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鮮看丨引導學生向善向美:問題生“小團體”轉化策略

抢鲜看丨引导学生向善向美:问题生“小团体”转化策略

剛接手初二(6)班,心中忐忑不安,因為這是一個不尋常的班級,一個早已“名聲在外”的班級:班裡有七個學習比較差的男生組成了一個同盟,他們沒有學習目標,行為習慣很差,經常違反紀律,缺乏自覺性、自制力,在班上沆瀣一氣、興風作浪。仗著人多勢眾,他們經常喝酒打架、頂撞老師。

但是他們也有自己的原則:從來不欺負弱者,只教訓蠻橫霸道、欺負女生的同學;從不打本班同學,只幫助本班同學去教訓別班同學。於是,全班學生稱呼他們為“江南七怪”。

我這個班主任剛上任的第一天,整個班級就被他們搞得烏煙瘴氣,我也圍著他們疲於奔命,筋疲力盡。我知道,這樣下去肯定不行,我必須想辦法轉化這個小團體,否則今後的班級管理根本無法進行。

接下來的日子,我仔細觀察他們的表現,發現他們並非一無是處,他們很團結、很講義氣,班裡如果哪位同學有困難了,他們都會伸出援手;他們也很有“紳士風度”,經常幫女生做一些體力活,如搬書、擦窗等;他們還很有班級榮譽感,每次班級活動都獻計獻策、積極參與……我一邊觀察他們,一邊思考、制訂轉化他們的方案。

從興趣入手,拉近師生關係

我班“七怪”中的領頭人物叫張建,身高1.8米,嗓門洪亮、做事勇猛、果敢,每次打架都衝在最前面。他正直、衝動、易怒,誰都不敢惹他。

有一天,我發現他喜歡打籃球,而且打得還不錯,還喜歡看中國男籃的比賽。我喜出望外,當天放學後,我換上球衣來到籃球場。他見到我後稍微有點兒意外,但很快又專注於他的比賽了。我們開展分組對抗賽,我和他分到一組,他憑藉身高優勢打內線,我則發揮體形優勢打後衛,我們內外配合、所向披靡,贏了好幾局。

休息時,我表揚他的內線腳步真不賴,強攻籃下有技術也有力量。他不好意思地撓了下頭,紅著臉小聲說:“沒想到老師也會打球,而且投籃這麼準。”

第二天,他對我的態度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之前的敵意消失了,眼神裡有了些許親切。後來,我讓他把“七怪”組織起來成立班級籃球隊,每週訓練一次。慢慢地,他們對我不再那麼抗拒了,也開始跟我說說學習的事、家裡的事。我隱約感覺到成功在向我招手。

陶行知先生說:“學校裡師生應當相依為命,不能生隔閡……人格要互相感化,習慣要互相鍛鍊……師生共同生活到什麼程度,學校生氣也發揚到什麼地步。”要成為學生的“自己人”,就必須多和學生接觸,多和學生打交道,多和學生共同生活,使自己融入學生的生活,成為學生群體中的一員。儘量多瞭解、掌握學生的有關“背景”材料,努力找到與學生的共同話題,瞭解學生的所思、所想、所知,找到教育與學生所需、所學的結合點,唯有如此,我們的教育才能有的放矢。

教師也應當儘量讓學生多瞭解自己,成為學生的朋友或夥伴,讓學生感到安全、親切、可靠。

以班規為契機,引導學生自我約束

自接手班級後,我發現所有班規校紀對“江南七怪”都沒有任何約束力,他們為人處事隨心所欲、為所欲為。無論嚴厲批評還是罰寫檢查,無論請家長還是給處分,所有懲罰措施都對他們無效。到底怎麼才能約束他們?我一直冥思苦想,卻長時間不得其解。

轉機來自一堂班會課。那節課上,我讓大家談談對班規的看法,允許大家暢所欲言——只要是心裡話,說什麼都行。起初,“七怪”不願作聲,後來我鼓勵他們各抒己見,他們終於把心裡話都說出來了。

他們認為班規過於煩瑣,管得太多、太死,讓人感覺像生活在囚籠中,沒有自由,沒有趣味。聽著他們的意見,我腦海裡靈光一閃,於是我對他們的意見表示贊同,然後趁勢提出建議:由他們重新制定班規,並且在下週的班會課上進行討論,直到全班一致通過為止。

