整備》和《關於外國駐屯慰安施設問題給內務省各警保局長的通告》等,要求各地警務部門建立為佔領軍提供性服務的慰安所。

雖然經過朝鮮戰爭作為戰爭後勤基地,日本經濟迅速恢復,但是文化上已經被馴化。很多特別的文化特徵被固化。

所以,現在日本的情況大家都知道的,他們雖然想再雄起,然而會嗎?經濟被綁架,文化不獨立,搞什麼搞?


所以呢,要自己強大,打勝仗才行啊!


戰後我們開始的人口政策沒有問題的,”人多力量大“,再看看現在我們的人口紅利對國力的影響。


賞金掠食者

看過很多回答,都回答的很規範!

有引經據典的,有拉數據的,也有拿事實說話的!

都回答的非常好,但是我覺得其實可以簡單來說,影響最深的就是男女地位的變化!

就拿咱們國家來說吧,從古至今可以發現,雖然一直都是男性占主導地位,但是女性地位在不斷變化。一個國家建立之初,由於戰爭導致大量男性死亡,在初期是女性地位最低的時候,這個時候不僅國家上層會大力推動生育,而且要求多生男丁,就連社會上也會引起民眾自發的生育男丁,不僅僅是因為農業社會需要大量男性勞動力,更因為在初期男性數量少的時候,物以稀為貴,都不願生女孩!

這也是咱們國家養成的重男輕女習俗的源頭之一!

但是隨著社會逐漸和平穩定,國家逐漸進入強盛,男女比例逐漸恢復平衡,甚至由於初期都生男丁的社會慣性,導致慢慢男性數量超出女性。同樣的物以稀為貴,女性數量少導致女性社會地位開始慢慢上升。所以可以發現,從古至今每個朝代最強盛的時期,都是女性地位最高的時期!

然後隨著國家慢慢衰落,內部矛盾不斷激化,這個時候或許因為外敵入侵,或許因為矛盾爆發引發內戰(農民起義、藩鎮割據等等)大量男性進入軍隊,不斷廝殺,男性數量成斷崖式下降,這個時候也是女性地位最低的時候,有些地方甚至把女性當做累贅或者更沒人性的當做“兩腳羊”!

拉回現代,經過軍閥混戰,抗日戰爭,國共內戰,男性大量減少,建國初期國家甚至提出人多力量大,鼓勵多生!但是這個時期,因為文明的發展,女性地位要比封建時期已經好得太多了,但是可以發現,女性地位仍然是新中國最低的時候!為什麼這麼說,因為當時整個社會不尊重女性,歧視女性的大有人在!當時也是重男輕女思想最嚴重的時期!

而現在因為人口的提升,國家慢慢進入強盛,大家可以發現身邊的女性地位已經比初期好的太多了,而且大家發現沒有,地位的變化其中一個因素就是男女比例的失調,有一段時間國家公佈的單身適婚男性竟然高達兩三千萬!!!直接引發的現象就是彩禮的普遍上漲,重男輕女的思想也在慢慢改變,普遍接受的就是家裡生兩個孩子一個男孩,一個女孩。甚至有些生兩個女孩兒就不再生了,雖然撫養成本的提升是一個因素,但是大家再想一想,在以前家裡沒個男孩兒,甚至會被街坊鄰居嘲笑看不起。現在這種現象已經大大減少!

再看看國外,也可以印證!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等國家沒發生戰爭的時候,女性地位普遍較高,但是看看現在IS和塔利班統治下的女性地位就知道了!


會啥回答啥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也很現實,不做回答,僅僅淺談。

若有不對之處,敬請指正

中國國民性演變歷程中提出了一個概念

我們國民性從 貴族文化 平民文化 流氓文化 奴隸文化 一路走來。每個特定文化形成時期,都經過大分裂或者多年戰爭。女性在每個時期扮演的具體地位我們沒有辦法詳細得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中國女性在戰爭後,尤其是男性減少,會承擔起重要的責任。隨著生產力的極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勞動能被大機械代替,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不再大量從事簡單重複的工作。

在今天,男性越來越陰柔化,高等教育越來越偏向女性,學習好壞越來越取決於對細節的掌握程度。目前,高等學府,女性眾多,很多重要的技術崗位也是女性。可以說,思想解放,生產力解放,讓女性獲得了不亞於男性的能力。我基於這些簡單的論述,思考一下未來戰爭後,高水平女性究竟對我們整個社會帶來多大影響。

1.戰爭後,現代女性同樣具備快速恢復經濟的能力,女性在男少女多的社會中過於強勢,是否會導致男性陰柔化加劇?社會文化是否會走向陰柔化?

2.今天我們從奴隸文化走向社會主義文化,在一向強調家觀念的中國以及越來越多女性喜歡單身的矛盾下,戰爭後的現代女性過多會加劇這一矛盾嗎?中國是否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同性戀?我們家文化何去何從?

