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抵毀太平天國運動?

風之子一內少

太平天國運動是整個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農民起義,遍及18個省,有上千萬人因這場運動而喪失了生命。

在20世紀,我們受到革命話語的影響,都認為太平天國運動是順應時代潮流,是一次反對清政府的農民革命。更有許多革命先驅,比如孫中山,對太平天國運動和領導人洪秀全崇拜得五體投地(可以參看著名學者黃宇和先生的相關著作)。

但是,我要說的是,太平天國運動乏善可陳,不論是從施政綱領還是施政措施,其實都是落後和野蠻的。有人說,不對吧,洪仁玕的《資政新篇》和《天朝田畝制度》不是考慮到了農民的利益麼。沒錯,但是考察真實的太平天國曆史,這兩個政策沒有一天得到實施。洪仁玕是在太平天國運動晚期才從香港輾轉回來,他有新的思想,但是那個時候,太平天國早已病入膏肓,迴天乏力。

至於說太平天國的腐化和野蠻,我可以舉幾個例子。第一個就是著名的點“天燈”,這個刑罰讓我想起了商紂王。點“天燈”就是把人綁著,從腦袋上面開始燒,最後把人活活疼死和燒死,想想都疼。還有就是,太平天國動不動就砍掉人的腳趾頭,據說東王楊秀清就曾把一個女童的腳砍斷。還有“跪火練、烙背”等等不一而足。

至於統治者的腐壞,那就更可怕了。有關洪秀全的個人私生活已經說得很多了。這裡可以說一下楊秀清。楊秀清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據說楊秀清的岳父做轎子在路上走,所有人看到都要遠遠的下跪。秦日綱的一位馬伕就是因為沒有看到,就被砍頭,可見有多可怕。

後來西方傳教士聽說中國出了一個信奉基督教的政權,就派人來考察,結果發現根本不是那麼回事,簡直是邪教(洪秀全自稱是耶穌的弟弟)。所以,最後才幫助清政府剿滅太平天國。

所以,雖說太平天國運動撼動了清政府的統治,但是不能因此就對太平天國運動評價過高。


兮兮說事兒

詆譭太平天國的無非就是滿清餘孽,國民黨蔣匪餘孽,美狗和日狗。為什麼他們要反對?因為對他們不利。滿清餘孽就不說了,反對是正常的。國民黨在孫中山時期也是大力讚揚太平天國運動,但是到了蔣介石時期為了醜化共產黨就開始醜化天平天國運動。這幾乎是蔣粉餘孽為了爭取輿論的手段之一。美狗,日狗向來跟蔣粉餘孽一起,因此他們反對也是一樣的。

因此,什麼邪教,總沒有現在西方動不動就喊著上帝保佑一邊大屠殺邪惡吧?美狗日狗,蔣粉餘孽,滿清餘孽又是什麼東西?不過是逆歷史潮流死不退出,被美國以罪惡的鮮血澆灌出來的邪惡而已。他們不反對就不正常了。


slience36896972

建國初期,為了掃清封建遺毒,樹立人民當家作主人的氛圍,強調人民歷史觀,我們的歷史教育傾向於放大農民起義與農民運動的進步性,對歷朝歷代的農民起義與農民運動都持肯定性,而對暴露出來的問題採取弱化,或者列入次要研究,太平天國運動也是如此。

當時主要強調太平天國在清末反封建反殖民的主要進步意義,大書特書了起義中的英雄人物。其他則作為歷史教訓列入次要研究,對清政府史書中的貶低內容大部分視為汙衊與謠言!

這樣做在當時有一定進步意義,因為封建王朝長期汙衊農民起義與運動,否定人民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將人民起義妖魔化,打造王侯將相天命說,以方便維護封建統治。

建國後的人民歷史觀有效打破了封建歷史觀,讓中國人民進一步意識到自身對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促進意義,推動了“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主義建設中的人民積極性。

而在“解放思想、改革開放”時期,在古代歷史研究上逐步倡導全面客觀地評價農民起義和農民運動,以前一些避諱的觀點或歷史材料允許再研究,那麼太平天國的宗教性、高層矛盾、洪秀全生活作風、對人民生活的教條式破壞等等往往成為民間重點研究內容。

在得知以前不知道或沒注意到的細節後,於是某些人便矯枉過正,將缺點當作主要特點來研究,而將太平天國的貢獻與進步性當作次要因素乃至完全加以否定。

加上少數學者對文革中壓制知識分子的不滿,往往要拿出與政府主流教育截然不同的觀點,以引發注意,強調非官方歷史研究的重要性,展現非官方獨立歷史研究者的個性,只有差異越鮮明,所謂“重要性”才表現得越突出。

所以還是一個矯枉過正的老問題,讓太平天國運動的意義前後差異如此之大,出現如今這個問題!


