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作品,為什麼有些像繪畫一樣,越逼真越不受歡迎?

藍鯨並蒂蓮


攝影作品“有些”像繪畫一樣,那是攝影家的藝術主張和攝影風格。

攝影一詞是源於希臘語φῶς phos(光線)和 γραφι graphis(繪畫、繪圖)或γραφή graphê,兩字一起的意思是”以光線繪圖”。

攝影分為靜物攝影、人物攝影、藝術攝影、記錄攝影、水墨攝影、畫意攝影、商業攝影等。

正如繪畫不同的流派一樣,攝影藝術也分不同的風格:繪畫主義攝影、印象派攝影、寫實派攝影、自然主義攝影、純粹派攝影、超現實主義攝影、抽象攝影、堪的派攝影、達達派攝影和主觀主義攝影等。

1.繪畫主義攝影是產生於十九世紀中葉的英國,是流行於二十世紀初攝影領域的一種藝術流派,該派攝影家在創作上追求繪畫的效果,或“詩情畫意”的境界,更注重作品的情感、意境和形式的美。

2.印象派攝影是繪畫印象派在攝影藝術領域中的反映,可以說它是繪畫主義攝影的一個分支。開始,他們運用軟焦點鏡頭進行拍攝,布紋紙洗印,追求一種模糊朦朧的藝術表現效果。隨著“溴化銀洗相法”和在顏料中混入重鉻酸膠洗相紙法的出現,印象派作品從對鏡頭成象的控制發展到暗房加工。他們提出“要使作品看起來完全不象照片”,並且認為“假如沒有繪畫,也就沒有真正的攝影。”在這種理論指導下,印象派攝影家還用畫筆、鉛筆、橡皮在照片畫面上加工,特意改變其原有的明暗變化,追求“繪畫”的效果,如拉克羅亞在一九零零年創作的《掃公園的人》,就象是一幅畫在畫布上的炭筆畫。

3.寫實攝影是一種源遠流長的攝影流派,延綿至今,仍是攝影藝術中基本的、主要的流派。它是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在攝影藝術領域中的反映。

該流派的攝影藝術家在創作中恪守攝影的紀實特性,在他們看來,攝影應該具有“與自然本身相等同”的忠實性,畫面中的每一個細節,只有具有“數學般的準確性”,作品才能發揮他種藝術媒介所不具有的感染力和說服力。

4.自然主義攝影提倡攝影家回到自然中去尋找創作靈感.抨擊繪畫主義是支離破碎的攝影,以為,自然是任何藝術的起點和終結,只用接近自然酷似自然的藝術才是最高標準,是真正的藝術.還說,沒有一種藝術比攝影更能精確,細緻,忠實的反映表現自然。 這一流派多以自然風光和社會生活為主。

5.純粹派攝影是成熟於二十世紀初的一種攝影藝術流派。其創導者為美國攝影家斯蒂格里茲(1864-1946)。他們主張攝影藝術應該發揮攝影自身的特質和性能,把它從繪畫的影響中解脫出來,用純淨的攝影技術去追求攝影所特具的美感效果--高度的清晰、豐富的影調層次、微妙的光影變化、純淨的黑白影調、細緻的紋理表現、精確的形象刻畫。總之,該派攝影家刻意追求所謂的“攝影素質”:準確、直接、精微和自然地去表現被攝對象的光、色、線、形、紋、質諸方面,而不借助任何其他造型藝術的媒介。

6.超現實主義攝影者也象達達派攝影家一樣,利用剪刀、漿糊、暗房技術作為自己主要的造型手段,在作品畫面上將景象加以堆砌、拼湊、改組,把具體的細部表現和任意的誇張、變形、省略和象徵的手法結合在一起,創造一種現實和臆想、具體和抽象之間的超現實的“藝術境界”。所以其效果是奇特、荒誕而又神秘的。

7.抽象攝影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出現的一種攝影藝術流派。該流派的攝影家否定造型藝術是以可審視的藝術形象來反映生活、表現藝術家審美感受的這一基本特性,宣稱要把攝影"從攝影裡解放出來"。