僅供交流


一介草茗

首先得清楚什麼是文化,文化這個詞語出現頻率很高,存在於人類世界的方方面面,但目前對文化也沒有一個公認的一致定義,卻有一個較為共同的解釋和理解: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首先分析對經濟的影響方能明晰對文化的影響。

當戰爭使一個國家人口大量減少,尤其是主要勞動力的青壯年男性,在機器人還未基本覆蓋人工的今天,必然導致國家勞動力嚴重不足,生產力下降,國家經濟增長速度下降甚至經濟下跌。短期內為緩解勞動力不足問題,大量女性轉型做男性工作,佔據原本屬於男性的崗位和權利,在社會階層中,由於女性數量的相對增加和權利擴張,女性對社會的主導性增加,社會呈現陰盛陽衰的情況,其對文化的具體影響讀者可自己想象。但這只是短期影響,從長期看,由於出生嬰兒男女比例基本是1:1,只要不人為干預生育,男女比例會趨於1:1,短期內的文化變化會逐漸恢復,因為,從人類文化長河看,戰爭對人口影響的歷史舉不勝數,但生物學規律決定了男女比例永遠向1:1迴歸,男女比例的短期變化對文化的形成不構成重大影響,畢竟文化的形成需要相當長時間的積累。

以上乃本人之拙見,不足之處請讀者指教。


用戶5923004162

這個問題很好回答,從古至今,戰爭都是人類最大的殺手,中國古代就就出現過這種事情,戰國後期,長平之戰就使戰國男丁大量缺少,十五歲以上的人基本打完了,造成戰國由軍事強國變成死城,生產力下降,國家力量也就下降,最後也只能等著國破家亡被秦國統一。文化當然也就被同化了,秦國統一文字和貨幣。從新制定了國家法律文化標準,不出三代,趙國文化支離破碎。所以現在都沒人用趙國的文化人情風俗。近代史上,也出現過很多,比如二戰初期,德國是第一經濟,工業,文化,軍事大國,在和蘇聯的戰爭中就死傷幾百上千萬人,連女兵都供應不上了。可以看出戰爭對國家的破壞是巨大的,不可估量的,也看到二戰結束後,美國的崛起…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美式英語成為了世界通用語言,單語言這一塊就夠美國吃了,在加上科技,經濟,文化。它將會保持很長一段時間的第一。越南經過戰爭後,女性嚴重超過男性,在很長一段時間,越南的生產建設都是女性完成的……可想象經濟是多落後,飯都吃不飽,文化就更不用說了……最後總結,和平發展才是一個國家,整個世界不可不進行的事情,只有國富民強,生活安居樂業才能把文化做好,把想做的事情做好,這也是中國在社會上越來越有話語權的直接表現。生在和平年代,我們應該感謝祖國,所以,當面臨家國危機的時候,全國人民也會時刻做好保衛國家,的準備……


斷指神金

這是一個看似簡單,卻不容易回答的問題,不下結論,簡單談談我的認識。

二戰中,俄羅斯的男性大量死亡,從1922-1954年出生的男性,倖存者只有三分之一,這帶來了很多的影響。

勞動力不足,戰後的重建工作過程中,俄羅斯的婦女擔任了這個重任,她們努力工作,除了要擔任國家的重要崗位,還要壟斷一些對體力要求不高的工作,即便到了現在,除了體育老師,男老師在俄羅斯十分少見,男性圖書館員更是聞所未聞。

俄羅斯的婦女除了工作,還要肩負撫養老人子女和家務的重任,時間允許還要學習。

俄羅斯男性的情況剛好相反,倖存的他們會被女性照顧,關注。並且不會要求他們做多大的貢獻,但當俄羅斯再次面臨戰爭,他們會第一時間奔赴戰場,英勇殺敵。

所以戰爭是殘酷的,它不僅僅會摧毀一個國家,受傷害更多的仍然是那個國家的人民。我們更應該珍惜現在的和平時光。


光纖光纜通信

當戰爭使整個國家的年輕女性人數遠超過男性,首先來說是男女比例失調。許多女性找不到對象,甚至一夫多妻才能滿足女性需求。戰後的越南、前蘇聯等國家都曾出現過男女比例失 調的情況,越南一個男人娶幾個老婆成為正常。

其次,由於男性稀少,社會上許多原來男性乾的工作,也需要女性來完成。而男性由於稀少,物以為稀為貴,在家庭中的地位也會高了起來。他們會象寶貝一樣受到女性的保護,做飯、洗衣服、擦地等家務大多由女子完成,大男子主義被認為是正常的。他們會受到優厚的待遇,而女人不但覺得這是正常的,而且覺得這是幸福的。

其三,如果國家遇到敵人侵略,那麼女人也會打破慣例,象楊門女將一樣去當兵,紅色娘子軍將成為戰爭的主力,擔當保家衛國的角色。當然,剩餘的男人打仗也會衝到前面。因為他們畢竟是男人。自衛反擊戰時,越南就出現許多女兵,這其實就是越南男女比例失調造成的,女人不得不參戰。

其四,如果這種狀況時間長了,社會會呈現陰盛陽衰的氛圍。象“女兒國”一樣娘裡娘氣的。將男人當做“人種”。當然,這種情況適用男女性別極大的情況。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造成大量的人員傷 亡,許多國家都曾不同程度地出現男女比例失調現象。但問題並不是那麼嚴重。如果巨大的失調,社會將變態。

春秋史社,專注於中國歷史、文化研究,喜歡歷史的小夥伴請關注“春秋史社”,有問題歡迎留言。


春秋史社

戰後比戰前男女比例明顯下降,且50年內比例沒有恢復平衡,則要考慮婚姻制度、生態、氣候、地理和人文等因素了。達爾文早在《人類的由來及其性選擇》一書中,基於實證研究發現了,種群繁衍是由育齡雌性數量和生育能力所決定的。衝突中大量減少但仍有必要數量的雄性,就不會明顯減緩種群的繁衍速度,但這些種群必須實行一夫多妻制。但這一現象揭示的規律並不完全適於近代以來的人類社會,因為在那以後人類更趨於單偶制婚姻。在戰爭導致女多男少的單偶制國家,通常會使國家行為更加溫和,社會更加穩定,但發展遲緩,社會缺乏創造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