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中国式的婚姻,是一张床上睡了几家人?

多少中国式的婚姻,是一张床上睡了几家人?

婆媳关系早已是世界性的难题,而“妈宝”的出现则为这个难题的衍生新物种。

上个月,我在一则热搜新闻里看到这样一个报道——“儿媳不满婆婆一起蜜月旅行并指导夫妻生活,回国后马上离婚”。

故事是这样的:小杨和丈夫小陈婚后去地中海周游列国度蜜月,但婆婆不放心儿子的生活,因为其儿子过去的旅游外出等都是妈妈相伴,因此这位好妈妈也一同前往蜜月了。

去到国外的免税店小杨要购物了,婆婆看到就不高兴啊,嫌这嫌那,说她买得多,不懂得结婚要勤俭持家哔哩吧啦的,更重要的是小杨的新婚丈夫也一直站在婆婆那边。

小杨说,她拿自己的钱买,而婆婆扫起货来也毫不留情,刷的却是小陈的卡,而更奇葩的是,丈夫小陈只帮婆婆拎东西,而把拿着大包小包的小杨扔在了后面。

小杨说,自己平日里也算是女汉子了,拍拖时就没花过老公一分钱,而对比丈夫这个“妈宝”就实在是无法忍受,于是蜜月还没度完,就提前结束旅行回国,飞机落地的当天下午就提出了离婚的要求。

这个报道在知乎上引起了网友的热议,其中评论里有这样的:

“这样的女人坚决不能娶,刚进门就这么不待见家婆,以后能指望她孝敬爸妈吗?最好的办法就是甩了她,和你妈结婚,跟你妈过二人世界!”

我觉得这位知乎网友话说有些刻薄了,但是应该没有错。

面对无法独立的妈宝男,以及无孔不入无微不至无处不在的“三无”婆婆,除了离婚,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写到这里,让我想起了一个老段子:

一对小年轻去相亲了,各自的妈妈也吵着要跟着去了。

双方对阵入座后开始对线出击,女家妈妈开门见山直接了当:

“什么工作?年收入多少?几套房?背贷款吗?结婚后房子写不写我女儿名字?房贷谁负责还?”

男家妈妈也毫不客气绝地反击一波:

“是处女吗?谈过几个对象?流过产吗?保证能生出孩子吗?以后可以全职带小孩吗?”

两小年轻尚未开口,两位妈妈已经剑拔弩张,来回交手几个回合便一拍两散。

虽然是网上调侃的段子,但在现实里,对子女们的婚姻毫无顾忌横加干涉的家长,是大有人在的。

我并不反对“中国式相亲”,毕竟家长的介入可以为年轻人在选择另一半的时候提供更全面的经验参考和以后的生活指导,但选择权,应该是那对“小年轻”当事人。

多少中国式的婚姻,是一张床上睡了几家人?

去年底,一个朋友在去年跟她老公闹离婚了。

理由很简单——她老公把三岁的外甥从湖南老家接到广州的家里住了,而我朋 友的小孩刚满1岁,是她婆婆在帮忙带,婆婆说可以一起带2个孙子!以后寒假 暑假就让外孙来广州生活吧!

我朋友认为,不是嫌弃老公的亲戚,只是这事情没有经过她同意,也没跟她 商量,只是通知她小外甥跟老公的妹妹以后寒暑假都要来广州跟他们一起住 了? 更何况她还在怀二胎呢!本来就是小三房的房子,如何挤得了6个人的 空间?为了表示不满,她提出了反对,但是老公和婆婆都认为她无理取闹, 坚持把外甥和老公的妹妹叫到广州家里来。于是,闹离婚的事情就出现了。

她感叹,国外的家庭关系是锅里的大米。粒粒分明,边界清晰。而“中国 式”的家庭,是米煮的粥。你中有我,我又粘着你,搅在一起谁也分不开。

听了朋友诉苦后,我感慨:婚姻原本是一张床上睡2个人,这样就变成了睡6个人——你的爸妈,跟他的爸妈!

她立即反驳了我:不是6个人,等有了孩子,就成了睡7个人!再生个二胎,是8个!还有他的妹妹,弟弟,哥哥什么的,十几个人都一起睡了!

我无言以对,更是无力反驳。

除了这事情,其实在她结婚前就因为新房装修和婆婆产生了摩擦。

起初,是婆婆对装修方案指手划脚——婆婆不满意她选的花花墙纸,说不稳重,不耐脏;又不满意将客房装成塌塌米,说她和公公来住时不方便。

在她做通了老公的思想工作后,让男人向婆婆解释。

看见儿子站在了老婆那边,婆婆听后当即甩脸色,打起苦情牌,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她养大儿子啊不容易啊,结果连个装修都不肯听她的了!以后更是无人照顾她哔哩吧啦一大堆······