網絡文學作者東旭鷹

160多年前,廣西金田,一枚落弟書生振臂一呼,從者雲集,建號太平天國。這個曾經佔有中國的半壁江山,其勢力發展到十八個省,實際控制的區域發展到二十三個州府,總面積一度超過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的割據政權,在十三年的時間裡與清朝分庭抗禮,甚至差點取而代之。

為什麼詆譭太平天國運動,是因為敘述和解讀歷史,或者說我們熟知的對一個歷史事件的解讀方式立場不同,利益不同。歷史需要多元解讀,不能只是一種聲音,是否詆譭太平天國運動,還是得看看太平天國做的事情有多麼荒誕。


國學大師錢穆說:“太平天國這一個集團裡,太沒有讀書人”。可能真是因為領導層文化水平不高,所以太平天國最終仍是走向覆滅,其在歷史上更是留下的諸多荒唐作為,絕對讓後世無數翻閱青史的人咋舌,尤以其首洪秀全為甚,做下許多讓人覺得匪夷所思的事情,是在讓人唏噓。

天王洪秀全:一心沉迷享樂的老宅男

太平天國在定都南京後,洪秀全就開始了奢華無度的享受生活,一頭扎進深宮做起了宅男,神秘莫測。清朝《賊情彙纂》中說,從沒有見洪秀全其人,每當喜慶節日,大殿上所坐的只是一個木偶。他從1853年3月進入天京,到1864年6月52歲時自殺(一說飢餓病死),11年中從未邁出過天京城門一步。只有一次坐64人抬的大轎出宮,去探視生病的東王楊秀清。

雖然不理國政,但是享樂的事兒,天王一件沒有耽誤,在太平軍進入南京城後的第二個月,規模宏大的天王府工程就開始了,洪秀全可能覺得明故宮不太符合自己的風格,所以在原江寧總督府基礎上進行大規模擴建,最終,方圓十里的天王府竣工告成,宮牆高三丈有餘,宮殿重重疊疊,宮牆外面一道深寬各二丈的御溝,溝上有三孔石橋稱五龍橋供行人進出往來。過橋迎面第一道大門為天朝門,門外懸掛著十餘丈的黃綢,上有天王御筆手書5尺大的朱字詔令:“大小眾臣工,到此止行蹤,有詔方準進,否則雲中雪(太平軍形容“殺頭”的隱語)”。內有九重天庭以及天父臺燈景觀,北京故宮都會相形見絀。

天王府復原模型

御膳奢侈無度 枉求長生不老

據一位對太平天國並無敵意的英國翻譯兼代理寧波領事富禮賜在其所著的《天京遊記》中記錄天王府的情景,提到有一次他在王宮前調查時,忽然間聲音雜起,鼓聲、鈸聲、鑼聲與炮聲交作,原來是天王進膳的時間。直至膳畢,這些聲音才停止。此時:“聖門半開,好些軟弱可憐的女子或進或出,各提盤碗筷子及其他用品,以侍候御膳用。各種物品大都是金制的。”天王有王冠,以純金製成,重八斤;又有金制項鍊一串,亦重八斤。他的繡金龍袍亦有金紐。他由內宮升大殿臨朝,亦乘金車,名為聖龍車,用美女手牽而行。

很多古代帝王都追求長生不老,洪秀全亦不例外,聽說吃珠玉可以長生不老,天王很開心,於是每天早餐一定要吃真主兩顆,玉一方。具體烹飪方法是,挑選質量好而且圓的珍珠塞進豆腐裡,放水蒸燉半天,去掉豆腐,珍珠會比原來漲大三四倍,變得軟爛。用榆樹根煮玉,不讓國立的氣外洩,這樣玉就可以變得軟而且爛,可以食用。

