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絕妙的‘外形狂蕩不羈,內心痛苦不堪’的音樂‘自畫像’

佯狂放浪笑 輕彈醉絃音

——古琴曲《酒狂》樂曲背景及美學分析

向陽光

一、古琴之說

琴,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琴的創制者有“伏羲作琴”“神農作琴”“舜作五絃之琴以歌南風”等說。自古以來,古琴就是君子、文人雅客喜愛的一件樂器。顧況在《王氏文陵散記》說道:“眾樂,琴之姬妾也。”在嵇康的《琴賦》中我們也看到“眾器之中,琴德最優”的說法。可見琴在他們心中有一種揮之不去的情結,這也是出現了“古琴文化”的一個原因。

一幅絕妙的‘外形狂蕩不羈,內心痛苦不堪’的音樂‘自畫像’

在先秦時代,琴已很流行。在孔子時代,琴就成為文人的必修樂器,數千年來琴與文人的生活密切相關,孔子、蔡邕、嵇康、蘇軾等都以彈琴著稱。琴的音樂神聖高雅,坦蕩超逸,古人用它來抒發情感,寄託理想。琴遠遠超越了音樂的意義,成為中國文化和理想人格的象徵。

二、樂曲背景

《酒狂》,古琴曲。相傳為三國時期魏晉“竹林七賢”之首的阮籍(210-263)所作。他博學多聞,尚老莊之學,嗜酒能嘯,文才出眾,善彈琴,是三國時代著名的文學家、音樂家。關於此曲背景,一說是當時朝政昏庸黑暗,阮籍是當時反對黑暗統治的有名之士,深感與時不合。他為了免遭統治者的迫害,便隱居山林,彈琴吟詩,樂酒忘憂,引以為樂。阮籍所生活的魏晉時期是一個動盪、混亂的時代,他曾任過朝廷官員,即步兵校尉,也稱阮步兵。

一幅絕妙的‘外形狂蕩不羈,內心痛苦不堪’的音樂‘自畫像’

他在政治上原有報國之志,但無奈魏明帝曹叡死後,朝內動盪,司馬氏當權之後,政庭裡充滿了許多庸祿之輩,導致政局十分險惡。他不願與司馬合流,所以風華之年不願做官,只得放棄。阮籍所處的時代,正是我國曆史上最有名的黑暗歲月。統治者在政治上腐敗欺詐,經濟上巧取豪奪,生活上荒淫放蕩,使得社會矛盾極其尖銳,統治集團內部鬥爭也日趨激烈,加上司馬氏集團殘酷地屠殺擁護曹氏政權的士族,致使許多士族文人消極遁世,或放浪形骸,或嗜酒長醉,或隱居不仕,或崇尚空談,但都是為了明哲保身,逃避現實。

三、作品簡介

《酒狂》這首琴曲,對於我們認識魏、晉時期腐朽、沒落的社會制度有一定的意義。它載於《神奇秘譜》《風宣玄品》(1539)等多種琴譜中,卻已絕響多年。本世紀五十年代,上海古琴演奏家姚炳炎先生以《神奇秘譜》 為藍本,並參照《西麓堂琴統》進行整理,最終敲定了《酒狂》這首琴曲的樂譜,使琴曲彈奏起來自然酣暢,酒意醺然,被琴界公認為是打譜成功的典範,這一富於創造性的藝術成果,也獲得了我國音樂界的極大重視。

一幅絕妙的‘外形狂蕩不羈,內心痛苦不堪’的音樂‘自畫像’

