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氏家譜(三)河南帖(鐵)氏家譜(2013版)內容系列介紹

鞏義市喂莊清真寺

鐵氏家譜(三)河南帖(鐵)氏家譜(2013版)內容系列介紹

喂莊坊基本概況:喂莊清真寺位於該村中東部。佔地面積1300平米,建築面積600平米。坊民圍寺居住。喂莊屬鞏義市芝田鎮,距市區10公里,是一個回漢兩族居住的行政村,全村2500餘人,其中,回族150餘戶600餘口,村民團結和諧共處,呈吉祥興旺繁榮景象。

喂莊鐵氏家族的由來及發展歷程

一、憶先祖,不忘本

據祖輩口傳,喂莊鐵氏家族是在清朝道光年間,公元約1830年前後,從滎陽帖河村遷移過來的,距今已有180多年的歷史。據老人講,當時由於天氣連年乾旱少雨,收成不好,家裡弟兄多,日子不好過。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先祖帖春毅然決定,離開家鄉去尋找新的生存地方。約在1830年他帶著家人和兩個孩子以及做皮貨的工具,一擔兩筐從帖河出發一路走走停停出滎陽先到鞏義市涉村鎮紅河村,住了幾日,一看條件不行,就順河西下,來到涉村,住了一段時間,感覺條件也不是很好,於是又沿河往下走,來到夾津口村,在這停了一年多,經過一年的生活,發現這裡雖然有河有水,但地不好,盡是山坡地,土質脊薄,糧食收成沒有保障,光靠做皮貨,養活一家人恐怕不行。於是順河來到喂莊,一看這裡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村邊也是這條東西走向的四十五里倒流河,而且河水長年不斷,這就為做皮貨創造了絕佳的自然條件。我們的祖先為啥要選擇沿河居住呢?因為在那個年代,沒有電、沒有機井,吃水完全靠人工從十幾丈深的笨並裡一桶一桶紋上來的,而做皮貨大部分是從鄉間收來的幹皮子,靠河而居,既解決了水源,又解決了泡皮子的地方,方便極了。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感覺這裡人緣也好,不欺生,我們的祖先帖春一家心裡非常高興,最後就決定落腳喂莊定居下來。後經多年的努力苦幹,在這裡買了地,找人挖了個大坑(天井院),後來分給三門人住(因為他有四個孩子),生活漸漸穩定下來,後來又添了兩個孩子,一家人都住在老院裡,隨著幾個孩子的長大成家,他老人家又挖了三個坑(蓋不起房,挖坑省錢),分別分給了四個孩子,老大長門人住北院(合喜爺住過的),二門人住東院,(次位,孟章爺家住過的),三門人住老院(即孟喜中方爺家住過的),四門人住西院(即醜份爺家住過的窯坑)。自此,弟兄四個都有了自己的住所,開始分家生活,傳說中的“老四門”就這樣形成了。後經幾代人的辛勤勞動,生活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為了弘揚主道,傳播教門,解決本坊穆民無處禮拜、辦紅、白事、宰牲都要到馬屯等地去請阿訇的困難,經當時的第三代人鐵當、佔祥、佔春、二德等叔伯弟兄們商議,決定共同出資兌捐地畝於1924年修建了喂莊坊第一座清真寺(設在窯坑裡),請來了阿訇主持教務。從此,喂莊穆民結束了沒寺沒教長的黑暗局面,過上了正常的宗教生活。

二、繼往開來,奮發圖強

1949年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全國解放,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農村實行土地改革,咱們的家族中有些人也分了地、牲畜和農具,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空前高漲,生活有了進一步的改善。為方便婦女禮拜的需要,1952年在已故社首鐵清俊、鐵大方、鐵榮的領導下,在男寺的北面又挖了一個天井院,成立了女寺。從此,喂莊坊男女都有了禮拜的場所,宗教活動走上了正軌。隨著時代的發展,1970年我們村裡通了電,家家都安上的電燈,結束了用油燈照明的歷史。1978年國家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國民經濟得到快速發展,清真寺為根除水患(73年差點被淹),創造安全舒適的禮拜環境,從1988年開始,以鐵善為首的寺管會成員帶頭捐款,並發動大家集資,後經多方籌措加上政府的支持,終於在1991年填平了男女寺兩個天井院,平地建成了現在的清真寺。寺雖然規模不大,但寺內設施一應俱全,有男女禮拜殿、水房,辦公室,廣播室等,建築面積400多平方米,基本解決了現有人口宗教活動的需要。以鐵善為首的社首們,為教門立了大功,後人永遠不會忘記他們。1980年,根據中央的指示精神,農村率先實行改革,土地由原先的的集體經營,分田到戶,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開放農村集市貿易,准許私人經營,活躍農村經濟,到處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我們的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有人把它編成順口溜:

