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省三院与高校“共享医生”,未来三级医院或将入驻福州各大高校

眼下,“共享”概念火爆。

你听说过吗?

共享医生24小时医疗服务

22岁的小林是福建农林大学旗山校区刚入学的新生。一天夜里她突然痛经发作,被同学背到校区医疗点。接诊的是三院急诊科医生吴文思。患者呼吸急促,手脚发麻,口述为习惯性痛经。接受吸氧、电磁波照射等简单处理后,小林的疼痛有所缓解,但她想做进一步检查。在和小林沟通后,吴文思医生紧急联系三院急诊科。10分钟后,120救护车抵达福建农林大学旗山校区,小林和陪同人员直接坐上车,一路开往离校区约3.5公里远的三院。

2016年9月,福建农林大学旗山校区正式投入办学。也就是从那时起,福建农林大学旗山校区与三院进行医疗托管,三院每日选派急诊科的一名医生、一名护士在医疗点坐诊,为福建农林大学旗山校区在校师生提供24小时全天候无假日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同时,三院急诊科与医疗点实行实时联动制度,对于重大疾病及时安排120急救转诊至三院,入院后开辟急诊绿色通道,提供及时、快捷的服务。

共享设备提供坚实的医疗保障

此外,三院还在医疗点设置了一台多功能自助机,师生利用医保卡就能完成预约挂号、充值、结算、取药等流程。该系统还和三院药房系统联网,一旦遇到校医疗点缺药的情况,可直接去三院药房取药。

由于医疗点和部分实验室、教室之间距离较远,医疗点的管理人员还向学校申请了一辆“电驴”。医疗点的急救电话对外开放,一旦师生遇到紧急情况无法到医疗点,可以自行拨打电话,医生就会带着急救箱直接骑“电驴”抵达救援现场。

“医疗点日均门诊量为 5~6 例,并不算多。我们希望学生们最好不生病,这些急救设备一次都不使用,直到报废。这才说明我们的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家了。”陈少强说。

共享资源除了应急救人,还重在防控

在三院院长陈建洪看来,大学生群体的健康值得高度关注,“这一代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出门在外,父母最关心的就是健康问题,同时,大学生的健康也备受社会关注。做好高校的医疗保障是一项重大的事业”。所以,他认为,医疗点的功能应不仅仅止于应急处理,医生们还可以做得更多。

今年2月,流感高发。福建中医药大学李灿东教授针对今年流感的特点,拟定了一剂防治流感的药方。三院的医生得知此事后,第一时间联系福建农林大学旗山校区相关负责人,提供中药材并请食堂熬制成中药汤剂,在学校食堂免费供广大师生饮用。

“在医疗点,医生们的任务不是看了多少病,而是给学生提供医疗保障。”陈建洪说。除了应急救人,校医还承担着学校公共、传染疾病防疫等方面的工作。所以,一些学校没想到的,医疗点的医护们都会及时提供专业的建议。

今年4月中旬,一位辅导员告诉医疗点的医生,班上的一名男生得了水痘,已回家休养。医疗点的医护马上行动,带着紫外线消毒灯前往该生寝室进行基础消毒,开窗通气,并通知校本部将情况上报。高校宿舍和教室是人群聚集场所,一旦发生传染病,极易造成交叉感染。为应对类似突发情况,医疗点的医生进一步建议校方,最好腾出两间房间,用于观察和隔离。

✦每年新生入学,三院的驻点医生在校内举办健康教育讲座;负责新生入学体检;为大型赛事、会议等提供医疗保障等。

院校探索“医疗托管”模式

在我们的记忆中,校医应该是一所学校的“标配”,是学生在校园安全健康的第一层救治保护防线。可是一直以来,校医的医疗水平较弱是人们的普遍印象。

除此之外,我省绝大多数公立高校的医务室,采用的是由后勤管理中心直接管理模式;部分高校则采用就近医疗机构进校设点的运作模式;还有些高校因为条件有限,校医甚至由赤脚医生担任。这几种模式不仅耗费学校资源,也无法保证医疗服务水平质量。

在采访过程中,一位高校教师就希望通过本报呼吁:“无论是政府还是高校,都应在学校的医疗保障上下大功夫,加强大人员和设备的投入,这笔投资是非常值得的。”

福建农林大学旗山校区后勤工作办公室主任林洪堂说,向专业医疗机构购买医疗服务是基于学校校情作出的后勤保障改革新举措,而三院是目前离旗山校区较近的专业医疗机构。双方开展合作以来,沟通及时有效,合作良好。他期待医疗点在医疗保健、健康培训等方面进一步发挥更大作用。

陈建洪说:

今后将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把三院的服务辐射到整个大学城。这相当于大学城里有很多三院的“分院”,我们的医生作为整个大学城的共享医生,真正做到医疗资源的广覆盖、强辐射、全功能全,为大学城地区各高校提供更加优质、便捷、安全的医疗服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