顛覆中國歷史傳統

太平天國破除舊裡的事不勝枚舉,定都南京後,其竟然取消了中國歷史上所有的年節習俗,就是春節這樣舉國歡度的傳統節日也不列外。在太平天國的“曆法”裡,只允許轄區內的軍民正式過六大節日。

為此,公元1859年,即咸豐九年,天王洪秀全在改歷詔書中規定:“正月十三日為太兄昇天節,紀念耶穌被釘死於十字架上;二月初二為報爺節,答報上帝派洪秀全“斬蛇妖”之事;二月二十一日為登極節,紀念耶穌與天王洪秀全同在此日“登極”;三月初三為爺降節,紀念上帝初次俯身楊秀清下凡傳言;七月二十七為東王昇天節,紀念楊秀清忌日;九月初九為哥降節,紀念耶穌首次俯身蕭朝貴下凡傳言。”其他節日,對不起,均不屬於法定假日。私自過的,要小心腦袋。

“既吃天父飯,要替天父辦事,不要記掛老公。天王打平了江山,一個人有幾多的老公。”

早在金田起以前,洪秀全先生就頒佈了“男有男行、女有女行”,在太平軍中實行嚴格的男女隔離制度,這是在戰事頻仍時期的非常手段。但是在建都南京後,這種制度被推而廣之繼續執行就讓人覺得匪夷所思了。

以都城天京為例,全城居民以25人為單位,分別按照性別被編入男館或女館,俗稱“男營”、“女營”,民女入館後,“無論老少,呼曰‘新姐妹’,聚二十餘人為一館”。 太平天國禁止夫妻同居外,還特別強調“男女授受不親”。《天條書》第七天條就要求“天堂子女,男有男行,女有女行,不得混雜。凡男人女人姦淫者名為變怪,最大犯天條。”犯第七天條,如系老兄弟定點天燈,新兄弟斬首示眾。”“凡夫妻私犯天條者,男女皆斬。”“凡強姦經婦女喊冤,定即斬首示眾,婦女釋放;如系和姦,即屬同犯天條,男女皆斬。”

太平天國《天條書》

天王府:禁錮女性的監獄

插畫,可以看到女官的身影

雖然規定老百姓男女不可親近,但是洪秀全自己可絕對不虧待自己,廣選美女是天王最大的愛好,洪秀全曾下詔要求各地進獻美女,詔曰:“即自今四周來朝,萬方統一。東方貢大妹,西北獻嬌娃。太平天一統,天福盡堪誇。”又有安慰詔書一則,曰:“你們姊妹休違拗,肯來歡你是要好。受打受罵休悔恨,打是恩情罵是俏。”且不論洪秀全寫歪詩的水平,其更絕的是讓現在大多數男人不理解審美,其選擇民間美女的標準,腰一定要直,肩一定要削,個子一定要高,但是重點來了,胸一定要平!

天王府設三千女官,大多數都是洪秀全個人的王妃王娘,氛圍愛娘、嬉娘、妙女等十六個名位,共有二百多人,八十八個王娘名下,又有奼女、元女等七個名位,共有千人擺佈。其他沒有名位的嬪妃,還有一千多人,這些女人過的極為悲慘,動輒遭受打罵酷刑更是家常便飯。

那麼,各位自己說,太平天國難道不荒唐嗎?


聆雨軒史海探秘

評價太平天國運動,建國以來經歷了兩個不同的階段,一個是建國到wenge時期,這一時期的評價基本上完全是優點,缺點不提。

比如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農民起義,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質,一方面動搖了清朝的統治根基,另一方面,抗擊洋人,最終在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下滅亡。 太平天國頒佈的,具有原始的共產主義思想。 太平天國真正實現了男女平等,誕生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狀元等等。 改革開放後,對太平天國運動的性質逐漸開始理性分析,逐漸提出了缺點。而今天隨著網絡發達,人人都可以評論歷史事件,不論正確與否,都可以各抒己見。

下面我也來談一下我的看法,主要是談為什麼"誹謗",如下:

