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峰會的“中國方案”,為什麼備受各國青睞?

“G20”峰會的“中國方案”,為什麼備受各國青睞?

據參考消息網8月27日報道 臺媒稱,由中國大陸擔任主席的G20峰會即將舉行。大陸當局預料會在峰會中向全球提出“中國方案”,展現其意志。

是的,再過幾天,中國“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名城杭州,將迎來各國政要和“陣容超豪華”的嘉賓,共商當今天下之經濟界大事。如果說“G7”是“富人們的俱樂部”,那麼,此次在杭州召開的“G20”,就要成為人類進入“幸福之門的寫字檯”。

什麼是“中國方案”?據臺灣《經濟日報》8月26日發表文章稱,一、全面深刻反思全球化,包括;當前全球貧富問題日趨嚴重、日益尖銳的社會矛盾與政治危機,美元霸權主導下的全球金融秩序不但經常失衡,而且美國QE正是全球貧富持續加速惡化的主要源頭;全球化也在加劇不同信仰、不同文明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伊斯蘭國”組織壯大及全球恐怖主義蔓延,對全球安全構成愈來愈大的威脅。二、全球化有利有弊,而今弊端愈來愈大,這自然跟一個日漸失序與失能的國際權力架構或全球治理體制有關,已到了一個不容逃避、必須嚴肅面對的時刻了。此時需要一套理論作為基礎來引導分析,全面深刻檢討全球治理體制。文章稱,這或許就是“中國方案”的基本內容。

然而,我認為把問題歸結於“全球化”,是不公平乃至錯誤的;正如要潑掉一盆水結果把孩子也潑出去一樣。我覺得應該反思的是:為什麼當今世界會出現這麼多矛盾?其主要根源到底在哪兒?到底是經濟決定政治還是政治決定經濟?

如果撇開不同文明之間的矛盾和價值觀的差異,我想;經濟問題應是此次“G20”最大的主題;這個主題應探討的是;一是為什麼自9年前由美國一手造成的經濟危機至今還未走出復甦的陰影?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工作才是正確的?二是將國際間的一些政治、領土、邊界、軍備競賽等納入的“G7”,到底是否屬於轉移會議的大方向?喧賓奪主、誇誇其談、浮雲遮眼的事兒到底是要“坐正席”還是應“靠邊站”?

我領會;“中國方案”是一整套實事求是、求真務實、能找出按經濟規律辦事、能指出各類矛盾的綜合配套措施;中方把2016年峰會主題確定為“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將從創新增長方式、完善全球經濟金融治理、促進國際貿易和投資、推動包容聯動式發展等4個重點領域進行峰會籌備工作,這就是“中國方案”的主要議程!原因很簡單:既然是“全球化”問題,當然也就離不開全球的政要和人民。

那麼,世界各國為什麼對中國抱有極大的希望呢?

1.中國改革開放的經驗成就了世界經濟的“發動機”作用

眾所周知,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取得了令世界振奮的成就,從一個一窮二白的國家到今天全球公認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正是“兩個一百年”和“中國夢”的宏偉目標刺激、鼓舞了我們;使我們能戰勝一切艱難困苦勇往直前!當前,為了保持持續的經濟增長,我認為即使下降到5.5%至6%,我們仍然是世界經濟增長的“排頭兵”!據有關資料統計:中國僅“入世”的十年, 拉動全球經濟增長的作用已超過50% ,主要作了以下工作;一是發揮世界經濟引擎作用,促進全球貿易不斷髮展。 二是創造供給與需求市場,推動世界經濟格局的調整。 三是帶動周邊地區和其他地區發展中國家經濟的發展。 四是擔當需求中心,成為發達國家重要出口目的地。 五是提高全球企業和居民的福利水平。當前,中國已在下述八項領域成為:“增長的火車頭,全球的平衡器,需求的支撐者,匯率的壓艙石,資本的新源頭,治理的鼎新篇,減貧的大手筆,貿易的反保護”。

2013年,在世界經濟復甦緩慢、全球經濟增長持續低迷的背景下,中國經濟仍然保持了7.7%的增長水平,經濟總量躍上新的臺階,佔全球的比重預計超過12%,比1980年提高10個百分點。中國作為全球經濟大國的地位得到持續提升,製造業的崛起發揮了重要作用。1990年中國製造業增加值僅相當於全球製造業的2.6%;2011年上升到20.7%,展示了全球製造大國的實力,為持續擴大的對外貿易提供了重要支撐。2013年中國的進出口貿易以4.16萬億美元的規模再上新臺階,首次超過美國上升為全球第一的貿易大國。同期,中國還以1176億美元外資流入和902億美元的對外投資規模,扮演著全球直接投資大國的重要角色,並憑藉人民幣國際地位的逐步上升,開始躋身於全球金融大國的行列。

經濟發展提升了中國的全球地位,也為世界各國帶來了更多發展機遇。中國經濟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量。 1980—2012年期間,中國GDP年均增長速度達到10.0%,對世界GDP增長的貢獻率高達13.4%。尤其是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的幾年中,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迅速上升,對帶動世界經濟走向復甦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期,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中國的經濟發展,改變了世界經濟的“南北”格局,促使全球經濟重心東向移動,而且極大地促進了全球技術進步和技術效率提升,加速了全球產業轉移,促進了全球分工深化,提高了全球資源的配置效率。中國發展形成的巨大廉價商品、服務供給和保持持續增長的能力,對全球控制通脹和減緩全球經濟波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不斷壯大的中等收入群體正在促使中國成為全球商品和服務的越來越重要的消費市場,快速增長的中國對外投資為全球跨境投資活動注入了新的活力。

需要特別指出的;上述成就是在以美日為首的“G7”們對中國不斷造謠、誣衊、打壓並實行“貿易保護主義”的情況下取得的!她宣告了中國除了不會同它們一樣採取種種遏制手段、用“經濟會議和政治嫁接”外,有的是從事經濟建設的手段、智慧和能力!

