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信社與農業銀行分別是怎麼賺錢的?

首先要說明的是,農信社和農業銀行雖然都是金融機構,但他們的區別還是很大的,一個是“社”,一個是“行”。

農信社與農業銀行分別是怎麼賺錢的?

1、組織機構

農村信用合作社(規模較大的可改製為農商行)是指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設立、由社員入股組成、實行民主管理、主要為社員提供金融服務的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其前身是央行在農村的網點。農信社原來是隸屬於農業銀行管轄的,其國內的歷史最早能追溯到建國之前,國際上最早能追溯到1849年的德國。

直到1996年8月,國務院頒發《關於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明確農村信用社與中國農業銀行脫離行政隸屬關係,對其業務管理和金融監管分別由縣聯社和中國人民銀行承擔,然後按合作制原則加以規範。

農信社雖然也是銀行類金融機構,但是它是基於合作制的基礎上,吸收股份制運作機制組成的股份合作制的社區性地方金融機構,其業務經營是在民主選舉的基礎上由社員指定人員管理經營,並對社員負責。

農業銀行是按照公司治理形式組建的股份制企業,也是四大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之一,是中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業銀行的前身最早可追溯至1951年成立的農業合作銀行。

2、經營模式

很明顯,銀行這種事屬於典型的躺著賺錢的機構,而農信社系統雖然也賺不少,但其更多的負擔著支持農村發展的重任。

農信社與農業銀行分別是怎麼賺錢的?

但農信社與農業銀行的級別也不是一個量級的。農信社原先是各社法人,後來變成縣聯社法人,接著又成立省聯社管理全省的農信社、農合銀行、農商銀行,因此可以算是縣聯社的上級機構,一般來說為正廳級機構,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農信社差不多就是副廳級。而目前五大國有行包括三大政策行,都屬於副部級機構。

另外,農信社只有規模達到一定程度,資本充足率、不良貸款率和呆賬準備充足率等指標都符合農村商業銀行的標準,報中國銀監局審批,同意後,才能進行籌建改制掛牌成為農村商業銀行。

不過,農信社全面改組成農商行是大趨勢。因為地方政府無法通過股權控制農商行(國有企業成分不可超過10%、政府和融資平臺不得入股),在法人股東比例上升的情況下(縣域農商行法人股比例超過35%,市區農商行法人股比例超過50%),其控制力會不斷削弱。

就具體業務來說,農業銀行是具有信用創造功能、能向客戶提供多種金融服務的綜合性金融機構,而農信社功能比較單一,主要資金來源是合作社成員繳納的股金、留存的公積金和吸收的存款;貨款主要用於解決其成員的資金需求。

3、資產規模

別小看農信社,其網點比最多的郵儲銀行還多。論資產規模的話,如果算上整個農信系統,其資產規模比宇宙行,工商銀行還多。官方發佈的2015年度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包括農村信用社、農村合作銀行、農商銀行,下同) 共享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末,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總資產25.81萬億元,而同期工商銀行2015年年報顯示其總資產為22.21萬億。

農信社與農業銀行分別是怎麼賺錢的?

我們不追求高大上,只用普通老百姓都聽得懂的大白話,讓你學財經,懂理財,跟著小白讀財經,財經從此so eas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