一,太平天國運動最大的不該或者說是錯誤的地方就是不應該拿儒家開刀,這直接導致了它的萬劫不復。太平天國要滅掉儒家思想這個在中國傳承了幾千年的正統思想禮儀政治制度,徹底激怒了讀書人和士大夫,使這些人覺得跟腐朽落後的清朝相比,太平天國更像個怪物,所以基本上是無條件的詆譭和拋棄。

另外太平天國以拜上帝教的宗教形式起義(事實上就是基督教在中國的翻版),揚言要在中國建立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這在中國天然不倫不類,水土不服,時間一長,這面旗幟也就失去了向心力。 所以說得罪什麼都可以,千萬不要得罪讀書人。

二,太平天國運動早期打出的"分田地,均富貴"的口號,吸引了很多底層老百姓,顯示了它的強大的號召力,可是定都天京後迅速腐化墮落,領導層過起了封建帝王的日子,而進入天京的官兵紀律渙散,原形畢露,燒殺擄掠,無惡不作,逐漸失去了民心。

小結:以上僅是我一家之言,歡迎討論,有不足之處,歡迎指正!


歷史中穿越過來的俠客

太平天國運動為什麼會發起?發起之後又是怎麼樣的?客觀從這兩點來說,太平天國有其正義性,但不具備進步性,而且其破壞性大於建設性。

“薄賦稅,均貧富”,可以說是一種樸素的社會主義思想,卻脫不了中國古代的政治思想錮轍,但沉重打擊了滿清政治的腐敗。其失敗後更多的漢族進入滿清政府的核心圈內,漢族軍事力量(湘軍淮軍楚軍)開始建立,以及再後的變法和革新與其也有因由。其軍事建設很有成就完全是有可能推翻滿清的,但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卻無所建樹。企圖以舶來的宗教思想改頭換面後建立一個政治綱領,政教合一本身就是逆時逆勢的,黃巾軍太平道即是前鑑。誹孔焚廟,企圖推翻中國的傳統歷史和民族文化,野心不可謂不大,但卻又缺乏足夠的建設能力破舊立新。在南京盤踞那麼久,卻不能進行像樣的中央政府架構建設,而且此期間太平天國的封建程度更甚於滿清,再就是長期的轉戰沒有很好的建設地方和後方,百姓沒有得到實際的安定發展,政治嚴重失分。同時還要打擊外國勢力為自己製造敵人,生怕自己死不透徹。只能說太平軍內嚴重缺乏知識分子,無法進行政治領域和思想領域的建設或改革,所以太平軍的分裂和失敗是註定的。

太平天國運動三大正面遺產:

1、人口銳減,人均土地增加,人民生活壓力減小。

2、滿清中央被迫改革,造就同治中興

3、漢臣集團崛起,造就大量漢人勢力,直至政權平穩移交給民國政府

如果太平天國運動成功,新疆蒙古西藏雲南甘肅等地極有可能分裂出去,這將是中華之大不幸。

edit @ 2018.2.8

關於人口銳減是否具有正面意義,作為被減滅的個體,固然是悲劇,但對於民族整體則不一定。要知道滿清的人口基數一直以來都是建立在外來農業物種如紅薯的基礎之上,農民並不具備像大唐那樣的生活質量。往遠點看看,人口膨脹帶來的生存壓力始終會以不可預知的形式迸發,如明末李闖即因饑荒而起事,現代日德因資源窘迫而侵略,帶來的動盪往往是傾國傾城的。太平天國雖動亂了小半個中國,但這種內源性的動盪並未震散形式上的統一國家,沒有爆發國家裂解後勢力互相傾軋而帶來的全局性暴亂,如果真是如此,人口的減滅再加十個"銳"都不足以描述了,歷史上的五胡十六國、五代十國莫不如此,而且這種動盪不僅僅是人口的滅失,伴隨而來的還有文明的頹退,數十上百年都無法恢復。扭過頭往過去看看,多數王朝的龍興,固然因明政而致,但背景往往包含著人口基數太小生存壓力很小的因素,龍興之前逐鹿問鼎的世景就是人間煉獄。動物們都知道隨著自然界氣象變化而致的食物荒欠而節制生育甚至殺嬰棄老,以保持物種的血脈傳承。人固然很高級,但面對生產力無法提升以滿足生存條件時,人類也是很無助的。

