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男女,食色人生。

飲食男女,食色人生。

飲食男女,食色人生。

飲食男女,食色人生。

一碗叉燒飯能做的黯然銷魂,一個鍋就能煎、炒、烹、炸,相同的一碗豆腐腦,南北方都能有甜鹹拉鋸。

更何況孔子在《禮記》裡講“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人這一生,一為食,二為欲。

一桌菜涵蓋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融合天地萬物,一鍋太極陰陽,貫通每個地區人的血液,是生活的濃縮湯汁映照,是每一個城市山水滋養的風度,更是每一個家庭,每一個人的氣質。

飲食男女,食色人生。

對於廚房藝術來說,看一個好廚師做菜就像一場慾望酣暢淋漓的宣洩。

哪怕吃不到,但憑藉行雲流水的利落手法與冒著熱氣的感官通達也可觸發慾望,這叫通感,從眼睛到胃再到心。

1994年一部關於家庭吃食的電影在豆瓣上打出了9.1的高分,它的名字叫做《飲食男女》,它的父親是大名鼎鼎的李安,出生於電影歷史上神奇的1994年。

而在堪稱超神的1994年,它也殺出重圍獲得第6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

飲食男女,食色人生。

曾當過六年“家庭婦男”的李安這樣形容自己的《父親三部曲》,他說《推手》像清蒸鱸魚:原汁原味,加了一點醬油提味。

《喜宴》像豆瓣魚:口味重,容易入口。而《飲食男女》像紅燒雞:回味久,烹調講究。

講究回味,最看的就是火候,小火慢燉,溫吞吞的熬煮精華,《飲食男女》電影節奏更像是一鍋佛跳牆,看似不合適的搭配,卻有佛都動心的味道。

於是,食色就有了欲。

飲食男女,食色人生。

飲食男女,食色人生。

影片一開頭李安就以長鏡頭展示了主角老朱的廚藝,前3分鐘雖沒有一句話卻看得人移不開眼,煎炒烹炸紛紛上手,連砧板上剁肉都聽的舒服。

隨後再通過信息媒介電話介紹了老朱的身份——圓山大飯店的主廚,介紹了他過世的妻子,以及不願例行公事回家吃飯的三個女兒:老處女大姐朱家珍、女強人二姐朱家倩、乖巧卻有主見的朱家寧。

飲食男女,食色人生。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生活,卻因為父親對於傳統的堅持湊在了一起,一家人看似和諧又各懷心事,聚集於一桌豐盛的晚宴卻食不知味。

二姐朱家倩提出了要搬出家的決定,朱父還未發表意見就被飯店叫去幫忙,獨留三個女兒談論起為朱父續絃的打算,也為後期的發展埋下了伏筆。

在四場經典的家宴中,第一場吃的貌合神離,展示了朱父寡言、不善於表達情感卻極重視家庭的父親形象。

飲食男女,食色人生。

家宴結束後,老朱家的人開始了各自兵荒馬亂的生活。

老朱與老友談起了自己的苦悶,在女兒們面前逐漸失去了威嚴,在事業面前因為衰老失去了作為廚子最重要的味覺。

作為老師的朱家珍,因為九年前的初戀心結一直沒有結婚,成了學校裡男生的調戲對象;

女強人朱家倩喜愛燒菜卻不能進廚房,只能做了自己不喜歡的航空行業;

飲食男女,食色人生。

小女兒朱家寧愛上了喜歡自己同事的少年,卻只能默默陪伴;

飲食男女,食色人生。

相比於第一次的家宴,第二次的家宴老朱在殺魚時有了遲疑,“海棠百花菇”也忘了打蝦漿,做的菜依然豐盛卻不是這麼個味道了。

飲食男女,食色人生。

這一次朱家倩又宣佈了一個消息,自己房子投資失敗,於是朱父提出讓家倩繼續住在家裡。

飲食男女,食色人生。

隨著錦榮一家的入場,影片第一次有了群戲的鬨鬧,操著一口湖南話的梁伯母跟朱父碎碎念著自己的家事,數落著錦榮離婚的不堪,隨著朱父給梁伯母點菸的殷勤,導演給觀眾埋下了伏筆——梁伯母與朱父有戲。

而另一頭,朱家珍不斷收到情書,種種跡象表明信是來自同校的體育老師,敏感的心第一次有了悸動;

朱父有了自己新的賞味粉絲,與姍姍達成交換便當的約定,也因為這一份便當,錦榮與朱父有了新的交集;

飲食男女,食色人生。

投資失敗的朱家倩賭場失意情場得意,對新來的主管李凱心生愛意,卻在瞭解其背景後,懷疑其就是拋棄大姐的男人;

第三次家宴上小女兒突然宣佈了自己懷孕的消息,隨著淅淅瀝瀝的小雨小女兒搬離了家,朱父第一次送走了自己的孩子。

飲食男女,食色人生。

飲食男女,食色人生。

溫伯伯走了,唯有朱家倩與父親去送了他最後一程,導演暗示著二人相依為命的傳承關係,最早提出要走的人成了最後陪伴的人。

飲食男女,食色人生。

失去味覺與好友的朱父萬念俱灰辭去了飯店的工作,梁伯母明裡暗裡的暗示自己對老朱的好感,封閉自己許久的朱家珍因為情書而苦悶不已。

朱家倩的情人要與別的女人結婚,家裡的人似乎都走到了死衚衕,卻格外清醒的看清了人性。

隨著潦草家宴上叫花雞厚泥外殼的砸破,朱家珍也宣佈了自己結婚的消息,體育老師騎著摩托載著朱家珍離開了,家裡也只剩下與父親隔閡最深的朱家倩。

飲食男女,食色人生。

飲食男女,食色人生。

斟酌許久,朱家倩放棄了去阿姆斯特丹的機會選擇留下了陪伴父親,而朱父也提出自己要在週末辦一場家宴,眾人都猜測是不是朱父決定迎娶梁伯母。

一個人的廚房漸漸有了煙火氣,做的菜沒有開始時那般流暢,卻多了些暖意,捉雞的人從一開始的朱父變成了毛腳女婿,吃飯的人從四位變成了9人,滿桌的菜也有了歸屬。

飲食男女,食色人生。

幾杯酒下肚,朱父也說出了自己辦家宴的目的——賣了舊家,迎娶錦榮。

一句梁伯母,反轉式的歐亨利結局,由最傳統的朱爸給了大家最大的驚喜。

家宴的主導者由朱父成了家倩,片尾處家宴也只剩下朱父與家倩二人,最後一刻朱父恢復了味覺,一切似乎又都上了軌道,可又照著不同的軌跡向前活著。

飲食男女,食色人生。

飲食男女,食色人生。

只單純的聚焦臺灣平凡的一家,一桌家宴的吃食,簡單溫馨卻又酸甜苦辣 ,但講食講的格外有慾望,講人講的分外動人。

飲食男女,食色人生。

影片節奏雖緩卻又層次分明,平鋪直述裡每一個高潮與轉折卻都是在家宴上宣佈的,遞進的劇情展現了隱忍與傳統,破的又是時代的變遷。

寥寥數筆,講述了世間男女對食與欲的態度,細膩的鏡頭展示了家宴的重視,更展示了時代變遷下家庭內核的破碎與變革。

正如老爺子說自己的生活這輩子不能像做菜一樣,材料齊全了才下鍋,人生如此,情亦如此。

飲食男女,食色人生。

飲食男女,食色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