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傳捷報!閬中春節習俗入列第五批省級「非遺」名錄!

再传捷报!阆中春节习俗入列第五批省级“非遗”名录!

再传捷报!阆中春节习俗入列第五批省级“非遗”名录!

日前,省文化廳發佈了擬列入第五批四川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的項目名單公示,共有9大類52項項目入選。

同時發佈的還有擬列入第一、二、三、四批四川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的項目名單,共38項。

第五批省級“非遺”名錄

再传捷报!阆中春节习俗入列第五批省级“非遗”名录!再传捷报!阆中春节习俗入列第五批省级“非遗”名录!
再传捷报!阆中春节习俗入列第五批省级“非遗”名录!再传捷报!阆中春节习俗入列第五批省级“非遗”名录!

省級“非遺”擴展名錄

再传捷报!阆中春节习俗入列第五批省级“非遗”名录!再传捷报!阆中春节习俗入列第五批省级“非遗”名录!
再传捷报!阆中春节习俗入列第五批省级“非遗”名录!

在第五批省級“非遺”名錄中,有閬中市非遺協會申報的閬中春節民俗,閬中與春節的淵源,就要提到閬中被賦予的“春節活化石”“春節發源地”的標籤,從歷史名人到文化建築,閬中所到之處無不體現著自己所承載的春節歷史.....

“春節老人”——落下閎

再传捷报!阆中春节习俗入列第五批省级“非遗”名录!

鄧斌攝

說到閬中與春節的淵源,就不得不提到一位名人——落下宏。落下閎,巴郡閬中人(今四川省南充閬中市橋樓鄉),是西漢民間天文學家。為漢武帝制新曆,並被漢武帝採納,稱《太初曆》。

《太初曆》確定:以正月為歲首,孟春正月朔日為一元之始(即正月初一為一年的開始)。從此,每年春節的日期都固定在“正月初一”,並沿用至今。

此後,落下閎以“春節創始人”、“春節先聖”、“春節先祖”和閬中為“春節發源地”越來越有名。

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動

春節期間,閬中古城街頭人頭攢動,除了本地居民,不少都是從外地到閬中的遊客,專程來體驗閬中濃厚的春節文化氛圍,圍觀街頭的春節民俗文化活動表演,此期間的閬中古城簡直熱鬧非凡,那麼讓小編給大家盤點一下到閬中過年,你不得不看的八大民俗表演!

正月十六遊百病:“正月十六‘遊百病’,遊了百病不生病”。每逢農曆正月十六,閬中市的市民們都紛紛舉家出動,踏青登高享受傳統民俗“遊百病”帶來的身心愉悅。

再传捷报!阆中春节习俗入列第五批省级“非遗”名录!再传捷报!阆中春节习俗入列第五批省级“非遗”名录!

春節老人賜福:春節期間,漫步在古城的街道上,隨處可見慈眉善目的老者扮作“春節老人”在古城賜福,如果你運氣夠好,還可以領到“春節老人”發的紅包。

再传捷报!阆中春节习俗入列第五批省级“非遗”名录!

川北婚嫁:這也是春節期間閬中古城一項街頭表演。媒婆“領銜”走在最前面,後面緊跟新郎、花轎和迎親隊伍,嗩吶歡快,翹著長煙杆的媒婆更是“拽”得歡快。如果你跟著高興,還可以和媒婆“對舞”一番,豈不樂哉。

再传捷报!阆中春节习俗入列第五批省级“非遗”名录!

踩高蹺:在閬中古城裡,你大概能看到這麼一群人,腳上綁著長木蹺,身著戲裝,濃妝豔抹,且歌且舞。這又是一大民俗活動,叫踩高蹺,踩高蹺的角色因為各自身份不同,造型各異,高低不一。

再传捷报!阆中春节习俗入列第五批省级“非遗”名录!

張飛巡城:“咣……咣……”隨著兩聲開道鑼鼓敲響,“張飛巡城”的民俗文化表演出現在了古城街頭。蜀漢名將張飛曾鎮守閬中達7年之久,閬中也有以漢桓侯祠(張飛廟)為代表的三國文化,“張飛巡城”就再現了張飛手持丈八蛇矛,巡視古城的場景。

再传捷报!阆中春节习俗入列第五批省级“非遗”名录!

燒花舞龍:舞草龍是一種民間習俗。草龍捆紮以稻草搓成粗大繩索,再紮成龍首龍尾,形同長龍,繩索上插上點燃的香枝。相傳唐代便有迎草龍送龍神活動,一直延傳至今。

再传捷报!阆中春节习俗入列第五批省级“非遗”名录!