上海古琴演奏家姚炳炎先生

何謂“打譜”?因為我國古琴音樂所用的記譜法是一種古老而獨特的“減字譜”,它專用於記錄古琴曲,只標明彈奏徽位(“徽位”是指古琴上的音位,按哪個“徽位”哪根弦發哪個音,或稱弦位)、指法而不記音名,即用減字筆劃把左手在古琴上的音位距離和兩手的各種技巧拼成某種符號示意彈奏,由於它沒有節拍標記,其節奏就有較大的伸縮餘地。因此打譜者必須熟悉琴曲的一般規律和演奏技法,揣摩曲情,把譜子上的符號變成音響,進行再創造,力求再現原曲的本來面貌。現存的古譜大部分已經絕響,必須經過打譜來恢復音樂。故而打譜這項特殊的音樂考古活動,實際上是一項音樂藝術的再度創造。不同的打譜者,會有不同的曲意理解和節奏處理,真切地反映出他對古代音樂的理解能力,演奏風格特徵和創造力。然而,想要求得一個最“準確”的“原貌”,這是不可能也不必要的。因為“原貌”本身在當時也不是“固態”的,唯一的,它只是一個被記錄的相當穩定的音樂形態。

姚炳炎琴師打譜的《酒狂》,把樂曲處理成在古琴樂曲中罕見的3/8拍子。由於弱拍常出現沉重的低音或長音,造成音樂的不穩定感,這一特定節拍比較確切地表現了一種人在酒醉後醉意恍惚的神態和蹣跚行進、步履踉蹌的形象。阮籍通過描繪自己混沌、朦朧的情態,以發洩內心積鬱的不平之氣,託假醉以潔身自保。音樂內在含蓄、寓意深刻,音樂形象非常鮮明。這是他在對照多種傳譜,並進行了多年醞釀和反覆推敲之後才獲得成功的。關於這首樂曲節奏規律的探索,古琴家姚炳炎在《七絃琴曲打譜經過》一文中有著較為詳盡的記述。

四、美學分析

以往,我聆聽過的古琴曲要麼是激越憤恨的《廣陵散》;要麼是寧靜幽遠的《平沙落雁》;要麼是曠達超然的《鷗鷺忘機》;要麼是如泣如訴,抑鬱傷感,幽怨悱惻的《碣石調·幽蘭》;要麼是活潑熱烈、清新流暢的《陽春》《白雪》;要麼是抒情、雄渾的《流水》《高山》……然而有一次,我在網上搜聽各種版本的《梅花三弄》時,卻發現了一首“輕佻”活潑的調子——《酒狂》。此乃我之前從未聽過的一首癲狂放縱的古琴曲,超級好聽,挺有神韻,聆賞後,我便深深地愛上了它。

一幅絕妙的‘外形狂蕩不羈,內心痛苦不堪’的音樂‘自畫像’

據說中國琴史上唯獨一首以表現醉酒這種情態為內容的琴曲,就是《酒狂》。“此曲短小嚴謹、內涵豐富、形象鮮明、筆法精練、結構緊湊、寓意深刻,表現了人物外形酒醉佯狂,內心明朗如月的意境,傳達了孤寂蕭索之情,堪稱古琴曲中的一首獨特的精品。”在遺留下來的三千多首古琴曲中,《酒狂》是其中一朵極別緻的小花,也是一朵分外奪目的奇葩。它清麗,脫俗,又雋永,深長;它飄逸,清新,又細緻,淋漓。

《酒狂》這首短小精悍的琴曲,全曲不過百十小節,音樂形象及表現的情緒也比較單一,但卻十分傳神。它猶如一幅絕妙的速寫,寥寥數筆便使人物形象躍然於紙上。在古琴音樂中堪稱是一曲精湛的小品。

《酒狂》的音樂基本上是用一個主要曲調,在不同高度上稍加變化重複而成,屬於變奏體的曲式。這首曲子非常準確地描繪了一個喝醉酒的人,在醉意朦朧中踉踉蹌蹌的模樣。

《酒狂》的曲式結構兼具古琴曲一般規律和再現性原則的特點。旋律全部在F宮調式上展開。姚譜將全曲劃分為四個部分,第一、二、三部分是變奏重複的並列式三部曲式結構,最後一個部分是本樂曲集大成的篇章。其結構短小嚴謹,旋律起伏跌宕:

一幅絕妙的‘外形狂蕩不羈,內心痛苦不堪’的音樂‘自畫像’