他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自從上初中以來,他們一直都是老師們的眼中釘、肉中刺,哪有機會參與班級管理啊?整整一週,他們都沉浸在興奮之中。不管課前還是課後,只要一有時間,他們就聚在一起討論。

剛開始,他們提出來的都是如何讓自己免受懲罰的規則,結果被張建一一否決了。他說這是他們第一次為班級做事,一定要做好,不能讓老師失望,不能讓同學瞧不起。其他人覺得有道理,於是,他們紛紛建言獻策。一週後,我班史上最全面的班規終於出臺了,班會討論後全票通過。那一刻,他們每個人臉上都露出了自豪的微笑。

會後,我們如約來到籃球場進行班級籃球隊集訓。休息期間,我表揚他們制定了初二(6)班史上最好的班規,他們臉上露出了少見的羞澀笑容。

接著,我又誠懇地說:“你們給老師支支著兒吧!現在班規制定了,我們怎麼才能使它真正發揮作用呢?”“操行分不及格,禁止參加球隊訓練!”“操行分不及格,不能代表班級參加比賽,直到爭取加分至及格為止!”“操行分不及格,應該讓語文老師佈置命題作文!”……原來這些才是他們最恐懼的懲罰!直到此刻,我才發現自己終於有些懂他們了。

“班規是你們制定出來的,你們能帶頭遵守嗎?”我故意問道。“能!”他們竟然異口同聲地回答。那一刻,我們會心一笑。此後,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他們很少再違紀了,即使偶爾犯些小錯,也會被他們自己制定的懲罰措施治理得服服帖帖。

尋找“美麗瞬間”,讓學生融入集體

自從讓他們制定班規後,他們的表現確實有了很大提升,但是在四人合作學習小組裡,他們還是最不受歡迎的人。因為他們學習基礎太差,學習動力不足,作業也經常完不成,所以老是拖後腿,導致小組被扣分,其他組員意見非常大。甚至有小組長在班幹部會議上提出:“既然他們一無是處,乾脆讓他們獨立出來組成一個小組,自生自滅算了。”

面對這種情況,我內心無法平靜,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讓他們不再被遺棄、重新找回班級歸屬感?如何才能讓同學們接納他們?後來,我偶然看到皮格馬利翁的故事,深受啟發。於是,我把這個故事講給全班學生聽,並且提出開展“尋找(6)班美麗瞬間”活動,大家一致表決通過。

這個活動的主要形式是:每天的班級點評時間,由一名學生分享自己在班裡發現的感動瞬間,全班按學號輪流負責。我要求每個輪值學生都要仿照“感動中國人物”的頒獎詞來寫稿子,並且每份稿子寫完都要貼在黑板上,一週後才能取下來。在活動最初幾天,我特意私下交代輪值學生要重點關注“江南七怪”。

果然,第一天的“美麗瞬間”點評就收到了奇效。那天,“七怪”中的吳家俊在自習課上發現老師站著改作業後,主動去辦公室搬來了凳子,而這位老師正是一向以嚴格著稱的數學老師,平時沒少教訓他們。

在當天的班級總結中,吳家俊被隆重請上講臺,先由輪值同學念頒獎詞,然後請他接受我們班特有的表彰儀式。此刻的吳家俊大為驚異,畢竟以前只有各方面表現都比較優秀的同學才有可能享受這一儀式。接著,由他所在的小組組長代表大家獻花(塑料花,可循環利用),感謝他為小組爭光,為小組爭取加分。他在同學們雷鳴般的掌聲中流下了幸福的淚水。

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吳家俊再也沒有出現過讓小組扣分的行為。作業不會做,他會借小組長的作業花很長時間去琢磨研究,甚至先把答案背下來,自己再嘗試去做。雖然辦法笨了點兒,但是小組內的同學都看到了他的努力,也慢慢開始接受他了。

同樣,在接下來的幾天裡,輪值同學陸續發現“七怪”中的某某值日時多掃了兩組地板、某某的作業全寫完了、某某連續兩節課沒睡覺……慢慢地,他們變得自信了,不再是班級的異類,漸漸融入班級學習生活中來,我們班的班級管理也逐漸走上了正軌。

這就是我與“江南七怪”鬥智鬥勇的故事。我知道故事還沒有結束,而我將一如從前,與他們一起攜手前進、共同成長。

抢鲜看丨引导学生向善向美:问题生“小团体”转化策略
抢鲜看丨引导学生向善向美:问题生“小团体”转化策略

欄目:學生教育與轉化

MOR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