種地不用愁,

機器代替牛,

天旱有機井,

旱澇保豐收,

一日三餐是細糧,

穿著打扮城市化,

家家通了自來水,

電燈電話安到家,

告別天井土窯院,

蓋起樓搬新家。

通信聯絡現代化,

精巧手機腰間垮。

都說時代造英雄,

我們家族也不差,

貴波建勳宗榮達,

帶頭致富是行家,

辦了小廠辦大廠,

年產千萬不虛奪,

民族飯莊規模大,

顧客盈門把財發,

家族大事總操心,

教門方面貢獻大。

清真飯店遍城鄉、

民族風味傳佳話。

皮莊本是傳家寶,

誠信經營形勢好。

交通運輸現代化,

車輪滾滾錢到家,

營銷做鼓爭上游,

奮起直迫志氣大。

八仙過海顯神通,

爭先恐後當贏家,

真主指引陽關道,

鐵氏家族代代發。

說完經濟論教育,

二十年來有變化,

原來沒有大學生,

現在三十也不差,

學業有成奔崗位,

祖國建設貢獻大。

出門不再有問題,

各種轎車開到家。

一百多年風雨路,

三口之家變大家,

如今五百往上走,

人旺財旺幸福家。

崢榮歲月憶往昔,

和平盛世好年華。

真主保佑勤勞動,

保證家家代代發。

教門事情常奔走,

兩世吉慶不用愁。

生在世好短暫,

傳承血脈是關鍵,

啟迪後人靠家譜,

如今我族是空白,

老少爺們齊努力,

續成家譜沒問題。

決心下在O四年,

挨家逐戶來登記,

走親訪友收資料,

整理碑記少不得,

經過兩年的努力,

男性族系已確立。

時光轉到O九年,

老家遂林來商議,

他是帖河發起人,

品學兼優沒說的,

倡議聯合其它坊,

十二坊鐵氏一起續。

男女同載家譜裡,

日後查找有根據。

家族歷代出名人,

奉獻社會有成績,

學習他們好榜樣,

優良家風傳不息。

為使世系有次序,

按宇排輩印書裡,

編者本是鐵鉉祖,

翰林院裡教皇帝,

良苦用心寄後代,

男女分明有寓意,

子孫起名有依據,

輩份不會亂體系。

贊助乜提續家譜,

碑上書裡都有記,

流芳百世傳後代,

光宗耀祖有名氣。

歷時九年,我們鐵氏的第一本家譜,即將與大家見面了,藉此機會寄語後人,要勤奮讀書,提高民族文化素質。遵循主道,弘揚民族文化,傳承伊斯倆目教門,加強民族團結,構建和諧社會。

孝敬父母、

勤儉持家、

傳統美德、

發揚光大、

家庭和睦、

萬事興隆。

奮力拼搏、

事業有成。

生財有道、

誠信經營。

棄惡揚善,

無私奉獻。

按字排輩,

世系恆通,

繼往開來,

兩世吉慶。

此續家譜,

複雜工程,

眾人相助,

方得成功。

錯登漏記,

在所難免,

敬請諒解,

再版更正。

最後,祝願我們的家族世代興旺發達! 祝願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早日復興!

喂莊坊鐵氏家譜編撰委員會鐵首立

2013年9月10日

鞏義市帖家溝清真寺

鐵氏家譜(三)河南帖(鐵)氏家譜(2013版)內容系列介紹

帖家溝基本情況:該村帖氏家族約1880年由滎陽市崔廟鎮帖頂村遷徙至此安居,隨至啟名帖家溝。該村現居回漢兩族和諧共處。經繁衍發展,帖氏遷至洛陽、西安、滎陽開封等地百十餘口。該村帖氏現居還有四十餘口,漢族現有150餘口。