第一部分,樂曲由明顯的對比強弱關係開始,連綿前進,節拍沉重且持續時間較長。樂曲開始兩小節的節奏型:××× |××× |,通貫全曲。該曲的基本曲調是由四個樂句構成的,並在不斷反覆中加以變化,這四個樂句的基本曲調是:

1=F 3/8 中速

1 2 5 |1 3 5 |1 5 5 . |1 5 5 |1 6 5 |1 1 1 . :||

1 1 5 |1 6 5 |1 5 5 . |1 5 5 |1 3 5 |1 1 1 . ||

一幅絕妙的‘外形狂蕩不羈,內心痛苦不堪’的音樂‘自畫像’

這一音樂主題非常富有特色,它在旋法上以調式主音和屬音兩個調性音作為每小節頭尾的支柱有規律地出現,配合三拍子的節奏,形成一種蹣跚行進的律動,而中間嵌鑲的樂音則採用五聲音階上行、下行的反向進行而產生的緊張度,加上八度以上的跳進和在弱拍(第二拍)出現沉重的低音或長音,造成了一種頭重腳輕站立不穩、東倒西歪的感覺,從而形象地刻畫出一個醉酒後迷離恍惚、步履顛躓的神態。

一幅絕妙的‘外形狂蕩不羈,內心痛苦不堪’的音樂‘自畫像’

樂曲的起奏也不落俗套,它僅在頭一小節緩起演奏,第二小節便入拍,手法十分凝練。整個樂曲雖然建立在這四句音調的變化重複上,卻絲毫沒有單調的感覺,反而使酒狂的形象越來越深化。

儘管每一段音樂都有細微的差別,或在高低音區上作不同變化,或用按音、滑音作不同處理,但重複的各個段落中間都用一個基本的連接材料加以過渡:

6 6 |32 1 |1 1 |1 . :||

這是民間音樂中常見的“合尾”手法,使樂曲變化中有統一,段落層次清晰。樂曲的可貴處還在於它並不是單純地用音樂手段表現酒狂的“外形”,而是在音樂的不斷髮展中刻畫這位醉酒者苦悶的內心世界。短小的樂句,稍一進行,便出現強烈的停頓,反覆數次,節奏跌宕起伏,給人一種搖搖欲墜的感覺。彷彿表現了主人公在重重壓制下,欲進一步卻步步受阻進退皆難,讓人感受到醉酒之人內在的壓抑和煩悶的心情。現實殘酷,行路如此艱難,山窮水盡之時,惟留一地嘆息。旋律發展的趨勢,顯得向上進行非常艱難,好不容易達到高處,隨即又繼之以下行,生動地表現了作者對自己的理想雖有嚮往和追求,但是無情的現實卻又總是令人失望。同時,反映了作者難以排洩的苦悶情緒和逐漸積聚的反抗力量:

3 3 6 |2 2 5 |1 1 |1 . |3 3 5 |2 2 5 |1 1 |1 . ||

5 1 1 |3 3 |1 3 5 |5 . :||

一幅絕妙的‘外形狂蕩不羈,內心痛苦不堪’的音樂‘自畫像’

第二部分基本上是第一段得重複,但在細節上產生了一些輕微的變化,取消了一些樂段,並加上走音。這樣一來,旋律上更加平滑流暢並顯得輕鬆而平穩。“既然現實如此黑暗,不如就此歸去吧”。總體來說,第二段的變與不變使樂曲的主題得到鞏固的同時,也得以深化。

第三部分為全曲的過渡性段落,該樂段一改前兩端的風格,音高明顯升高,營造出一種激烈張揚的情緒。描繪了醉酒之人的酒狂之態,表達了作者憤世嫉俗的情感。世事難料,索性借酒澆愁,可是對於“終身履薄冰,誰知我心焦”的阮籍來說,萬古的憂愁是千杯美酒都難以消除的。

一幅絕妙的‘外形狂蕩不羈,內心痛苦不堪’的音樂‘自畫像’