再,要知道,即使在智人時代,人類族群的自相殘殺其實就是出於對有限的可利用自然資源佔有分配的焦慮。即使進入文明時代,人類對自然資源的利用率依然不高,即使建立了種種社會模式,大大提升了人類的組織能力,人類對自然界的改造依然是很弱的,生產力依舊低下。自然界於承載人類的繁衍而言是存在界限的,這就是一個臨界點。任何物種都有繁衍的本能,但自然資源不足以承載時,人類該怎麼面對?推想一下。1.全面減縮生存質量直到動搖生存根本,全面爆發危機,人肉大絞拌,文明頹退,重返遠古(五胡十六國還有印象麼?)。2.局部地區發生生存危機,部分人成為犧牲品,為活下來的讓渡生存空間,文明進程放緩或暫停,蟄伏再起。其實這些都不是推想,而是中國的皇朝週期律裡一再出現的場景。讓你選,你選1還是2?這對有道德潔癖強迫症的人的確很艱難,但這就是現實。至於哪些偽道德潔癖強迫症的人而言,就像偽密恐者那樣看到個蜂窩煤都要驚呼"哎呀蜂巢密恐",似乎這時代不偏執點就會被忽視一樣,喜歡刷存在感,其實呢,世界這麼大,who care you?"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聖人是不講"仁"的,"大道滅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

edit @ 2018.2.9


關於國家,作為華人我們談到自己的國家時,其語境背景往往是一個源流深遠文化未曾斷層的中華文明,並自動將國家和文明視為一體。國家不過是文明發展的載體,想想大遼大元,其時曾被多少基督和穆教世界認為是中華文明的正溯?《木蘭辭》故事發生的背景地點雖是北魏但其治下漢裔不仍認為鮮卑統治者是漢統傳承人麼?國可破,文明傳承的香火不能熄。《二十四史》錄入了那麼多外族建立的國家,為什麼還被認為是中國的歷史?只因為這裡說的"中國"更大的含義是中華文明而不僅僅是一個社會組織形態。另,中華文明的生命力在於文化基因的混血,自商周起就不停融合蠻夷狄戎的文化,於唐最盛,所以中華文明不過主體是漢但不可忽視的是其本身是多元多基因的。

再,關於殺戮死亡和人口減滅。戰爭和動亂是殘酷的,不容人做宋襄公之思的。但文明的融合進程中,戰爭和動亂是有其積極意義的,其充當了一個強力攪拌機,將跨地理地域,跨意識形態,跨習俗風氣的文化攪和在一起,再讓時間充當勻質化的滲透交融工具,從而不停更新和代入新的文明基因。自宋以後,中華文明日趨保守,就是因為基因更替代入更少了。而內源性的戰爭和動亂,可以說是一個文明的安全閥,用以洩放危機和壓力,迫使這個文明的傳承持柄者即統治階級在社會組織形態上得到更替或革新,讓文明獲得更充裕的生存發展空間。到底億萬年人類消失之後,外星人來到地球,他們通過物質孓遺能感知到的不過是某種文明形態,而不是你我他或任何偉人的名字。

edit @ 2018.2.10

關於農民起義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司職生物病理的請不要拍我,這裡不過是個比喻並不嚴謹。

人類自出生對外部世界毫無抵抗能力,一般無法撼動成年人的細菌病毒都能輕易扼殺新生兒,那麼由嬰兒到成人這期間,人體這個有機體內到底經歷了怎樣的變化和歷程呢?接觸致敏原,識別並抗爭,成功則建立免疫機制,失敗則GG,存活的不斷擴大致敏原的接觸種類和範圍,重複上述循環,甚至成人都還在完善免疫機制,這是一個艱辛痛苦的歷程,包括但不限於常見的膿痰血腫洩痢等等都是建立這種免疫機制的代價,甚至是生命。

作為有機體組織形態的國家和文明與此何其相似?

