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管理的不是時間而是自己

我們要管理的不是時間而是自己

管理時間

我們在生活中工作中都會遇到這樣的情形,要做的事情越來越多,可用的時間卻越來越少;時間變得越來越珍貴,時間變得越來越急迫,隨之而來的壓力越來越大,我們的生活成了一團亂麻。

時間是個問題,可是“管理”它卻不是正確有效的方法,李笑來老師在《把時間當作朋友》一書中告訴我們:人是沒辦法管理時間的,時間也不聽從任何人的管理,它只會自顧自一如既往地流逝。我們要管理的不是時間,而是自己,解決問題的核心就是把時間當朋友,深信積累的力量,一切靠積累,用正確的方式做正確的事情。

01接受現實,告訴自己,我有不足,我需要時間,我沒辦法一蹴而就。

達特茅斯學院經濟學教授布蘭奇弗勞爾有一個調查結論,通常情況下,一個人一生各個階段的滿意程度和其年齡分佈可以連成一個U型曲線。

大多數人對其自身的滿意程度,從15歲左右開始持續下降,開始慢慢的意識到自己在這個世界上,其實是微不足道的,進而在所謂的理想和扭曲的現實中拼鬥掙扎,直到45歲左右才漸出苦海,慢慢對自己的人生有所肯定。

在漫長的30年裡,由自我滿意度持續下降,所造成的浮躁形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而越是浮躁,就越是對自己的現狀不滿;越是對自己的現狀不滿就越是浮躁,形成了惡性循環。而解決這種心理浮躁的辦法就是接受現實正視現實。

人人都希望完美,但是完美並不存在。沒有人能夠做到完美,我們最多能做到接近完美。我們不管做什麼事情,都需要時刻忍耐各種各樣的不完美,否則事情根本無法完成。因為生活本身就不完美,誰的生活不是磕磕絆絆?誰在死去的時候,沒有一絲遺憾?現實如此,我們只能接受。

如果不能接受現實,就會平添無數的焦慮。焦慮是導致時間浪費,效率低下的根源。當我們處於焦慮狀態的時候,甚至可能出現一切理智都被清空的情況。對待焦慮一個相對有效的策略是:可以先把問題記錄下來,然後繼續前行,前行不是忽略這些問題,而是當你生活、經歷、成長到一定的階段,有了一定的積累,你所遇到的問題自然就有了答案。

從我們開始從事一個職業開始,只要足夠認真努力,我們的能力就會不停的積累。世界上80%以上的職業,也並不過分依賴天分,更可能甚至幾乎只依賴積累。只有接受現實,與時間做朋友。才可能腳踏實地,避免心浮氣躁好高鶩遠。

我們要管理的不是時間而是自己

不要拒絕學習

02千萬不要拒絕學習,任何知識的獲取都是不可逆的,起碼要學會一種技能。

學習是投資回報率最高的行為,千萬不要拒絕學習。拒絕學習就不可能有機會知道,學習之後的收穫,由於不知道學習之後的收穫是什麼?也就不知道這收穫有多好,有多大?

當我們學會熟練使用一種外語,學會當眾演講,學會寫作,學會並掌握這種屬於自己的技能,那我們的世界也會隨之改變,甚至有可能脫胎換骨,讓我們的人生重塑。

獲取更多知識是我們開啟自身心智的唯一手段,學習能力也是我們一生中最重要的能力。李笑來老師在這本書裡告訴我們獲取知識的一種途徑就是“試錯”。

比如,作投資,你不知道哪種方式適合你,你需要拿出小額資金作出嘗試,通過不斷嘗試,最終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體系,這期間嘗試的過程,就是一種不斷地試錯,人生長河中我們需要給自己不斷試錯的機會,只有試過才知道哪種方式適合自己。除此之外,閱讀是人們獲取知識的更重要的手段,正確的思考,也是獲取知識的主要手段。

誰也說不清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人,懶得思考,不願思考,害怕思考,厭惡思考。其實,獨立思考,只不過是從別人那裡知道一個結論的時候,自己動腦重新推演一遍。看看得出的結論的過程,有沒有漏洞和不合理的地方?衡量一下結論到底有沒有道理的過程。

拒絕獨立思考,把思考的工作交給別人,不僅不是節省時間,恰恰相反,非常浪費時間,甚至,浪費一生的時間。

比如在工作崗位上,有些人比較死板。只做領導要求做的事情,但往往連被要求做的事情都做不好。很多時候,這些人並不是偷懶,而是長期養成的習慣造就了他們的行為模式。他們根本想不出該幹什麼?他們甚至連該怎麼幹好那些被交代的任務,都想不清楚。因為他們的腦袋從未用過,早就退化成榆木疙瘩。

而另一些人,在接到任何任務之後都勤於琢磨,思考該任務的目標、實質、意義,再思考完成該項任務的方法。於是他們會為了完成任務,實現目標,去做很多領導原本未曾交代的事情。最終,他們不僅能完成任務,還常常有很多意外收穫。

這就是差別。工作中對待思考的兩種類型的人也會獲得不同的人生。

03學會傾聽,勤於反思,堅信積累的力量,把時間當朋友。

正如沒有人認為自己不會說一樣,幾乎沒有人認為自己不會聽。可事實上大多數人並不懂得應該如何有效的傾聽。傾聽能力的強弱,幾乎能夠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因為絕大部分時間裡任何一個人的生存和發展都依賴傾聽某些人的話,依賴某些人聽他的話。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犯這樣的錯誤。你是急性子,和你說話的人是慢性子,他慢慢吞吞的說話,話還沒說完,你就打斷他了。別人話說一半,你就接過來說,可能他說的和你說的是風馬牛不相及的。為了減少自己犯錯,我們必須牢牢記住這樣一個原則:就算需要質疑,也一定要等到對方把話說完,在傾聽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利用多餘的腦力處理兩個方向的信息,回顧與預期。一旦決定傾聽,就要主動幫助說話者進入,傾訴狀態。

沒有人會像我們自己一樣瞭解自己,也沒有人會像我們自己一樣關注自己。我們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能說的話、該說的話、說出來別人能聽的話。通過努力,通過積累成為能說更多話的人。

我們要管理的不是時間而是自己

自我反思

勤於反思是自我管理非常重要的環節。我們需要反思,並且要常常反思。我們要了解經驗的侷限性,不能依賴現有的明知道並不完整的經驗。要時時刻刻保持警惕。對於反思,另外一個有用的方法,就是使用記錄使用自己能夠記住更多經驗,用這種方法可以避免多次犯同樣錯誤的危險。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觀察和閱讀來吸取他人的經驗。

任何積累都需要時間,而且必然需要漫長的時間。也正因為如此,大多數人才不肯積累,不願積累,甚至不屑積累,實際上人生就是一個積累的過程,無論成功的積累還是失敗的積累,都是人生寶貴的經歷。

人生苦短,去日苦多,每個人都想掌控時間這個最重要的資源,可實際上總是無能為力。人生充滿了不確定性和戲劇性,但有一件事是確定的,那就是時間只與那些努力的人做朋友。讓我們這些樂觀面對生活的人,學會把時間當朋友,把每天平凡的日子堆砌成偉大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