无奈之下,朋友选择了退让,装修哪里一切听婆婆的安排,毕竟这婚还是要结的。

生了孩子之后,朋友要工作了,于是她老公请婆婆搬来照顾孩子,她才见识了什么叫无孔不入。

孩子穿什么吃什么婆婆要管;家里添个瓶罐要管;连她买自己用的化妆品洗护什么的婆婆先看价钱然后数落她不节俭······

在我的再三要求下,朋友分享了她老公“妈宝”特征:

自从婆婆来照顾小孩后——

原本半夜能起来冲奶粉的老公,现在不是用电脑“吃鸡”就是用手机“吃鸡”(一款射击游戏),几乎每天都玩到凌晨。

原本周末跟老婆一起带娃,现在可以睡到日上三竿叫醒就吃饭了。

原本换屎尿片日渐熟手,现在一听娃哭就躲到楼下说抽根烟再回来。

原本夫妻沟通还算正常,现在张口就是“没办法啊,那是我妈,你就忍忍吧”。

自从来了朋友家后,婆婆的主权意识就更加明确:

儿子的家,就是“我”家。

我家的亲孙,我说了算!

我儿子都是这样养大的,你还要教我带小孩?

无边界的入侵,就是婆婆对我朋友家庭生活影响。

好吧,写到这里无法再列举更多朋友的故事了。

我分享一组数据——在自2009年以后,80后“独生一代”的离婚率日趋上升,而这其中,70%是因为“家长不合理干涉”引起的家庭矛盾。

独生子女问题引起的不止是社会的人口增长问题,还有不懂得退出的家长问题,最后是不知道如何拒绝入侵的子女沟通问题。

原本两个人的婚姻,变成了两个家庭甚至多个相关家庭的战场。

“网红”心理学家武志红,曾经分享了一个案例:

一个女孩和男友谈了两年恋爱,感情一直都很好。可是女方妈妈的极力反对,最终以死相逼女孩分手。

武志红问女孩妈妈:你为什么反对女儿的爱情呢?

妈妈说:我女儿长得很好看,学习也好,出来工作也很优秀,而她男朋友配不上她!

武志红却说,她女儿称不上好看,最多只能说长得端正。然后他拿出了一份成绩单大学,看看大学的成绩也一般,期间还挂了两科。

于是,这位妈妈给出新的理由:我女儿学历高,他学历低。武志红则拿出了双方的学历以及月收入:女孩是本科学历,男孩是大专学历,相差并不大,并且,现在男孩的月收入是女孩三倍以上。

最后,这位妈妈陷入了一种歇斯底里心态崩掉的状态:“她之前跟我说,什么事都会告诉我,结果她偷偷恋爱了大半年才被我发现,在我逼迫下才认的!她以前对我百依百顺的,现在为了这个男生就这样对我!”

原来,这位妈妈愤怒的原因并不是女儿找了什么样的男朋友,而是女儿竟然没有告诉她拍拖这件事。

对这位妈妈来说,对女儿的“失控感”让她自己也失控了。

我认为,在一个健康的家庭关系中,“夫妻”才是核心。

“夫妻”双方都在用心养育子女,同时也应该有自己的追求,而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的身份就需要逐渐退出孩子的人生舞台。

武志红总结,对于那些喜欢过度干涉子女的家长们,通常都伴随着“情感缺失”和“人格缺陷”两个心理缺陷。

这些家长难以从自己的生活中汲取足够的“情感”,于是移情“子女”身上,希望获得这份情感的满足。

然而,随着孩子们的成家立室,他们感觉自己的“控制力“越来越弱了。

但问题也是,当他们觉得越是如此,就越是不死心,越希望加强控制。

因此出现了文章开头那个故事——那个母亲不惜离间儿子的婚姻,以确保孩子与自己保持最密切的关系。

最终,父母用“爱”织就的控制,子女用孝道包装的顺从,裹挟着婚姻状况的泥沙俱下,最后一地鸡毛的结果。

多少中国式的婚姻,是一张床上睡了几家人?

我们不能一味只去指责“中国式”的家长。毕竟还有多少子女,一边啃老一边抱怨呢?

如果你也在指责父母干涉你的私人生活,那么你是否有表现出足够的责任和担当吗?如果你嫌弃父母操心插手你的事情太多了,那么你是否具备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呢?

还有太多的人,因为任性、幼稚、懒惰,出来工作数年还习惯赖在家里啃老,没有自己的主见······父母为什么无法把你当作一个大人呢?

想被当作一个成人,那就请先做一个“成人”该做的事情。

我认为,一个有独立能力的人,是有底气拒绝父母“不合理”的要求,有胆量否定父母“不恰当”的干涉,也能实力捍卫属于自己的婚姻,保护自己的爱人。

成长是一种割舍,一种接替。

父母给予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子女能够长成一个“独立”的人,无论是人格还是能力的独立。而长大后的孩子,应该与父母平等而坐,共同承担家庭的责任的同时,父母也应当鼓励他们去过属于自己的生活。最后,每个父母都应该得体地退出孩子的人生舞台,而每个孩子都需要独自生活成家立室。

但愿所有人都能明白——一对夫妻的床只能睡2个人,人多了就会太拥挤,注定无法得到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