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運營的三駕馬車:搭平臺、定規則、抓執行

社群運營的三駕馬車:搭平臺、定規則、抓執行


1

什麼是“社群”?

傳統營銷屬於流量思維,它的邏輯是通過廣告傳播讓10000人看到,其中1000人關注,最終10個人購買。


社群運營的三駕馬車:搭平臺、定規則、抓執行

但是營銷進入精準時代,鋪天蓋地的宣傳方式已經落伍,我們需要的是精準傳播,儘量屏蔽不相關群體。

社群營銷卻正好跟傳統營銷相反,通過超值的產品和服務體驗贏得用戶口碑,用戶除了復購外,可能帶10個朋友來購買,這10位朋友又可能影響100位目標用戶,100位目標用戶最終影響10000個潛在用戶,而這裡由於是朋友推薦,所以轉化率很高。

作為教培機構,我們的付費用戶群體為家長,針對家長這個群體我們建立一個個社群。那麼,首先我們要明白一個真正的家長社群,不是一個簡單的群,不是家長衝著某一個目的,而是因為關心孩子成長與家庭教育。

一個真正的社群,是具有社會屬性的。群裡的所有人,無論是校長、老師,還是普通的家長,每一個人都有一定的角色分配。

這個角色這不是自己分配的,而是由該群的運營人員分配的,就像一個班級,需要有班長、組織委員、文藝委員等等。

建立有組織的群,就能把每一個成員的群體屬性激發出來。

需要注意的是:

1. 如何找到這個家長群的中心節點。

2. 如何利用家長圈子和圈子之間的連接,抓住連接者,引爆傳播。

3. 圍觀層面的連接,口碑傳播的機制和動力等。


2

以構建信任為基礎

社群運營這個話題,是一個被過度神話的領域,但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推廣方法。一個社群能形成的第一前提是每個在社群裡的人都認為自己能夠從中獲利。


社群運營的三駕馬車:搭平臺、定規則、抓執行

社群的目的不單單只是廣告,而是構建彼此的信任。通過運營家長群,我們再建立信任的基礎上去達到我們所希望達到的目標:

第一個目的是降低退課。

社群看中的不是一次性交易,而是持續復購。社群看中的不是一件產品而是一站式系統解決方案。

通過讓教學過程透明化,減少信息不對稱,讓家長看到教師和機構的工作和付出,而不是單純以最後的學生考試成績作為標準;

第二個目的比較隱形,卻更加重要,就是招生。

未來真正切實有效的招生一定是一個長期準備的過程。招生以後將不再是招生,而是一個另類的續報——當家長享受了你的無償服務併產生信任後,才會把孩子放心的“續報”到你的機構。

而班級家長群是機構最優質的存量資源,他們認同機構的教學,是機構向外傳播信息的擴音器。讓用戶帶來用戶,讓口碑贏得口碑是唯一有效且可持續的營銷方式。

3

搭平臺、定規則、抓執行

一個好的家長社群,基本原則只有九個字:搭平臺、定規則、抓執行。


社群運營的三駕馬車:搭平臺、定規則、抓執行


如果社群是平臺,那麼定規則,抓執行是不是才是重點?

同樣是社群,聚一群吹牛逼的人,這個群能吹上天繞地球兩圈,聚一群沒資源的人,就是一車小偷互相偷越偷越窮。

01搭平臺

在這個社群建立之初,校長就通過自己平臺本身的優勢,先號召了一批孩子學習成績優秀的家長人加入進來。

02定規則

家長社群平臺已經做好了,接下來就是定規則。定規則考慮幾個問題:社群成員的痛點是什麼?需要幫助他們做些什麼?把規則定好,把我們可以幹什麼一條條說清楚。

03抓執行

最後,抓執行,這是重點。無數社群死掉了的原因都是一個:前期一時爽,執行火葬場。


社群運營的三駕馬車:搭平臺、定規則、抓執行


最開始的牛逼天花亂墜,結果發現也就只剩下了吹牛逼。但反之,執行做的好,這個社群一定能活下來,並且活得很好。

4

社群的本質,就是需求的滿足。運營家長群也要有用戶思維,站在家長的角度,換位思考去想家長需要什麼。這就是我們上面為什麼說,運營家長群應該是一個體系,而不是隨意的動作。

社群運營的三駕馬車:搭平臺、定規則、抓執行

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是所有家長的共同願望。培訓機構應當抓住家長這方面的心理,通過把有需求的家長聚合在一起,發揮家長社群的優勢,讓家長社群為招生服務。

01注重內容分享的專業性和針對性

教師發到班級家長群裡的授課內容家長看不懂,那還發不發?