第四部分是最後一個樂段,也是樂曲的高潮部分,被認為是該樂曲的集大成的篇章。所有前面表現出來的情緒都在這裡得到了集中的展現和強化。樂曲氣若長虹,姿似游龍,抑鬱之情盡數吐出。阮籍一生“道之不行,與時不合”,只能寄託於酒,於琴音之中。飄然的音律正如他的《詠懷詩》中說的那樣“薄帷鑑明月,清風吹我襟……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樂曲的結尾是一個散板樂句,改用羽音開始,使音調具有嘆息的性質,使人體會到這位縱酒佯狂者的內心深處充滿著孤獨和苦悶:

6 6 65 5 4 3 2 5 1 1 |1 . :||

仙人吐酒氣

5 5 . 5 . 55 5 51 1 1 1 1 . 11 1 1 1 6 1 6 3 2 5 6 1 1 1 . ||

一幅絕妙的‘外形狂蕩不羈,內心痛苦不堪’的音樂‘自畫像’

它以逐漸下行的旋律,緩和那不斷增強的緊張感。音樂的最後回到低音,旋律忽然變得微弱。在樂曲收束之前,標有“仙人吐酒氣”的文字提示,古琴以“拂”與“長鎖”指法,奏出一連串同音反覆,模擬汩汩酒聲,猶如江東流水,傾瀉出滿腹憤慨不平之聲。從表面上看好似滿腹酒氣在徐徐吐出,而實際上仿如滿腔怒火盡洩,表現了外形酒醉佯狂,內心疾惡如仇的意境。韻律聽似簡單卻不單調,音階跳躍卻無不安,似是迷茫卻又超然,似已濃醉實為旁觀,癲狂酒醉之姿,灑脫無羈之意,盡顯獨醒於世的卓然、豁達與痛楚。樂曲的結尾好像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酒狂”即便由醉而醒了,面對依然黑暗的社會現實,又該怎麼辦才好呢?!

最後沉悶的一聲,一切歸於沉寂。彷彿在告訴世人作者在狂怒無奈之後,將靈魂寄予酒中,情緒歸於平靜,表達了一種消極悲哀的情緒。

縱然如此, 古琴曲《酒狂》仍然是一部難得的佳作:素材精煉,結構嚴謹,情態逼真,頗具獨創性。主要特點不僅富有多層次的旋律、罕見的節奏和大量的迭句,而且利用短小形式賦予無限深意,使得該曲流傳廣遠,愈久彌新。

一幅絕妙的‘外形狂蕩不羈,內心痛苦不堪’的音樂‘自畫像’

此外,《酒狂》琴曲還是一支琴歌,歌詞如下:

據《西峰重修琴譜》

第一段:天地鴻荒

世事奔忙,誰弱誰強,行我疏狂狂醉狂。百年呵三萬六千場。浩歌呵天地何鴻荒。

第二段:醉舞飛仙

天有酒星地酒泉,天地愛酒無傳。不妨一斗需百錢,飄飄醉舞飛神仙。及時行樂也當留連,人生不飲也胡為然。

第三段:浩歌天地

東流不返也那流何長,紅顏白髮也那催何忙,好懷呵對酒也愁相忘,題詩呵自嘆也成疏狂。浩歌撫景悲斜陽,量寬淪海盛汪洋。怡情風月無時常,糟堤築就也那流瓊漿。

一幅絕妙的‘外形狂蕩不羈,內心痛苦不堪’的音樂‘自畫像’

第四段:嗜後形骸

白酒呵初熟山中歸,黃雞呵啄黍秋正肥。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吁嗟呼兔走也陽鳥飛。林泉呵樂隱也人知機。瑤琴一曲也摩金徽。

第五段:花箋草掃

新豐美酒鬥十錢,咸陽遊俠多少年。相逢意氣為君飲,繫馬高樓楊柳邊。醺醺呵謾醉也搜詩篇,如流呵染翰也翻銀箋。古今狂客也名千古,何人醉酒那長安眠。

第六段:低低吐酒

吐酒仙人聲款款。世相建,此心遺,此心迷,富貴功名不為稀罕。晉阮藉浩歌狂,嘆那停杯,嘆那弄盞,醉舞琳琅春意滿。無事關心,此心不服天公管。

一幅絕妙的‘外形狂蕩不羈,內心痛苦不堪’的音樂‘自畫像’

