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烈士陵园名录(二)

烈士陵园是后人为纪念中国革命先贤们所建的纪念性建筑的统称。中国革命先贤们他们一个个顶天立地、视死如归、大义凌然,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动地的壮歌,铸就了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新中国的建设而舍生忘死、前仆后继、气吞山河的大无畏精神。他们将永垂不朽!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烈士陵园名录(二)

盘山烈士陵园

天津·盘山烈士陵园

地点:天津市蓟县盘山

建成时间:1957年建成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烈士陵园名录(二)

盘山烈士陵园

陵园简介: 1938年,党中央、毛主席派遣八路军宋(时轮)邓(华)纵队挺进冀东,7月,冀东举行了有10万人参加的抗日武装大暴动,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和汉奸的嚣张气焰,1940年,创建了盘山抗日根据地,经历了白草洼歼灭战、果河沿围歼战等许多重要战斗,极大地鼓舞了冀东人民的抗日斗志,涌现了包森、田野、李子光等老一辈的革命英雄和七壮士血溅莲花峰、盘山民兵班誓死保卫根据地、杨妈妈热血拥军等众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为褒扬革命先烈,缅怀先烈们的光辉业绩,经中共河北省委批准,于1956年在盘山南麓兴建烈士陵园,总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主体建筑物有:烈士纪念碑、烈士墓区、蓟县革命斗争简史及重大残案纪念碑廊、“永恒的纪念”雕塑、革命纪念馆、烈士骨灰堂和牌楼等。陵园内外有石海战斗、抗日救国报社、包森洞、抗日石刻等多处抗日遗址、遗迹。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烈士陵园名录(二)

“永恒的怀念”雕塑 39名烈士亲属为缅怀革命先烈而捐建

埋葬烈士简介:碑前甬路两侧为烈士墓区 ,安葬着205名阵亡先烈。主墓为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包森;冀东西部地分委书记田野,陪墓32座,群墓171座。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烈士陵园名录(二)

包森

包森(1911年7月21日—1942年2月17日)原名赵宝森,又名赵寒,陕西蒲城人。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3月赴延安,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战爆发后被派往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独立一师工作,任33大队总支部书记。1938年6月率40多人到冀东,在河北兴隆一带开辟抗日游击区。1939年4月下旬,杀死前来劝降自己的日本遵化宪兵队军曹池本信次郎。1939年秋包森被任命为冀东军区副司令员。1942年2月17日,包森所部在遵化境内野瓠山一带与日伪一部遭遇,指挥战斗中不幸胸部中弹牺牲,终年31岁,牺牲时任八路军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烈士陵园名录(二)

赵观民

赵观民(1915-1942)化名田野,河北省保定市人,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天津市工人救国会主任、中共冀东地委西部地分委书记。1942年9月19日凌晨,由于叛徒告密,正在兴隆县石门台小沙峪沟治病时,被日伪讨伐大队包围,因寡不敌众,于兴隆县沙峪沟,和另3名同志一起壮烈牺牲。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烈士陵园名录(二)

董存瑞烈士陵园

河北·董存瑞烈士陵园

地点:河北省隆化县城西北的苔山脚下伊逊河东岸

建成时间:始建1954年

开放时间:08:00-17:30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烈士陵园名录(二)

董存瑞烈士之墓

陵园简介:董存瑞烈士陵园是为纪念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烈士于1954年在清康熙皇帝波洛河屯行宫旧址上修建的。经过几次大规模扩建,现占地9.16万平方米,是全国以烈士名字命名的陵园中占地面积最大的。园内有纪念牌楼、烈士纪念碑、董存瑞烈士塑像、烈士墓、纪念馆、碑林等13项主体建筑。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烈士陵园名录(二)

董存瑞

埋葬烈士简介:董存瑞(1929年——1948年),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长,1945年8月参加八路军,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初春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32师96团2营6连2排6班班长。先后荣立大功三次、小功四次,荣获勇敢奖章三枚、“毛主席奖章”一枚。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县的战斗中英勇牺牲,当时未满19岁。2009年9月10日,董存瑞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烈士陵园名录(二)

冀南烈士纪念塔

河北·冀南烈士陵园

地点:河北省邢台市南宫市

建成时间:竣工时间1946年3月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烈士陵园名录(二)

冀南革命斗争纪念馆

陵园简介:冀南烈士陵园占地22万余平方米,是河北省建园最早,占地面积最大,葬埋烈士较多的陵园之一。主要建筑有冀南烈士纪念塔、冀南烈士纪念碑、烈士骨灰室、烈士公墓、烈士单身墓群、英烈堂、铭碑廊、影视厅、冀南革命斗争纪念馆。冀南烈士纪念塔高29.5米,塔身南面有毛泽东同志的题词:“为国牺牲,永垂不朽”,塔身北面是邓小平同志的题字:“冀南烈士纪念塔”。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烈士陵园名录(二)

冀南烈士陵园

埋葬烈士简介:1959年修建的大型革命烈士公墓内安放着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牺牲的633名无名烈士遗骨。公墓广场之西的烈士单人墓区内安葬着模范县长郭企之、游击队长刘文信等100位烈士遗骨,每座墓都是用花岗岩石砌筑,上面黑花岗岩石板刻有烈士生平简历,整个墓区坐落在鲜花丛绿之中。烈士骨灰室建筑面积490平方米,1977年建成,室内安放着35名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牺牲的烈士骨灰,展录着冀南区44个县市五万余名烈士英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