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hain推出國內首個多鏈並行公鏈,做“區塊鏈中的實力派”

宣佈完成第一步路線圖,即結束合約網絡的部署、正式進入平行多鏈網絡階段後,5月23日,Achain創始人崔萌公開亮相,首次向媒體解釋Achain是如何快速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成為國內首個落地的多鏈並行的公鏈項目。

近日,崔萌通過公開信向外界宣佈,Achain已經完成了路線圖第一步“奇點“的部署,正式開始搭建第二步及第三步的“星系——宇宙”。核心是在合約網絡的基礎上,通過跨鏈的價值交換協議,實現多鏈並行的網絡。

很長時間以來,公眾對區塊鏈項目都存在一個疑惑:如何在眾多空氣項目中,找到真正在落地研發的團隊和項目?

崔萌表示,相對來說,公鏈項目的透明度和盈利模式是更為清晰的,項目的好壞可以直接在社區反饋和開源代碼中體現出來。他同時分享了判斷一個公鏈項目質量的幾條標準(見發佈會現場速記)。

崔萌類比說:目前區塊鏈的發展階段可以參照幾年前的移動互聯網,還處於底層生態的構築期。相對於運行在公鏈上的各種DAPP,公鏈承擔的正是類似於IOS和安卓系統的角色。只有基礎設施搭建足夠穩固,才能支撐運行在上面的應用跑得更順暢。

在合約網絡階段,Achain主要完成了合約優化、多資產開發、輕錢包開發、多種操作系統支持以及Github的開源代碼更新等工作。也就是說,Achain的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初步完成。

在完成第一階段的路線圖後,開發者實際上可以在Achain上使用一種更為簡潔的“開發語言”。這是Achain的技術團隊在對開發者需求進行過高度抽象化後,所提煉出的優化上鍊編程模式。

Achain產品負責人王黎介紹稱,第二、三階段所要完成的主要工作,是Dapp專用鏈及跨鏈通信技術的著重研發。他表示,多鏈並行的模式,本質上解決的是可擴展性和交易速度的問題。

眾所周知,比特幣所經歷過的幾次分叉,核心原因就是容量不夠導致的交易擁堵。目前比特幣、以太坊等都存在這一問題。常見的擴容方案分為兩種:擴大單個區塊的容量,或者增加運行的區塊鏈數量。

崔萌把這兩種方式比喻為“把原來的路修寬”或“多修幾條路”。Achain選擇了第二種方式,通過多條鏈並行的方式,來解決未來可能面臨的交易擁堵問題,以保證維持順暢的交易速度。同時,運行在Achain上的DAPP也可以選擇通過跨鏈通信,擁有自己單獨的區塊鏈。

目前,Achain的跨鏈價值交換協議已經初步實現。據王黎透露,第二、三階段的路線圖將於2018年內完成。

關於Achain:

Achain由北京果仁寶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區塊鏈早期參與者崔萌創建。2017年3月,Achain公鏈測試網上線;2017年7月主網上線;2017年9月完成Github開源。

目前,Achain主鏈上合約數超過120,運行DAPP數量超過60,核心開發者數量超過30。

2018年5月,Achain完成路線圖第一階段的“奇點”部分,順利實現基礎設施的建設,並開始進入第二、三階段的“星系”+“宇宙”部分,通過跨鏈的價值交換協議,實現多鏈並行的網絡,成為國內首家落地平行多鏈的公鏈項目。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