寶豐縣祿莊坊簡介:祿莊坊隸屬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李莊鄉,原屬閃莊大隊,後分開和河漢村合稱祿莊行政村。地處平頂山山北部,位於寶豐縣屬地東北角,距離縣城大約25公里,北與郟縣姚莊回族鄉禮拜寺村緊鄰,有三個生產隊(現改為村民組)。祿莊坊鐵氏一族有一老墳院居於閃莊村正南500米公路東邊,共十三輩,數目已無人知曉,現今也已沒有墳頭,後因土地問題開了新墳,加上鐵姓分東頭和西頭居住,西頭隸屬第三村民組,東頭隸屬第一村民組,新墳院便也因土地隸屬原因有了東頭和西頭兩地,1993年又因西頭墳地沒有穴位而開在了南地。因地處較為偏僻,大都以務農為生,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年輕人都相繼走出去,隨著老人的相繼歸主,同族人之間的交往已經很少,長輩和晚輩之間很多已經不相識,名字也開始出現不同輩分之間有相同的字,但因知識和能力以及時間有限,上輩老人的心願—整理家譜已迫不及待,本人本著完成老人心願,加強本族人之間的團結,便於後人知道族內輩分及稱謂,著手開始整理家譜。祿莊坊鐵氏一族其來源時間已無從考起,位於閃莊南地鐵氏老墳有十三輩,唯有老人記憶傳述先祖第十四輩鐵公(1850年左右出生) 有三子: 長子朝彥; 次子鐵二公亂世歸主信息不仍保持鐵姓,而今尚有明,其妻攜二男改嫁洛陽馬坡中寺坊,後人,有待聯絡; 三子振營。長子鐵公朝彥又名大河,是因紀念祿莊坊鐵氏源自滎陽帖河而如實記載。故將此世系錄入榮陽帖河帖(鐵) 氏族譜,易於後代參考世系字輩循規蹈矩。祿莊坊鐵氏歷代皆信奉伊斯倆目教門,崇拜獨一的真主一安拉乎。原屬禮拜寺清真寺坊,屬中國五十六個民族中的回族穆斯林。禮拜寺清真寺,始建不詳,據碑文記載清道光、同治、光緒三次整修,佔地面積1100平方米,建築面積620平方米,信教群眾1100餘人。姚莊禮拜寺,別稱李白寺,在河南省郟縣姚莊回族鄉。位於縣城東南15公里處。清初王氏父子遷此定居,取名小王莊。後白姓回族自孟縣(今孟州市) 桑坡遷來,依附本地回民李姓。李、白二姓倡建清真寺,供回民做“禮拜”之用,後來連村名也逐漸演化為“禮拜寺”,回族佔50%。主產小麥、玉米,有製革,毛織品,養魚等副業。歷任阿訇很多: 馬阿訇、杜阿旬、白阿旬、艾文亮阿旬、白西景阿訇、白選昭阿訇、李青義阿甸等。2000年祿莊穆斯林正式成立由謝遂志,鐵中年等組成的清真寺籌建委員會,進行選址、募捐捏提準備工作並著乎開始了修建醞眼已久的裸莊坊清真寺,真主的襄助2005年後半年建成了由三大同禮拜大殿和小卷棚、三間北講堂屋、一間鍋爐房、三間男沐浴室、一間女沐浴室等組成的小巧玲瓏的清真寺,並打機井一眼,清真寺佈局合理,寺內種有花草樹木等,環境優雅、莊重肅穆。先後有謝國良、李保同等任清真寺管委會,現由鐵中義、艾現等組成清真寺管委會。先後聘請了王莊李佔偉阿訇、山東的沙小強阿訇任清真寺教長,現任阿訇李登輝,閃莊人氏。祿莊坊有穆斯林近二百口,其中鐵氏族人就佔大半之多。

鄭州市管城區帖莊清真寺

鐵氏家譜(三)河南帖(鐵)氏家譜(2013版)內容系列介紹

帖莊基本概況:帖莊屬鄭州市管城區,南曹鄉南曹行政村,第11村民組。距回族坊弓馬莊4公里。這裡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物產豐富、交通便利。清道光10年(1830年) 滎陽帖河坊,帖書齋攜帶妻兒至此安家興業。拓荒種糧,兼做皮貨生意,繁衍生息,人丁興旺,即稱謂“帖莊”。隨後,來了楊、陳氏。又來了漢族劉、王氏和睦相處,安居樂業。現有人口120餘人,其中回族80餘口。宗教生活去弓馬莊清真寺,實屬弓馬莊坊民。力行功修,辦理教務,因路遠確有不便。

東郭全國模範清真寺之一

鐵氏家譜(三)河南帖(鐵)氏家譜(2013版)內容系列介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