當然要發。


大夫在給我們診病時,也會說一大堆我們聽不懂的醫學術語,但卻更加凸顯了他的專業性。但是別忘了,大夫還會補充“醫囑”,這部分是病人都能聽得懂的。在發的過程中帶有幽默精神、娛樂精神也更讓家長能感知到其中有價值的內容,進入家長心智,更甚至是影響家長的購買行為。

同理,老師在發佈授課內容後,要有一些課堂評價,而且一定要針對表現的好或考的好的同學做特殊點評,並“@”相關家長。須知“羨慕嫉妒恨”才是所有人類自發行為的第一推動力。

無內容不社群,內容是社群為用戶輸出價值的核心,應重點考慮家長關心的和需要的是什麼。通過輸送價值,注重內容質量,提高用戶的忠誠度,讓用戶變成粉絲,這才是社群營銷的目的。

社群運營的三駕馬車:搭平臺、定規則、抓執行


總體而言,內容服務用戶,社群維繫用戶,產品滿足用戶。內容方面可以通過圖文、小視頻、語音、活動等進行分享,表現形式多樣化,既可以是培訓機構的特色課程和教學展示,也可以是其他與家庭教育有關的話題。


02設定群目的,發佈群任務

基於興趣或某些間接聯繫等弱聯繫建立的陌生人群,如果靠自發運作,最終都將走向無序和混亂,難逃廣告群或死群的命運。

成熟的社群不是群成員簡單地疊加在一起,它是有機的,因此必須是有序的。而設定群目的,圍繞群目的下達群任務並及時接收反饋是創建群秩序的最有效途徑。


比如,班級家長群的目的是續報和招生,圍繞這個目的,考查學生單詞、監督學生完成某些作業等都是很有效的群任務

關於家長對群任務的執行力,我們完全不用擔心。在家長群,家長本來就很有動力去參與整個教學過程,只是很多時候無從插手,或找不到插手理由,因為並不是所有孩子都願意和家長討論學習的。


03社群的複製和衍生

可複製性意味著你可以有一個社群,

然後在另一個地方複製你的社群,社群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人數也會越來越多。就像早期的時候,肯德基在很多城市開了分店,最後全國人民都知道這個品牌。

裂變即複製,人性和文化本身是不能複製的,但是社群的價值是可以傳遞的。


裂變需要的方式也很簡單,只要你掌握了方式方法。或許在最初你不會,但是隻要你確定自己走在了正確的路上,那就堅持下去。

比如你想去複製出更多甚至無數的這類家長社群,

複製有個基本的前提和原則,就是要先打樣,再批量複製,最後才是無限複製。

打樣的目的,就是要花足夠多的時間,先把這個模式趟出來,包括如何玩轉、坑兒有哪些、如何規避、還有什麼更有趣的玩法、針對不同的人群有哪些玩法上的區別等等。


04發展種子家長

良好的社群需要組織架構,但教師個人的影響力有限,並不能輻射到每個家長,所以,就需要發展班級家長群中的種子家長。100個種子家長,遠勝過10萬粉絲。

何謂種子家長?

我們一般指的種子家長是:最核心最忠誠的用戶,孩子的成績較為突出,非常樂於主動分享自己孩子情況並給對方提建議的家長。

每個家長社群都會有一些相對活躍的用戶,以及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家長,校長可以加強和這部分家長的聯繫,把他們發展成為種子用戶。家長的資源和關係不可小視,培訓機構可以通過多渠道獲取家長種子用戶。


其中最直接的方式,是在已報名繳費的學生家長中,把那些互動頻繁、已經續班的家長列為核心種子用戶,將其他的家長列為普通種子用戶,以便做好相應的用戶維護工作。實踐表明,越是核心的用戶,越能為培訓機構帶來高回報率。


05明確觸發場景

讓家長形成一種習慣,在特定場景裡想到打開家長群。既然要培養家長的期待,你首先要知道人的注意力不可能一天24小時都在你這。


社群運營的三駕馬車:搭平臺、定規則、抓執行

所以,你不可能佔有家長的所有時間,也不要指望著家長對你全天候保持期待。

那我們怎樣做到讓家長在被佔據期間,對家長群充滿期待呢?這就需要我們設計能夠觸發他們期待的場景。

最簡單的觸發場景是“時間”,其次是“求助”,通過固定時間來觸發家長的期待,遇到問題進群諮詢。這樣給大家在心理上產生一個定位,讓家長形成一種習慣。

比如週一發文章分享,週三話題討論,週五來個紅包福利等,不要想一出是一出,活動太隨機,沒辦法培養家長的期待,反而會造成這個群很隨意的感覺,接下來可能就會出現各種灌水、廣告,防不勝防。


06家長社群的維護不能少

有感於此,為了保持家長社群的純淨環境,發揮家長社群的應有效用,培訓機構對社群進行維護並加強管理引導是必要的。

無規矩不成方圓,社群的運營首先要有群規來管理,讓社群具有規範性。比如聊天內容必須嚴格遵守法律法規的規定,拒絕一切廣告。


群主必須一言九鼎,對於校長而言,家長群是拉近校長與家長距離的很好的機會,也是校長把客戶變成用戶,進行招生宣傳的重要途徑。


社群運營的三駕馬車:搭平臺、定規則、抓執行

校長在群裡展現最好的自己,對於群成員提出的各種問題,有問必答,有求必應。說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在家長中樹立好自己的形象。


07引進競爭機制設計互動活動

家長都比較喜歡攀比,特別是曬孩子的表現和進步。鑑於此,我們可以讓家長在群裡曬一些孩子的作品,看看哪個孩子最有進步,這種活動會無形中集中大家的注意力,在群裡活躍起來。


“曬”是人性的一部分,她這樣一曬就停不下來了。這樣的比賽就形成了1x3的網絡效應,這樣的群就會發生裂變,群成員數量就會有個飛躍式的增長。

最後要提醒的是:家長群存在的目的絕對不是代替原有的電話和家長會,而是創造更多的溝通的機會和理由。




最後,說的都是錯的,做出來的才是真的,實踐出真知,與君共勉!


文 青果君綜合整理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