2.中國是無私的、毫無保留的支持世界一切待我平等之民族,在國家的經濟建設和文化構建中,發揮“扶上馬、送一程”的作用。

“一帶一路”和打造“全球經濟命運共同體”,說到底就是中國最善良、最真摯的本質表達!因為只有這樣,讓世界做到和平友好、互通有無、互利雙贏,團結合作,才是人間之正道;才是一個政治家卓絕的家國情懷和崇高的國際主義精神!而那種爾虞我詐、極端自私自利的“下套子、安鬚子”、成天耍陰謀詭計算計別人的人,充其量不過是歷史的匆匆過客和人間醜類。

對於今年“G20”到底如何開?“中國方案”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其實,我認為早在去年11月3日習主席在接見“讀懂中國”第二屆外方代表的談話中就指出的:一是大家對當前世界經濟最突出的問題、推動世界經濟長期穩定增長達成積極共識。二是二十國集團機制得到發展和完善,作為國際經濟主要平臺得已鞏固,以推動全球經濟治理更加公平、包容、高效。三是本著相互理解、互相尊重的態度,妥善處理彼此分岐,對外傳遞二十國集團團結協作的積極信號。

由此,我認為這三點乃正是“中國方案”的集中點和核心價值;是對人類命運的又一極大關注;是對9年前世界經濟危機後又一次找出弊病及整治的“處方”;其內容的積極性和活力性不容低估;她充分反映了中國是一個對世界責任與擔當及其憂慮的精神!是對毛澤東主席“環球同此涼熱”的集中引伸、繼承和發展!

回想當年,中國無論是對朝鮮、越南、阿爾巴尼亞等的援助,可以說是做到了“傾其所有、毫無保留、扶上馬再送一程”的地步。今天,“亞投行”和“一帶一路”的成立,也為一些友好國家創造了條件。大家都知道,同中國打交道,是不像日本安倍晉三那樣有條件、待價而估的,中國奉行的是習主席“義利為先”的原則!

說到這裡,也許,有人會對七十年代中國對越南、朝鮮和阿爾巴尼亞的援助、但現在看來是“援助了白眼狼”因而發出不同聲音。但我覺得,一個國家對另一國的支持和援助,應從當時的國際環境中和中國當時的處境中去得出結論,我不認為當時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黨中央,對這幾個國家的援助是“勞民傷財”、“無的放矢”;只要看看當時中國腹背受敵的情況,就可理解那時的決策。同時,用今天的眼光看待或評價過去幾十年的事情,也是不怎麼適合的。

3.給發展中國家更多的話語權,是此次杭州會議的必備議程。

“G7”為什麼現在愈來愈“話語權下降”、甚而“半月山的龍燈--越玩越轉去了”呢?我分析為:一是這個“富人們的俱樂部”是不會去憐憫、同情窮人的;二是安倍事實上有篡奪“G7”領導權後,把“G7”引入了邪路之嫌;三是這些“白、富、美”們是利益的既得者和享受者,它們的“老態龍鍾”、“坐享其成”已不適合當前世界經濟發展的新形式和內容。

而此次的“G20”,無論是從規模上、內容上還是人數上,都是“G7”無法比擬的”!因此,既然是商討全球經濟的出路,那麼,發展中國家是最有發言權;因為一是他們有深切的貧窮落後的體會,有著強烈改變本國面貌的要求;二是他們受發達國家的岐視、欺負、刁難、剝削最深,有著衝破現行經濟體制的迫切要求和呼聲;三是世界上經濟組織很多,但涉及第三世界利益的很少,他們迫切期望能有一個經濟組織對他們進行關照。我相信,此次的“G20”,一定會有發展中國家的要求和呼聲的反映!而且事實上,這次的“G20”,從某種角度上看,就是為發展中國家“撐腰打氣”的一次會議;美元的霸權,“WT0”的平等公約和不平等的對待,這些會或多或少在會議上提及。正如瑞典籍專家李相洙所說,作為全球經濟治理的主要平臺,每年舉行的G20峰會,其主題的設定與當年的世界經濟形勢密切相關。中國作為發展中大國,應在G20峰會中代表第三世界國家討論如何改善全球不平等問題及如何幫助低收入國家。他說:“我認為目前的世界經濟金融體系仍然由少數發達國家占主導地位,在過去的幾十年間,貧富差距並未縮減,且給全球的許多國家地區帶來不斷增加的矛盾,社會問題甚至難民危機。貧富差距不僅僅是某些國家的問題,而是許多國家共同面臨的問題。”

綜上所述,以上這三大原因,應是各國對“G20”杭州會議抱有濃厚期許的主要源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