不說了,自行思考吧,道德潔癖患者請自重。


wolf76812

現在颳起一股攻擊太平天國的逆流,其立論基礎使用最多的字眼無外乎“邪教”、“災難”、“上層腐化”等等。這其實是毀我歷史,壞我文化根基運動的組成部分。其他的例如:詆譭岳飛“扶起”秦檜,罵文天祥不識時務,狼牙山五壯士被造謠攻擊,做侮辱邱少雲的廣告,……等等。

勿庸諱言,革命有形形色色的多種形式的革命,拋開各種革命的種種缺陷,我要說,凡是觸動反動政權根基的有組織的行動都應稱之為“革命”。如果我們要極端追求“替天行道”、“殺富濟貧”、“秋毫無犯”的極度理想化的“革命”,那麼歷史上真正的“革命”沒有幾個!

現在能看到的太平天國的文獻絕大部分來自滿清,而太平天國自身的文獻已所剩無幾,也就是說,在歷史的客觀評價方面,太平天國方面等同於“被剝奪了發言權”。而現有的滿清一方的文獻,其書寫者也大都是滿清偏上層的文人知識分子,都屬於既得利益的保持者,是革命必然要首先被剝奪利益的階層,所以其觀點可想而知。再有滿清會對不利於自己統治的文獻實行打壓和禁燬,到了後來我們能看到的文獻其觀點的偏頗已經是必然的了。

革命有破壞(打爛一箇舊世界)和建設(建設一個新世界)這樣兩重含義。其中破壞的含義是:要動搖舊政權的根基,而組成舊政權的根基必然要包含基層的大大小小的階層,甚至包含思想上與現政權保持一致的民眾。想要既觸動現政權根基又不傷“人民”的“革命”無異於痴人說夢,在新舊勢力發生劇烈碰撞之時“人民”的“誤傷”根本無法避免。這種“破壞力”來自於敵對雙方,將之毫無原則地簡單歸咎於其中的一方是有失公允的。


太平天國是個破壞者,他近乎完全地完成了“打爛一箇舊世界”的歷史使命。他缺乏成為“建設者”的本事,沒有執行“建設一個新世界”的歷史使命,最終滅亡了。以後的辛亥革命的成功在很大程度是“後人乘涼”,撿了現成。從這個意義上說,太平天國功績巨大。人民英雄紀念碑將“金田起義”浮雕嵌入其中是很恰當的,是無可非議的。


bratskid

太平天國是一場農民起義運動。

\n


\n

大概是1971年建黨紀念日吧,曾有一篇“兩報一刋”社論提及這場運動。大意是:鴉片戰爭之後,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政治格局。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進行多次的反抗,嘗試走出一條民族解放出路,其中包括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農民運動和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等全國性的人民運動,但是由於其歷史侷限性,這些運動都失敗了

這是中G官方對太平天國一個比較清晰的歷史定性。

\n


\n

北京天安門廣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眾多人民英雄形象的雕塑裡就有太平天國士兵。這也是中G對太平天國農民運動的追認和紀念的標示。

\n


\n

這些定性和紀念體現了一種唯物主義歷史觀。需要辨析清楚的是:何為太平天國農民運動的歷史侷限性?

\n


\n

如果以今天的社會價值觀去審視,洪秀全幾乎就是一個人渣,他引領的那個太平天國就是個暴恐組織。但是,洪秀全不是活在今天,他那些裝神弄鬼的勾當、那些荒淫腐敗的生活、那些殺人放火的暴行並不是今天進行時。那麼個人渣,為何能夠一呼百應萬民皆起?其實就說明了當時的社會現狀。起義者洪秀全荒淫吧,腐敗吧,殘暴吧?正統者咸豐皇帝不荒淫,不腐敗吧,不殘暴麼?所謂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壓迫越殘酷反抗就越激烈。這是任何歷史時期共有的特性和事實。在一個黑暗的落後的愚昧的、荒淫無恥殘暴當道的社會里,民眾暴動產生出來的通常是惡魔而不是天使。民眾擁戴洪秀全,實在是他們忍無可忍了,無論洪天王帶領他們走向未來何處他們都願意,反正不要有清朝,不要有愛新覺羅,不要有洋人洋教,其它的苦難他們可以忍受!這就是當年那時的歷史侷限性。