琴曲《酒狂》的樂句短小及徘徊,音調的嘆息、旋律的呢喃,訴說了作者生不逢時、空有滿腔濟世之志,卻壯志難酬的痛苦;旋律起伏跌宕,反映了亂世文人消極避世酗酒佯狂,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憤懣及在尋求潔身自保的過程中所體現出的彷徨。

琴曲《酒狂》看似寫酒徒酣醉癲狂之態,實際上是一首表達孤獨蕭索之情的詠懷樂曲。醉酒是假借,懷憂才是真意。《酒狂》表面是借酒佯狂,而佯狂的背後則是“眾人皆醉我獨醒”的無奈。縱使你有一顆報國之心,面對現實的牢籠,也只能身陷囹圄。阮籍在酒中作樂,在醉中發狂,將其痛楚和鬱積的憤懣隨著這酒氣和琴聲發散出來,求得精神上的解脫。

一幅絕妙的‘外形狂蕩不羈,內心痛苦不堪’的音樂‘自畫像’

故而,琴曲《酒狂》的狂蕩恣情是其澆釋胸中壘塊、憤世嫉俗、不甘逆來順受以及尋求解脫的體現。《酒狂》,不單是作者情感生活的寫照,而且反映了整個魏晉時代文人名士在黑暗勢力統治下矛盾的精神狀態,以及他們的那種狂放態度及其狂放背後的深沉與無奈。

《酒狂》這首古琴曲是我國1700多年前的曠世奇才阮籍,曾以傳神之筆為自己繪出的一幅外形放蕩不羈、內心痛苦不堪的“畫像”。

《酒狂》,不僅僅是古琴之聲,更是那些文人名士們心底的發聲,當你在夜深人寂的時候,閉目靜心聆賞,你會聽到他們痛苦心靈的吶喊。

向陽光簡介

一幅絕妙的‘外形狂蕩不羈,內心痛苦不堪’的音樂‘自畫像’

湖南臨湘人,大學文化,中學音樂高級教師,國際作者作曲者聯合會(CISAC)會員、國際音樂教育學會(ISME)會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會員、中國教育學會音樂教育分會會員、中國二胡學會會員、中國民族管絃樂學會會員、湖南省音樂評論家協會理事,“世界文化名人成就獎”獲得者、中國音樂學院全國藝術水平考級優秀指導老師。《音樂教育與創作》專欄作家,先後在國內外發表文藝作品、音教論文800餘首(篇) 。《沁園春·國慶感懷》《西江月·祖國六旬贊》《清平樂·黨誕九秩感賦》《鷓古天·頌十八大》《搗練子·盛世召開十八大》等40餘首詩詞、15條語錄榮獲全球華人聯合會(HRA)、世界華人作家協會金獎、特等獎;《美麗臨湘·組詩》(26首)榮獲中國紀實文學研究會最佳獎;《中華輝煌》等2首歌詞獲湖南省文聯一等獎;作品榮入《全球優秀華人詩歌頌典》《古今中外名家語錄精編》等6部詩歌銘言集。《獻給老師的禮物》等8件作品參加了中國國際名人研究院舉辦的藝術界名人作品展示會系列大展並獲銅鼎獎;《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賞析》等2篇美學論文榮膺“世界學術貢獻獎”金獎;《摭論素質教育中的器樂教學》等10餘篇論文被中宣部、教育部、中央教科所、中國教育學會評為一、二、三等獎; 8篇論文蟬聯湖南省教科院一等獎; 4首歌曲獲全國徵歌大賽金、銀獎;《我的中華》《我們擁抱春天》等50餘首歌曲入選《全國教師作曲家歌曲集》《中國當代優秀校園歌曲》等8部歌集。著有《音樂文化與素質教育》《中國音教十家優秀歌曲專集》等10餘部。藝術成就及代表作入選《湖南文藝六十年·音樂卷》《中國專家大辭典》《中國音樂家名錄》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