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家庭公约》在家庭预防复吸中的重要性

毒品既是社会问题,也是一个家庭问题。 家庭中的个体出了问题(吸毒成瘾),家属同样深受其害。 这种伤害导致了很多家庭关系的完全破裂,使得原本毒品戒治难题,更是难上加难。

一个成瘾病人,看似个人问题,其实不然。 在家庭戒毒过程中,家庭成员怎样和谐相处,建立一种尊重与互信的沟通机制,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让病人感觉到被关爱、被理解、被接纳与尊重,对于一个病人树立戒毒信心,能否真正持续性戒毒至关重要。

能否重新构建一个和谐家庭,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家庭公约》,是家庭科学戒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病人成功戒毒前提条件之一。

因此,制定并共同遵守的《家庭公约》,具有重要意义。 围绕家庭关系中的负面情绪进行疏导,这是因为负面情绪是依托具体的人和事而存在,会随着某种场景或者某件事而出现。

而一个成瘾病人行为和心理状态,与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联系,这种天然的相互依存关系,也是无法改变的,正是因为这样,才需要规则。戒毒医生、家属和病人三方要直面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

重新构建稳定和谐的家庭关系。制定《家庭公约》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十个方面:

(一)有话大家好好说;

(二)有事一起共商议;

(三)有难大家共同帮;

(四)遇事相互不猜疑;

(五)直面问题不回避;

(六)随时定期做尿检;

(七)取得成绩就表扬;

(八)医生老师常联系;

(九)男女老少一家亲;

(十)家庭和睦万事兴。

在戒毒过程中,当病人开始改变,有意愿戒毒,并付诸行动的时候,我们的家属同样需要做出改变,这是双向的。为什么?因为个体成瘾(吸毒)绝不是一个孤立问题。

家属要改变什么?首先需要改变对病人的态度,要改变对成瘾疾病的认知,改变怎样帮助他们戒毒的思路,改进戒毒的方式方法。

通过数以千计家庭成功案例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家庭关系改善与修复,重建“家庭支持系统”,真正让病人感到“家庭”温暖,体会到浓浓亲情,病人就会把这种亲情转化成巨大的戒毒动力。

要让病人感受到,他是家庭不可或缺的成员,他的成瘾问题,虽然对家庭带来了很大伤害,但是家庭并没有放弃,一个家族都在齐心协力帮助他,而不是病人自己孤军奋战。

家属要从根本上改变过去与病人的相处模式。即:你应该怎么做,你不能这样做,我叫你怎么做你就要听我的,家庭要探索怎样和谐相处的新路径。

我们审视每一个成瘾病人最早期的关系——与父母或者夫妻关系时,更容易发现破解今天负面情绪的源头。

中医讲“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负面情绪也是环境因素关系感觉不通畅时呈现的状态。我们所做的就是通过言语表达(如感受、互信、交流、期望、祝福、感恩等)来打通双向关系中的阻隔,情绪会自然得到调整。

《家庭公约》的制定,是家庭成员的集体共识,是家庭成员之间约定俗成的规则,是一种和谐相处的规则,这种规则最本质的特征就是人人平等。而不仅仅只是针对病人。否则就等同与《家规》与《家训》。

这种平等性的《家庭公约》部分内容,同样适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家庭人际关系的相处。心理学中也讲,与他人的关系相处,我们认为关键是自己如何与自己相处,自己如何对待他人。

因此,在家庭关系中,改变是双向的,改变需要时间,改变的目标需要明确。即:构建和谐家庭生活。让戒毒病人的内心真正回归家庭,行为真正实现“依赖转移”和家庭的“角色回归”,开始健康的社会家庭生活。

秦鸿明 主 任(高级心理咨询师)

王 海 戒毒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再论《家庭公约》在家庭预防复吸中的重要性

什么是家庭戒毒模式?

通过中心团队二十年的探索,目前已经有数以千计的家庭病人成功戒断毒品,其中一年以上不复吸率达到78.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