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十年的經驗分享|養蝦過程中水的調節

最近發現身邊一些蝦友對平常好多簡單的問題都一頭霧水,所以寫篇養蝦日常管理和比較簡單的水質處理,肥水,肥菌,一些簡單的理論和經驗分享分析給群裡,希望這樣能讓群裡的新老蝦農朋友都能知道一點技巧吧,走出養殖誤區。不是說我有多麼懂,只是寫寫個人見解,大家有不同意見千萬別噴我,希望能和大家互相學習。

有個人才說連水色都不會看,打算養四十頭大蝦,還放苗二十萬每畝。

大家覺得可能嗎?有可能,運氣罷了。要真想提高養蝦成功率,單靠運氣是不行的,還要靠科學養殖。

既然他說不懂看水色,那我就以我個人分辨水色好壞的標準來跟大家說說,首先好藻分為兩種,硅藻、綠藻比較常見。平常肥水就以綠藻為標準來肥就好了,因為硅藻是專業貴族才去研究的,硅藻需要氮,磷,鉀,有機,無機肥有很好的比率才能穩定硅藻水質。

所以我們主要肥綠藻,只要水色看上去有明顯綠色佔主要顏色的就是好綠藻(藍綠除外) ,不管你的水是茶綠,黃綠,翠綠,濃綠都好,只要不濁那就都是漂亮水。

不廢話那麼多了直接說些有用的,其實我發現我們北海養蝦失敗很多既不是因為天氣,也不是因為汙染,而是因為施肥、施菌、養水,應激,補鈣,消毒、解毒,抽水、底改,增氧,排汙等日常工作沒有做得仔細,沒有做得到位。沒做到科學合理。所以長期才導致水、蝦,處於危險的隱患狀態,然後天氣突變只是個導火索。

一、日常工作

這些都是養蝦的日常工作,只要在北海養成功過的人都會做,正因為這樣,往往不引起注意,成了任務式的東西,其實養蝦失敗很多既不是因為海水汙染、運氣不好,只因管理不當,用藥不當。

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時間上掌握得不夠準確

什麼時候追肥,什麼時候施菌,什麼時候消毒,什麼時候撒增氧、底改,什麼時候抽水等等把握得不夠準確,存在盲目性。

在施肥方面:什麼時候追肥,許多人的做法都是根據水色或經驗來確定,或者每隔3-5天就追肥一次,這些做法很好,但都不夠準確,如果改為根據上述施肥之後再觀察pH值變化的規律結合水色、天氣等因素來確定就準確得多了,因為每次追肥之後pH值都會逐日上升,升到峰值就會逐日下降,如果等到pH值降得太低才追肥,水已經變清,藻類太少而且老化,就會增加肥水的難度,如果pH值才剛剛下降,水色還很好,藻類生長還處在旺盛狀態,這個時候追肥就沒有必要。

掌握了這個規律,把追肥的時間點掌握在pH值下降到一個最適宜的時間,這才是最佳的。雖然每口塘的情況有所不同,而且pH值的掌握也要隨著天氣或季節的變化而變化,但原理是一樣的。實在太低7.3以下就要潑點石灰了調到正常值(7.8―8.6)再肥。

掌握了這個方法,就可以做到規範追肥,準確追肥,就會避免pH值的大幅度波動。ph最好天天測量兩次(早晚)。

(二)菌選擇不當

在施菌方面:首先要明確施菌的目的,因為每種菌的功能跟用量都不一樣。如果施光合細菌的目的是為了抑制藻類繁殖過快或淨水,那麼正常量。如果是分解表層水贓物,死藻,泥屁的翻倍用,反正不耗氧用多點都沒事,分解出來的營養素是藻類所需的,所以肥水可以適當加光合細菌。在所有蝦藥中假貨最多的就是光合細菌了(個人看法)所以要學會判斷哪家公司是好的,方法有三,看,聞,實驗。

看,主要是看顏色為淡紅和深紅。

聞,光合菌都有臭味,是菌體發出的臭味,淡淡的,用鼻子去靠近聞才很臭,這就是真的,如果一開瓶就一股刺鼻臭味,要麼是假的,要麼是添加劑佔大部分。

要做實驗的話,很簡單,光合細菌不溶於水,直接拿一杯透明水,加點光合細菌進去,真貨就不溶於水。

不同的菌類所需要的環境都不一樣,比如有害的弧菌喜歡低氧的環境,有益的芽孢桿菌、硝化菌是好氧菌,在溶解氧充足條件下,就會促進有益菌的繁殖,弧菌就被抑制,反之如果溶解氧低,有益菌就被抑制,弧菌就會大量繁殖,所以什麼菌類佔優勢,決定的因素是溶解氧的多寡,而不是菌類之間競爭的結果.。

1.光合細菌作用最多(不介紹)

2.芽孢桿菌處理水質作用最好,

3.硝化菌,反硝化菌處理亞硝酸鹽超標最好

4.放線菌,糞鏈球菌.底改比較理想(芽孢加費石粉也底改)

細菌就介紹到這,還有很多菌不想寫那麼多。

二、消毒換水

養殖期間在消毒方面:不要把消毒固定為多少天,養蝦過程是否要消毒用什麼藥消毒只能是根據蝦塘的情況來決定。有的情況是不必要定期消毒的,比如進水之前塘底經過暴曬,進水之後經過徹底的水體消毒,以後水質一直都很好很穩定,溶解氧一直都很充足,就不必要消毒,如果消毒就等於沒事找事。