8.堪的派攝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興起的、反對繪畫主義攝影的一大攝影流派。

這一流派的攝影家主張尊重攝影自身特性,強調真實、自然,主張拍攝時不擺佈、不干涉對象,提倡抓取自然狀態下被攝對象的瞬間情態。法國著名的“堪的”派攝影家亨利·卡笛爾·佈列松說過:“對我來說,攝影就是在一瞬間裡及時地把某一事件的意義和能夠確切地表達這一事件的精確的組織形式紀錄下來。”因而這一流派的藝術特色是客觀、真實、自然、親切、隨便、不事雕琢、形象生動而富有生活氣息。

9.達達派”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出現於歐洲的一種文藝思想。“達達”,原為法國兒童語言中“小馬”或“玩具馬”的不連貫語彙。因為達達主義藝術家在創作中否定理性和傳統文化,宣稱藝術和美學無緣,主張“棄繪畫和所有審美要求”,崇尚虛無,使創作近乎戲謔,因而人們把該藝術流派稱之為“達達派”。

在這種藝術思潮影響下,攝影藝術領域中也產生了“達達派”。達達派攝影藝術家的創作,大都是利用暗房技術進行剪輯加工,創造某種虛幻的景象來表達自己的意念。

9.主觀攝影就是人格化、個性化的攝影。這便是主觀攝影流派的藝術綱領。主觀攝影的藝術家們極度強調自己的創造個性,蔑視一切已有藝術法則和審美標準。該派理論家公開表示,“主觀攝影不僅僅是一種試驗性的圖像藝術,而是一種自由的不受限制的創造性藝術。”“我們可以任意使用技術手段去創造照片。”





艾娃愛寧寧


我是一名攝影愛好者,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認為好的攝影作品和繪畫非常逼真,只要不做後期修飾,應該受到大家歡迎。

下面,我根據自己學習到的“攝影和繪畫如何相互結合 ”理論,結合自己平時拍攝的照片,與大家探討和分享。

攝影本來就是一門藝術,發展到今天,攝影沒有丟失自身的特點,也沒有被繪畫同化,更相反成為了藝術發展的主要力量。

在當前的各種藝術形式不斷髮展和新的藝術形式不斷增加的情況下,我們攝影愛好者應該把攝影和繪畫藝術進行相互融合。

準確把攝影和繪畫的融合應具備以下幾個特徵:有些照片融合了繪畫的藝術結構,但其本質仍舊是照片,是具備了攝影藝術獨特美感的照片,在光感的營造上運用了攝影知識、攝影者的洞察力;有些繪畫結合了攝影的風格與手法,但它依舊是繪畫,這類繪畫作品追求的是極高的擬真度,使整個畫面的風格更加的柔和,讓人因為他結合了攝影的特點,而把它當成攝影作品看待。

隨著不同藝術形式的快速增加,特別是攝影和繪畫這兩種藝術形式,兩者之間的關係隨著社會的和諧而不斷的融合。所以,攝影和繪畫相互結合成為影畫的創作趨勢。

以上本人攝影照片與繪畫的相同點和區別讓大家參考,不到之處請批評指正。謝謝!


奚家醉美


攝影的逼真及價值不要簡單與繪畫並論!

回答題主的問題,要從逼真、藝術類型、標準和價值四個概念開始。

以攝影、油畫、國畫為例。有價值的東西才受人歡迎,受大多數人歡迎的東西才有真正的價值,這應該是人所共識的!那這裡邊肯定就包含兩個關於標準的概念,即藝術標準和價值標準。不同的藝術類型,其藝術標準肯定不同,但其價值標準是趁同的。弄清這點,題主的問題就好回答了。

攝影,是對對象原形還原最逼真的,這功勞歸於相機的科技含量而不是藝術,可以說這裡根本就沒有藝術創作的艱辛勞動,按馬克思理論說它沒有什麼勞動價值和價值,它的逼真自然也就不很受歡迎。但說越逼真越不受歡迎不完全準確,把它放在藝術領域考量這個結論可以成立。

至於畫畫,就另當別論了。以油畫的寫實畫派為例,它的目標是真實再現描寫對象,藝術標準也是越逼真越好,因為它以逼真為最重要目標和藝術標準,而這又需要畫家投入巨大的努力和勞動,自然就有巨大的價值。冷軍等國內外超寫實畫家畫作的價值就足以說明。就算國畫這種表現藝術(非再現藝術),雖不求形似卻非常強神似,神似不也是有”逼真”的藝術標準和要求嗎?要做到“神似”的逼真,不知要花多少時間和精力!

作品受不受歡迎,要和藝術類型、標準以及價值等因素值聯繫在一起考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