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節做湯圓,母親總要在餡里加點野菜,過去不懂,現在懂了

過節

民以食為天。再窮再苦的人家,到節日這一天也不能少了肉少了酒。

做孩子的時候,最盼著過節了。那時候,可真饞呵! 一年打下百十斤的糯谷,那是為了過節包湯圓的。青蒜白菜做成的餡,還攙著一種野菜根,味道甜中帶苦。野菜根是爺爺那一輩吃的湯圓餡,攙一點青蒜白菜。爸爸說,爺爺最愛吃野菜根湯圓了。 媽媽煮好了湯圓,爸爸炒好了菜,可還不敢吃。要端到祠堂供奉,請祖先先吃。媽媽總是把從祠堂端回來的湯圓給我吃,說是沾了祖先的靈氣,吃了聰明。但我嫌野菜根的味苦,把餡弄出來,專吃皮。

過節做湯圓,母親總要在餡里加點野菜,過去不懂,現在懂了

長大了一些,家裡的境況有了很大改善。湯圓餡用豬肉、炸豆腐和青蒜混在一起,炒得噴噴香。然而媽媽總愛攙上兩把野菜根子,儘管很少,但還是能吃出一種淡淡的苦味。我和姐姐一怪媽媽,媽媽總是說:“好了,好了,下次不放了!”可下一個節日,她還是忘不了加上兩把野菜根子。 直到長大之後,媽媽仍改不了這個毛病。

生活真的好起來了,對過節似乎已不怎麼在乎,小一點的節日都懶得回家,也懶得吃了。滿滿的一鍋湯圓,總是爸和媽每人吃了幾個,就都剩在那兒了。讓豬吃吧,還怕豬吃出毛病,倒掉又實在可惜。我和姐姐每次都說,以後,就別做了吧!媽媽總是笑著答:“好好,不做了,不做了!”可下個節日,又是滿滿一鍋湯圓。

過節做湯圓,母親總要在餡里加點野菜,過去不懂,現在懂了

爸爸不到六十就去世了。之後有好長一段日子,我似乎還不能接受這個現實:他和我們已經是兩個世界的人了!

冬至大過年,過了冬至,就是過年了。冬至那天,我從街上買菜回家,媽媽看到我手中拿著一把芹菜,眼睛就紅了,背轉身偷偷擦淚。 爸爸最愛吃芹菜,而我吃不了芹菜那種味道。爸爸去世這些天,家裡還沒有買過芹菜。小的時候我不懂,長大了我也不懂,直到平生第一次經歷了一個至愛的人離開自己到了另一個世界,我才懂了。節日,本就是為那些逝去的親人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