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烈士陵園名錄(二)

烈士陵園是後人為紀念中國革命先賢們所建的紀念性建築的統稱。中國革命先賢們他們一個個頂天立地、視死如歸、大義凌然,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曲驚天動地的壯歌,鑄就了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新中國的建設而捨生忘死、前仆後繼、氣吞山河的大無畏精神。他們將永垂不朽!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烈士陵園名錄(二)

盤山烈士陵園

天津·盤山烈士陵園

地點:天津市薊縣盤山

建成時間:1957年建成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烈士陵園名錄(二)

盤山烈士陵園

陵園簡介: 1938年,黨中央、毛主席派遣八路軍宋(時輪)鄧(華)縱隊挺進冀東,7月,冀東舉行了有10萬人參加的抗日武裝大暴動,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和漢奸的囂張氣焰,1940年,創建了盤山抗日根據地,經歷了白草窪殲滅戰、果河沿圍殲戰等許多重要戰鬥,極大地鼓舞了冀東人民的抗日鬥志,湧現了包森、田野、李子光等老一輩的革命英雄和七壯士血濺蓮花峰、盤山民兵班誓死保衛根據地、楊媽媽熱血擁軍等眾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為褒揚革命先烈,緬懷先烈們的光輝業績,經中共河北省委批准,於1956年在盤山南麓興建烈士陵園,總佔地面積21萬平方米,主體建築物有:烈士紀念碑、烈士墓區、薊縣革命鬥爭簡史及重大殘案紀念碑廊、“永恆的紀念”雕塑、革命紀念館、烈士骨灰堂和牌樓等。陵園內外有石海戰鬥、抗日救國報社、包森洞、抗日石刻等多處抗日遺址、遺蹟。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烈士陵園名錄(二)

“永恆的懷念”雕塑 39名烈士親屬為緬懷革命先烈而捐建

埋葬烈士簡介:碑前甬路兩側為烈士墓區 ,安葬著205名陣亡先烈。主墓為冀東軍分區副司令員包森;冀東西部地分委書記田野,陪墓32座,群墓171座。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烈士陵園名錄(二)

包森

包森(1911年7月21日—1942年2月17日)原名趙寶森,又名趙寒,陝西蒲城人。1932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3月赴延安,入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學習,抗戰爆發後被派往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獨立一師工作,任33大隊總支部書記。1938年6月率40多人到冀東,在河北興隆一帶開闢抗日遊擊區。1939年4月下旬,殺死前來勸降自己的日本遵化憲兵隊軍曹池本信次郎。1939年秋包森被任命為冀東軍區副司令員。1942年2月17日,包森所部在遵化境內野瓠山一帶與日偽一部遭遇,指揮戰鬥中不幸胸部中彈犧牲,終年31歲,犧牲時任八路軍冀東軍分區副司令員。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烈士陵園名錄(二)

趙觀民

趙觀民(1915-1942)化名田野,河北省保定市人,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天津市工人救國會主任、中共冀東地委西部地分委書記。1942年9月19日凌晨,由於叛徒告密,正在興隆縣石門臺小沙峪溝治病時,被日偽討伐大隊包圍,因寡不敵眾,於興隆縣沙峪溝,和另3名同志一起壯烈犧牲。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烈士陵園名錄(二)

董存瑞烈士陵園

河北·董存瑞烈士陵園

地點:河北省隆化縣城西北的苔山腳下伊遜河東岸

建成時間:始建1954年

開放時間:08:00-17:30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烈士陵園名錄(二)

董存瑞烈士之墓

陵園簡介:董存瑞烈士陵園是為紀念全國著名戰鬥英雄董存瑞烈士於1954年在清康熙皇帝波洛河屯行宮舊址上修建的。經過幾次大規模擴建,現佔地9.16萬平方米,是全國以烈士名字命名的陵園中佔地面積最大的。園內有紀念牌樓、烈士紀念碑、董存瑞烈士塑像、烈士墓、紀念館、碑林等13項主體建築。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烈士陵園名錄(二)

董存瑞

埋葬烈士簡介:董存瑞(1929年——1948年),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人,出身於貧苦農民家庭,當過兒童團長,1945年8月參加八路軍,194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8年初春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第11縱隊32師96團2營6連2排6班班長。先後榮立大功三次、小功四次,榮獲勇敢獎章三枚、“毛主席獎章”一枚。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縣的戰鬥中英勇犧牲,當時未滿19歲。2009年9月10日,董存瑞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烈士陵園名錄(二)

冀南烈士紀念塔

河北·冀南烈士陵園

地點:河北省邢臺市南宮市

建成時間:竣工時間1946年3月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烈士陵園名錄(二)

冀南革命鬥爭紀念館

陵園簡介:冀南烈士陵園佔地22萬餘平方米,是河北省建園最早,佔地面積最大,葬埋烈士較多的陵園之一。主要建築有冀南烈士紀念塔、冀南烈士紀念碑、烈士骨灰室、烈士公墓、烈士單身墓群、英烈堂、銘碑廊、影視廳、冀南革命鬥爭紀念館。冀南烈士紀念塔高29.5米,塔身南面有毛澤東同志的題詞:“為國犧牲,永垂不朽”,塔身北面是鄧小平同志的題字:“冀南烈士紀念塔”。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烈士陵園名錄(二)

冀南烈士陵園

埋葬烈士簡介:1959年修建的大型革命烈士公墓內安放著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犧牲的633名無名烈士遺骨。公墓廣場之西的烈士單人墓區內安葬著模範縣長郭企之、游擊隊長劉文信等100位烈士遺骨,每座墓都是用花崗岩石砌築,上面黑花崗岩石板刻有烈士生平簡歷,整個墓區坐落在鮮花叢綠之中。烈士骨灰室建築面積490平方米,1977年建成,室內安放著35名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犧牲的烈士骨灰,展錄著冀南區44個縣市五萬餘名烈士英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