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亿备付金利息收入幻灭!支付宝们再难躺着赚钱

集中交存比例50%,规模5000亿元!中国支付巨头们躺着赚取万亿备付金利息收入的好日子已终结。

央行5月18日更新的“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数据显示,4月支付机构交存央行客户备付金近5000亿元(具体为4995.04亿元),环比增长近六成。

这是继今年前3个月规模分别达到1237.57亿元、2202.35亿元和3157.52亿元后,连续第四个月突破又一个千亿关口。

5000亿备付金利息收入幻灭!支付宝们再难躺着赚钱

备付金交存规模迅猛增长背后,是央行对于支付机构备付金集中存管要求不断升级。

2017年12月,央行发布《关于调整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的通知》,2018年起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将由现行20%左右提高至50%左右。

根据央行披露数据,今年4月,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达到50%,4月末备付金存款为4995.04亿元。按此测算,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总规模为9990.08亿元。

近期消息称,“备付金100%交存”进入倒计时,央行拟接管支付机构备付金集中存管账户,支付宝、财付通等26家支付机构参与了央行组织的相关试点研究会议。在外界看来,支付机构备付金全面存管至央行是大势所趋。

备付金利息收入幻灭

据介绍,所谓“客户备付金”,是支付机构预收其客户的待付货币资金。虽然不属于支付机构的自有财产,但资金从C端用户到商户,有代扣、清算等多个环节,资金会留存在支付机构开设在银行的备付金账户一段时间。

根据央行披露的数据,按照50%的比例测试,支付机构手里的客户备付金规模合计约为1万亿元(具体为9990.08亿元)。

这对支付机构而言,大量备付金,不仅可作为与银行谈判费率的筹码,利息也着实“诱人”。

尤其,支付宝和财付通作为两大巨头,手握备付金量最大,两家的利息收入也一直是外界好奇所在。上海证券报报道称,按照两个巨头市场份额粗略估算,4月末支付宝和财付通客户备付金分别约为4900亿元、4000亿元。

某大行计财部人士对上海证券报表示,该等量级的备付金,一般给到央行规定协定存款利率1.15%的1.4倍,实际接近2%。若不交存,按上述1.61%利率来算,这些备付金一年产生的利息收入分别约为78亿元、64亿元。

该人士还透露,其所在行每年支付给支付巨头的备付金利息高达上百亿元。

这一说法也侧面得到了多处验证。上海一家支付机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其每年利息收入大约一亿元。据其了解,大型支付机构利息收入可以达到百亿元。

证券时报也曾报道,除支付宝、财付通外,二线支付机构备付金的日均沉淀量达30亿-50亿,进一步计算可得,一家二线支付机构一年在银行获得备付金利息达到1亿以上。

客户备付金全额缴存,意味着,支付机构即将告别“躺着赚利息”的好日子。一线支付机构损失的是超过百亿元的利息收入,而曾经以“运作”备付金作为营业手段的小型支付机构甚至将因此被淘汰。

为何要备付金集中存管?

近年来,客户备付金规模快速增长、存放分散,风险事件频发。

不少机构违规挪用备付金,甚至有的为了提高备付金的收益,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参与过桥贷款,甚至投资高风险证券类项目等。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2年到2017年初,全国累计有13家非银行支付机构因违反客户备付金相关管理规定被处罚,最高罚款金额近3000万元。部分机构还被注销支付牌照。

除此之外,支付机构通过在各商业银行开立的备付金账户办理跨行资金清算,甚至有支付机构借此便利为洗钱等犯罪活动提供通道等,也是央行加强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监管的原因。

支付市场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断直连”(即第三方支付机构必须断开与银行直连,接入合法清算组织,网联或银联)和备付金集中存管。

熟悉支付行业的律师彭凯说,断直连压缩了支付机构一些隐形业务空间。支付市场之所以活跃,本质在于直连模式灵活度而催生的“各路操作”。现在要求回归通道本源,以前“八爪鱼”式的业务嫁接都得收手,至少无法大展拳脚。

如今,断直连与可预期的备付金全部集中存管,直接砍断了银行与支付机构之间的利益链,让支付业归位。

截至2017年末,持牌第三方支付机构约有243家,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过去这些机构给到银行的端口调用费率过高,再加上各种渠道成本,侵蚀掉了大部分利润,支付机构纷纷寻求多元化增值服务。

随着6月30日“断直连”大限日渐临近,收入结构“重造”成为了支付机构面临的最大挑战。

2018年依旧会延续强监管的态势,在整治各类违法违规操作方面依旧会不遗余力,无证支付、备付金挪用、收单领域的不规范操作、反洗钱监控等方面,会是持续的高压线。

支付机构正在经历史上最严厉、但也最良性的合规周期。

来源 | 网贷之家综合自上海证券报、21世纪经济报道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