另外,蝦大量脫殼、藻相變化、惡劣天氣、溶解氧低、氨氮亞硝酸超標等,這些情況也不適宜消毒。

在抽水方面:原則上是宜慢不宜快,能用小水泵就不用大水泵,能用水泵抽的就不要直接海里從水門進,宜白天抽不宜晚上抽。抽水要有一個過程,即循序漸進逐步適應,儘量把應激降到最低。

在抽水過程中,一旦發現有較多蝦在水口處逗水應立即停止抽水,因為這種情況說明蝦塘的水質底質已經有問題,說明蝦準備有病,這個時候任何刺激都會使蝦病加重,如果不立即停止抽水,4-5天后就會暴發蝦病。

三、增氧

在增氧方面:要把握好四個字:充足、均衡。溶解氧不足,增氧機的作用是從蝦塘溶解氧的實際出發,陰雨天要多開,晴天少開,晚上多開,白天少開。土塘的溶氧主要是來自於藻類的光合作用放氧,由於藻類的光合作用因天氣變化而變化,因晝夜而變化,所以增氧機的使用也要隨著這些變化而變化,這種變化並不是為了節約而是為了保持溶解氧的均衡。

增氧劑的作用除了停電或缺氧浮頭等應急使用之外,更多的是用於調水,比如水質變壞,連續陰雨天、颱風、大東風、使用芽孢桿菌等等,這些情況晚上必須使用增氧劑。

首先,好菌,好藻,蝦,水底有機物,都需要耗氧特別是凌晨。一旦有氧氣不足首先缺氧的是1.底質 2.菌3.藻 4蝦。

大家一定要記好這個順序,所以底質最先嚴重缺氧,有害菌體就大量在水底繁殖,如果藻也缺氧,加上天氣那有害藻繁殖更厲害,如果已經到了蝦也浮頭缺氧,那整個塘都處於缺氧狀態,這時的水體就是弧菌,甲藻,裸甲藻,邊毛藻,金藻的天堂了,你說水能不濁嗎,能不黃嗎?能不紅嗎?水能不壞嗎?

四、水質處理

那麼既然說道不好的水色了,我就跟大家說說我以往的處理方法吧,效果個人覺得還是可以的,不管是黃濁水,綠濁水,黃色水,紅色水,黑褐色水,其實原理都是有害藻肥起來了,綠藻被壓下去了。,就是這麼簡單,書上說得那麼複雜你們看會頭暈的,其實就這麼簡單。

很多人遇到這些都會很緊張,拿水到處給藥店看,給專家分析,其實他們都想賣藥給你。。所以大家看到我們的處理方法後以後自己遇到就不用擔心,只要你早發現就能早處理。目前我聽說過的至少有十種處理方法。

解決方法(大家要認真去理解)

分析:這些不好的水,主要是其它害藻類的,綠藻沒多少了。

處理分析:所以方法就是把有害藻預製他生長,或殺掉。底改,然後肥好綠藻。我處理過的方法是:

【1】微生物處理,首先解毒,然後光合細菌+芽孢桿菌+加點紅糖,連續兩三天後濁水會明顯變淡,這時候要抓緊肥塘了,肥塘前加有藻水5--10工分,解毒,然後肥足,第二天你會發現奇蹟了。看情況再小追肥就好。

【2】消毒,殺藻法。這個方法最好好也最快,但對於不瞭解消毒藥,殺藻藥的,小心點用,我簡單說一下就好.。消毒減半使用,殺藻就正常量使用,主要是幹掉害藻,,第二天解毒加倍,加有藻水10工分,然後肥塘要足,也許下午就會發現奇蹟。

【3】物理法:排20到30工分底水然後放底改,加10到20工分有藻水,潑應激加量,解毒,肥塘足,天氣好下午再加肥利生素。

上述晚上必須潑曾氧劑開全氧機,白天少喂幾餐都可以,重要是氧。我想遇到這些問題你就別緊張了,每個塘的水質指標,底質不同處理的方式,結果都會不同。

上述處理方法不能對藍藻水,藍藻水就不說了。

補一點 即施肥要放多少,施菌要放多少,消毒劑要放多少等等,掌握得不夠準確,很多人都是千般一律按照使用說明書來辦,卻往往沒有收到應有的效果。

這是因為每口蝦塘的情況不相同,比如底質不一樣,藻相不一樣,透明度不一樣,氨氮亞硝酸鹽指標不一樣,溶氧不一樣,所以用量肯定也不一樣,說明書的用量只能作為參考。

在施肥方面:前期多施後期少施。前期多施氮,後期勤施磷。凡是新塘、瘦塘、酸性塘、連續養蝦不成功的塘前期都要多施有機肥。肥水後再肥點菌最好,如果不想那麼麻煩,肥塘時加EM菌一起肥,EM菌什麼菌都有一些,這樣做最好每次肥塘都加。

在施菌方面:要根據使用的目的來決定使用量。如果目的是為了抑制藻類或改變藻相,那麼使用光合細菌就要加倍投放,最好是按照說明用量但要連續使用2-3天,如果是為了壓酸防病(即前期預防硫化氫),光合細菌應少量多次投放。任何時候使用芽孢桿菌都應少量多次,尤其是底質差或水色濃的時候更應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