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男女幽會時遇險漂流水上,急中生智做箍箍帽演繹愛情故事

關於彝族的族源,迄今仍眾說紛紜,尚無定論。到目前為止,彝族的族源以土著說、氐羌說為主。土著說又分西南土著說和雲南土著說兩種。西南土著說認為,彝族自古以來就居住在祖國的西南,經過人類發展的不同階段而成為現今的彝族。這種主張的依據,除了漢文文獻資料外,更多的是古彝文文獻資料和神話傳說等。雲南土著說認為,雲南是彝族的起源地。

彝族男女幽會時遇險漂流水上,急中生智做箍箍帽演繹愛情故事

拋開起源不談,單是茶馬古道邊的羅平縣白臘山一帶,就居住著一支彝族部群。這裡的彝族自稱為戈僕彝,他們服飾中最具特色的就是箍箍帽。

彝族男女幽會時遇險漂流水上,急中生智做箍箍帽演繹愛情故事

戈僕彝的箍箍帽紅豔奪目,獨特絢麗,高約5寸。製作時先用竹篾織成圓桶形,再用黑色硬布殼裡外粘牢後縫合。內層中部用2寸寬的黑布縫牢後當頂帶;外層用紅金絨或紅燈芯絨套縫上一層,再釘上一條3寸左右寬、能拖至膝部的刺繡條帕,條帕除結婚時解開外,平時是系在箍箍帽上的。箍箍帽上下沿均釘滿尖角排釘,下沿邊釘紅色帽髯,中間綴滿了紅綠毛線紮成的大大小小的纓花,獨具特色。

彝族男女幽會時遇險漂流水上,急中生智做箍箍帽演繹愛情故事

在羅平縣有這樣一個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阿黑的小夥子和一個叫阿香的姑娘相好。一天,兩人在村後幽會時,突然天降暴雨,瞬間,農田、村莊變為一片汪洋。兩人牽手跑向山上,然而洪水也隨著他倆的腳步不停上漲。兩人跑到山頂時,洪水也正好淹沒山頂。他倆不得已鑽進了一顆空心樹,在這棵空心樹中順水漂流。不知漂了幾天幾夜,空心樹突然被一個石崖攔住,阿黑鑽出樹洞查看,卻不幸頭暈跌入水中。

水退後,阿香醒來,發現不見了阿黑。阿香拼命呼喚,終於聽到對面山上阿黑的迴音。阿香順著迴音的方向邊跑邊喊,下到谷底,準備越過小溪,卻失足躍如潺潺的溪水中。阿香拼命掙扎,順溪水淌了好一陣才抓住岸邊的一根竹子,從水中爬出,緊接著,她就暈倒了。醒來時,阿香發現自己渾身癱軟,四肢無力。遠遠傳來阿黑的呼喚聲,阿香張口回應,卻發覺聲音沙啞,只有自己才能聽見。阿黑的呼喚聲,漸漸地遠了又近,近了又遠。阿香心裡明白,卻發不出聲音,她心裡一急,想出了一個辦法。阿香拾起一根竹子,編成一個大圓圈,把紮在頭上的紅帕解下來,鋪在竹圈上,頂在頭頂。但風一來,紅的就會從圈上吹落。於是阿香又扯了幾根藤子,拴上幾個小石頭,吊在紅帕的四周,再把竹圈頂在頭頂,慢慢爬上山坡一塊高大的石頭上站立起來。遠處的阿黑望見阿香的紅帕,終於找到了阿香。

彝族男女幽會時遇險漂流水上,急中生智做箍箍帽演繹愛情故事

阿黑和阿香結婚時,阿香做了一頂箍箍帽戴在頭上,阿黑摘來鮮花把箍箍帽插滿。

後來,這箍箍帽就一代一代地傳下來了。為了長久保存,箍箍帽也作了一些改變。竹子改成了竹篾,鮮花改成了紅綠毛線扎的絨花,小石頭改成了小泡珠,藤條改成了精心挑上花的條帕。

如今,戴著箍箍帽的戈僕彝,用自己,為我們講述著這個美麗的愛情故事。

彝族男女幽會時遇險漂流水上,急中生智做箍箍帽演繹愛情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