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九個即將消失的老物件,都是農耕時代的記憶,看看你認識幾個?


這個機器在加工的時候,將玉米(許多穀物和雜都類都可以) 放在容器中的加熱,讓玉米處在高溫高壓的狀態下,鍋內的溫度不斷升高,且鍋內氣體的壓強也不斷增大。然後“砰”的一聲巨響,瞬時爆開玉米粒,機器蓋子被打開,即成了爆米花。

這個是桿秤,也是秤的一種,是利用槓桿原理來稱質量的簡易衡器,由木製的帶有秤星的秤桿、金屬秤錘、提紐等組成。據民間傳說,木杆秤是魯班發明的,根據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在桿秤上刻制13顆星花,定13兩為一斤;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添加“福祿壽”三星,正好十六星,改一斤為16兩,並頒佈統一度量衡的詔書。

碾子,是指用人力或畜力把高粱、穀子、稻子等穀物脫殼或把米碾碎成碴子或麵粉的石制工具。大多數農村的石磨、碾子和轆轤水井等都是公用的。京東一帶,比如:唐山的農村有用炊帚佔碾子的風俗。如果某家要壓碾須要在早飯前先把一把小苕帚或炊帚放到碾盤上去佔位,向同村的人表示有人要用碾子。


獾夾,是人們捕捉獾的一種工具,後來也用於捕捉一些其他的動物,如兔子、野豬、黃鼠狼等。一般放置圈套時,請不要隨便破壞當時當地的地理環境,不要拔掉周圍的雜草、不要鬆動周圍的泥土。一定要保持當時當地的原有地形地貌,這樣,才能百發百中。

刨子,是用來刨直、削薄、出光、作平物面的一種木工工具。傳說由中國古代工匠魯班所製造,從發掘的文物來看,中國至遲在宋元就有了刨子。刨子的應用使得傢俱突飛猛進。中國明末的硬木傢俱飛速度發展,並很快影響到宮廷。全世界還沒有一個民族用這麼硬的木頭做傢俱,這是中國人與眾不同的一個價值觀。

墨斗,由墨倉、線輪、墨線、墨籤四部分構成,是中國傳統木工行業中極為常見工具。墨斗通常被用於測量和房屋建造等方面。墨斗兒,手段高,能收能放,長便長,短便短,隨你商量,來也正,去也正,毫無偏向,直苗苗好性子,黑漆漆歹心腸,你若有一線兒邪曲也,瞞不得他的謊。---《山歌》[明]馮夢龍。


糧鬥,泛指稱量鬥,指裝糧食的多少,黑話指倒鬥,盜墓等。

轆轤,漢族民間提水設施,流行於北方地區。由轆轤頭、支架、井繩、水斗等部分構成。利用輪軸原理製成的井上汲水的起重裝置。顧曰:“井上轆轤臥嬰兒。”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井別作桔橰、轆轤。北魏 賈思勰《齊民要術·種葵》

風谷車:我國南方一種用來去除水稻等農作物子實中雜質、癟粒、秸杆屑等的木製傳統農具。其基本構造是:頂部有個梯形的入料倉,下面有一個漏斗是出大米的,側面有一個小漏斗是出細米、癟粒的,尾部是出穀殼的;木製的園形“大肚子”藏有一葉輪,有鐵做的搖柄,手搖轉動風葉以風揚穀物,轉動速度快產生的風也大,反之亦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