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歸去來》引發的現實主義題材“落地”之思

由《归去来》引发的现实主义题材“落地”之思

在表面上現實主義題材興起,實則“偽現實主義劇”渾水摸魚的影視劇市場裡,不少觀眾盼望著一部根正苗紅的現實主義大劇“以正視聽”,於是,《歸去來》出現了。

《歸去來》從六位分屬於不同社會背景的留學生的生活故事展開,聚焦海外留學生群體,對年輕一代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都進行了深入的解構和探討。該據播出後,在兩臺收視數據皆名列前茅,上線23天,全網播放量25.9億,在骨朵電視劇榜單中位居第二,成績頗為可觀。

《歸去來》以留學生生活為切入點,採用群像式人物譜的方式展示時代生活,擔負起現實主義題材應有的擔當,目前卻因主角戲份少,留學生生活刻畫“平面”等問題被推上風口浪尖。

突破了群像刻畫的現實主義題材

現實主義題材能否成功落地,人物刻畫佔據著重要的位置。為了讓角色有血有肉,更富有生命力,導演劉江打破人物臉譜化形象,試圖還原人物的複雜性、豐富性,以提升《歸去來》的現實主義質感。於是,劇中每個人物都有他的來歷、去向和落腳點,書澈、蕭清、繆盈、寧鳴、成然、綠卡六位主要人物分別代表了各個社會背景下的普通人的生活。

女主角蕭清,法二代,出身於傳統家庭,為人正直、勇敢、有自己的原則;男主角書澈,官二代,桀驁不馴中渴望獨立人格;女二號繆盈,富二代,(投黑馬 Tou.vc專注於文創領域的眾籌平臺)看似生活完美,卻不得不為父親的利益作出妥協,男二號寧鳴,草根二代,有著普通畢業生的迷茫,會在愛情面前自卑,也會為愛情不顧一切。

編劇在人物刻畫時,每個人物形象都力求豐滿,也為每個年輕人都留有成長空間。你能從他們身上看到身邊人的影子,也能看到屬於那個年齡應該有的困惑。

而在父輩人物的刻畫上,你也能感受到編劇的用心良苦。副市長書望用盡自己全部力量,讓兒子書澈過上最好的生活,而書澈則不想一生都躲在父親的羽翼之下,永恆的親子矛盾通過這對父子得以體現。

而在母女角色塑造方面,僅僅通過蕭清與母親視頻通話的鏡頭,你就能感受到中國式母親溫柔、慈愛以及任勞任怨的品格。即使在負面角色的塑造上,你也能體會到他們作為“人”的一面。

人物有了真實感,現實主義題材“落地”就成功了一大步。

挑戰價值觀碰撞

《人民日報》在評價現實主義題材作品時,曾下過這樣一個定義:現實主義作品一定是勇於直面現實、介入現實,富於時代性,有助於建構和引領社會價值觀的。

《歸去來》就在直面現實、介入現實上作出了巨大努力。它以留學生生活為切入點,探究不同價值觀的碰撞,展示年輕人在時代洪流下面臨的內心抉擇。“一個人到底是要做對的事情,還是做對自己有利的事情”是導演劉江企圖通過《歸去來》拋給觀眾的思考。

而這種價值觀的碰撞、衝突與重建,不僅體現在同齡人之間,也體現在兩代人之間。

年輕一代與父輩之間的價值觀衝突

繆盈父親成偉和書澈父親書望是劇中最大的負面角色,成偉圓滑世故,他一面打著報效祖國的旗號“胸懷偉業”,一面也毫不掩飾他作為商人的貪婪,而副市長書望為了兒子的前程可以不惜一切代價,在書澈肇事後讓司機頂包,使其免於法律制裁。

在書望與兒子書澈的爭論中,書望用不容置疑的語氣宣誓著自己世界觀的合理性。

由《归去来》引发的现实主义题材“落地”之思

在權利與正義,良心與私利之間,他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後者,而書澈則在迷茫與虛無,渾濁和清澈之間遊離,父子兩代人的價值觀衝突就是《歸去來》要呈現的重要方面。

年輕一代價值觀的碰撞

女主角蕭清是整部劇最大的核心,導演和編劇企圖通過蕭清的人物塑造來講述當代年輕人價值觀的選擇與堅守。

與仰仗有錢有勢的父母在國外吃喝玩樂的留學生相比,蕭清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留學使命,“為了成就你的優越,是父母不敢休息、不敢享受、不敢生病的付出。”所以她在國外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格外認真。

她有自己的原則,有自己的主見和底線,併為自己堅持的這份原則而驕傲著,儘管有些清高,但也沒有到不近人情的地步。

比如第二集,男主書澈由於超速駕駛被警察抓捕後,汪特助企圖用錢收買她出庭作證,蕭清毫不猶豫的選擇拒絕,然而在朋友繆盈去請求她出庭時,她也會因人情而選擇動搖。

劇中諸如此類的價值觀碰撞無處不在。

追求戲劇衝突與現實細節落地的遺憾

做一部現實主義題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生活流”和“戲劇流”該如何達到平衡是現實主義題材常面臨的難題。為了塑造豐滿的人物形象,也為了呈現人物之間的價值觀衝突,《歸去來》在敘事上做出了妥協。

為了讓人物與人物之間跨越階級的相遇、相知、相熟,劇中敘事出現了幾處不合理之處。比如女主角蕭清與男主角書澈的相遇,女二號繆盈因飛機上突發重病獲蕭清的救助,而在到達目的地時,重病中的繆盈卻選擇讓男友書澈送陌生人蕭清趕往目的地。男女主書澈與蕭清因此結識,繼而才引發出超速入獄等一系列事件,這樣的人物結識邏輯讓不少觀眾表示不能理解和接受。

而女主角蕭清在找工作時也陰差陽錯進入男主角書澈的公司,這些“巧合”與“誤會”,也不由得讓人聯想到偶像劇橋段。編劇為了體現青春、勵志、感情等元素而塑造的戲劇衝突,反而削弱了現實主義題材的力度。

與此同時,為了刻畫社會各階層生活,展示各群體的風貌,編劇也為配角人物預留了大量的展示空間,每個人都是飽滿而鮮活的人物,夾雜了諸多的喜怒哀樂,最終導致群像人物太突出,反而削弱了故事的主線,致使故事敘事不清晰有力。

現實主義題材距離生活實在太近了,來不得半點虛假,要想貼近什麼、反映什麼,抑或弘揚什麼,都需要敘事過程貼近現實作為基石。而以上提及的因素都導致《歸去來》在敘事的真實性上有所欠缺,情節推動也出現了不符合人物性格的行為跨越,(投黑馬 Tou.vc專注於文創領域的眾籌平臺)最終招來觀眾的爭議和不滿。

《歸去來》嘗試用年輕觀眾能接受的情節讓現實主義題材“落地”,突破了人物的群像刻畫,也挑戰了價值觀的碰撞,在現實主義題材的刻畫上做出了較為有益的探索,而其受爭議背後也表明,生活流與戲劇流的融合,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