\n


\n

當今有些人理解不了對太平天國的歷史定性,本原就在於缺乏這種歷史唯物主義的思維邏輯,以今天的觀念看待當年的歷史,又以洪秀全的個人性混淆了千千萬萬起義者的人民性。更有一部分別走用心之徒,出於自身政治立場,極力抵毀太平天國農民運動。甚至拿太平天國去類比影射後來的人民民主武裝革命。

\n


\n

不錯,天安門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是有著太平天國士兵的雕刻。但是仔細看看,那裡雕塑的、紀念的是一百多年來為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所犧牲的無名英雄,包括了太平天國的勇士。而不是洪秀全四大天王們。

\n


\n

就歷史性而言,那是一場壯烈的起義,是人民在絕望中的爆發。它有正義的一面也有殘暴的一面,你只要讀懂那其中的人民性,理解那個時期的歷史性,你就沒有理由抵毀那場起義。(完)


深度2017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先舉個例子,也許更能形象的說明問題。

比如說,你是一位家長,你的管理越來越腐敗、專橫,獨斷行事,不聽取建議,讓大家看不到任何希望,大家對你越來越失望,越來越不滿,就開始挑戰你的權威,合計起來要推翻你。

站在家長的立場,你認為手下人大逆不道,以下犯上。站在下手的立場,他們是為了爭取光明和希望。

這個例子跟太平天國運動的道理是一致的。當時,清政府早己喪失了剛建朝時的開明,越來越腐敗,對漢族文化的摧殘越來越嚴重,把中國傳統文化幾乎快要滅絕了。

站在不同立場,總能說出自己是正確的理由。對清統治者來說,太平天國這些人是亂臣賊子,大逆不道。對洪秀全等人來說,他在解放處在水深火熱中的老百姓。在老百姓心目中,洪秀全是英雄,他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是順行天意。

當然,太平天國運動畢竟由一幫農民領導,這些人缺乏嚴明紀律,每到一處,對當地環境和老百姓生活多少有些破壞,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對他們並不見得都說好。

尤其在太平天國運動後期,洪秀全當上土皇帝后,跟以前統治者沒有什麼兩樣,驕奢淫逸,內部也分成幾派,矛盾激化,自相殘殺,並沒有對老百姓帶來多少真正的好處。

這些因素是導致人們不太認可太平天國運動的根本原因。


鴻鵠迎罡

太平天國運動根本不能稱為革命,革命是什麼?革命是法國大革命,革命是南昌起義,這種從根本上改變社會制度的運動才叫做革命。太平天國最多也就是一場農民起義罷了,革命我們應該稱頌,但是不是所有的農民起義都值得去誇獎。太平天國其實恰恰是起一。

首先從起義的初始說起,民不聊生固然是洪秀全起義的原因之一,也是太平天國運動能夠迅速壯大的先決條件,但是對於起義的民眾,他最先採取的是欺騙的辦法。把自己塑造成天父,是受天命來拯救人們水深火熱之中,並用宗教方式來控制最早的成員,說好聽一點是宗教,說直白一點其實就是蠱惑百姓為他賣命。我們對比國父孫中山起義喊出來的口號,那是民族、民權、民生,所以這就是“天父”和國父的區別。

評價一個起義領袖是偉大還是私慾,其實從他的權力暴漲之後是什麼德行就可以得出結論。比如我們說同樣農民起義出身的劉邦,朱元璋,雖然他們和洪秀全一樣,都對幫助自己奪天下的功臣下過手,但是我們也只能批判這種“忘恩負義”。但是他們對於自己所建立的王朝還是勵精圖治的,政策都是以民生和國家為主,像朱元璋就特別恨貪汙腐敗的官員,總是殺殺殺,雖然我們指責朱元璋太會殺人,但是其出發點其實是能站住腳的。

可是洪秀全呢?驕縱奢淫,殘暴不仁。幾乎就符合一個昏君和暴君的形象,雖然在起義前期他提出過《天朝田畝制度》這種為百姓著想的政策,可是到後來就單知道自己做皇帝夢了,根本沒有去實行。這也是太平天國運動飽受指責的原因,現在史學界一致認為,如果當初真讓太平天國運動成功了,中國的文明至少倒退300年回到中世紀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