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夫婦倆做著很多人不願意乾的買賣,每個月毛收入3萬多


山東省莒縣寨裡河鎮駐地,武永士和李秀玲夫妻倆正在路邊攤位上打開豆腐包,準備賣豆腐。“武家豆腐”的小攤就在路邊上,可在當地是家喻戶曉。一天能賣5包豆腐,一包100斤左右,天氣涼爽的時候賣得還多。

“武家豆腐”的主人名叫武永士,他和妻子李秀玲經營著這個豆腐攤已經有13年了。武永士介紹,他做豆腐的手藝是從母親那裡學的,他母親的手藝是從姥爺、姥姥那裡學的,可以說他家做豆腐是祖傳下來的。夫妻倆正在用機器磨豆漿。

武永士介紹,他的父親和母親做了30多年的豆腐,至今還在做呢。這是武永士的妻子李秀玲正在淘洗黃豆。

李秀玲正在用滷水點豆腐。做豆腐雖然很多人都會做,但是如果做出豆香濃郁,口感豐潤的豆腐,就得有一定的技巧。武永士說,一是得用好黃豆,二是得用木柴,三是得用滷水,這是最基本的,豆腐好吃,關鍵還得看熬製豆汁的火候。

武永士說,熬豆汁時火大了豆腐會有糊味。火小了會有苦味。只有掌握好火候,把豆汁的香味熬出來,火候的把握全憑個人經驗,沒有具體的標準。點滷水也要掌握量和時間。夫妻倆正在用石頭壓在豆腐筐上,30分鐘左右豆腐就成型了。

夫妻兩人常年做豆腐,每天早上四五點鐘就得起床,一直忙到天黑。每天用黃豆200斤左右,做出500斤左右豆腐,當天就能賣完,毛收入1000元左右。

武永士說,如果只靠本鎮上的人是吃不了這麼多的。因為他做的豆腐好吃,很多外地的人都慕名而來,行走路過的都會買塊豆腐帶著。縣城的人都會開車20公里,專程來買豆腐。

武永士說,以前他一邊做豆腐,還做著早餐和賣著油條,原來做豆腐的沿街房,現在拆了。所以現在做豆腐比以前賣的更多一些。去年一年光做豆腐就用了2.5噸黃豆,今年估計得3噸黃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