春倌說春:春倌說春是春節期間閬中特有的民間說唱風俗,說春藝人一手敲打小木雕,一手拄著孝春棒,嘴裡唱著吉祥如意的歌謠,寓意主人家吉祥如意、來年風調雨順。

再传捷报!阆中春节习俗入列第五批省级“非遗”名录!

川北皮影:“一口敘說千古事,雙手對舞百刀兵”,川北皮影戲是閬中人鍾愛的一項民俗表演,川劇聲腔、民歌小調、鑼鼓套路,節奏歡快、動作多變的極具閬中特色的皮影戲便應運而生。

再传捷报!阆中春节习俗入列第五批省级“非遗”名录!

亮花鞋:正月初一,閬中所轄的全國曆史文化名鎮老觀稱這一天為“女人場”。女性穿上新衣花鞋,趕場上街,比賽誰的女紅和鞋兒做得巧。老觀鎮每年的“亮花鞋”文化活動搞得十分鮮活,城區商鋪出售各式各樣的花鞋成為春節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再传捷报!阆中春节习俗入列第五批省级“非遗”名录!

打春牛:“迎來芒神,鞭打春牛,一打風調雨順、二打國泰民安,三打......”一人系犁,一人掌犁,邊耕邊舞,為閬中古城增添了濃濃的年味,也表達了閬中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嚮往和追求。

再传捷报!阆中春节习俗入列第五批省级“非遗”名录!

世世代代、歲歲年年,春節的情感早已種入了每一箇中國人的血脈之中而生生不息,作為春節文化傳承之鄉的閬中,更是保留了無比多的春節民俗,在這些民俗背後,更是凸顯了古城閬中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澱,古城閬中正以它濃重醇厚的人文色彩賦予著中華民族傳統春節新的內涵。

農村特有傳統過年習俗

臘八飯:

其實閬中人過春節並不是只過大年三十和初一,閬中人的春節在臘月初八就開始了。農曆臘月初八這天,閬中的家家戶戶要用米、花生、臘肉、豆類、胡蘿蔔等不少於8樣的食材,來熬香香的臘八粥,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第一頓團圓飯就這樣開始了

再传捷报!阆中春节习俗入列第五批省级“非遗”名录!

辭舊,以迎新。過了臘八,閬中的家家戶戶就開始緊鑼密鼓準備年貨了。碾米加磨面,殺豬加宰雞,醃製臘肉的同時灌製香腸。

祭灶神:

忙到臘月二十三這一天,閬中的家家戶戶都會祭灶!在廚房的灶上插上三炷香、兩根蠟,點燃一個油燈,並在灶上貼上灶神像,向灶王爺祈禱家人平安喜樂,衣食無憂。

打揚塵:

“揚塵早,春來早。福星多,災星少。”這是閬中民間流行的一句形容“打揚塵”的順口溜。“打揚塵”是閬中人迎接新年的傳統習慣。臘月二十四清晨起來,家家戶戶便要“打揚塵”,將室內室外打掃得乾乾淨淨,亮亮堂堂迎接新年。

掛燈籠、剪窗花、貼門神

在閬中,臘月二十五以後,閬中城鄉不論寺廟和街院、農家,都有掛花燈迎春和家家戶戶寫春聯、貼門神的習俗,裝點出吉祥興旺的春節氣息。這樣的一番裝飾打扮,還未過年,閬中就讓你感受到濃濃的年味。

再传捷报!阆中春节习俗入列第五批省级“非遗”名录!

祭拜年神、守歲

除夕的年夜飯,是閬中人團圓的時刻,餐桌上沒有客人,都是自家人。飯前,敬祖宗、放鞭炮,然後圍坐團聚,敬酒祈福。飯後,一家大小帶上吃的喝的、香、紙錢、鞭炮等,祭拜祖先。

此外,除夕這天閬中人還有一傳統,便是守歲。不論老幼,都會燈火通明,聚在一起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當新年的鐘聲敲響,城裡鄉下鞭炮齊鳴,聲音此起彼伏。

搶銀水:

正月初一講究早起,在閬中農村村還有搶銀水的習俗,人們爭相早起擔井水,稱為搶銀水。閬中人認為,誰最早擔回水,誰這一年就會興旺發達。正月初二起,親友之間送往迎來,互相拜年。

尋春節之源,到閬中過年,我在閬中等你!

再传捷报!阆中春节习俗入列第五批省级“非遗”名录!

審核:張曉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