蘄黃禪宗甲天下 佛家大事問黃梅

湖北的宗教勝地向有“東禪西道”之說,即所謂的“問道武當,求佛黃梅”之言,其中“禪”說的是黃梅禪宗文化;“道”說的是武當山道教文化。

黃梅是中國禪宗文化發源地,禪宗文化也由此濫觴,甚至有“佛教大事問黃梅”之說。在黃梅,誕生了“農禪並重”、“頓悟”等理論,倡導和確立了“東山法門”,從而奠定了黃梅由印度禪演化為中國禪的重要地位。中國佛教六個祖庭,黃梅有兩個:四祖寺、五祖寺;佛教六位祖師,四位在黃梅,除了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在這裡繼承衣缽,三祖(僧璨)也在黃梅修行過。

佛教起源於印度,於東漢之際傳入湖北,在傳播的過程中,形成了“鄂州譯經、襄陽奠基、玉泉立宗、荊州弘揚、禪起蘄黃”的弘法途徑。

最早記載佛教在湖北的是:三國吳黃武三年(224年)印度梵僧維難帶著《法句經》來武昌(今鄂州市)傳譯經文和晉武帝泰始二年(266年)印度僧人竺法自洛陽到江陵(今荊州)宣講佛教。及至東晉哀帝興寧三年(365年),著名高僧道安法師應著名史學家、文學家習鑿齒(襄陽人)之請帶領400名弟子南下襄陽講經傳法,並確立戒規,立寺建塔,倡導以釋為姓,對佛教中國化作出了貢獻。隋開皇十三年(593年)著名高僧智顗來當陽,創建玉泉寺,提倡“五時八教”和“一心三觀”天台宗教義。唐武德七年(624年)著名高僧道信(四祖),在黃梅創建正覺禪寺(即今四祖寺),並倡導“定居傳法”、“農禪並重”,成為禪宗的奠基人。後道信將衣缽傳給了弟子弘忍(五祖),弘忍倡導和確立了“東山法門”,完成了佛教禪宗中國化的進程。後經弘忍弟子慧能(六祖,與師兄神秀有“南能北秀”之稱)弘法,使中國禪宗更加成熟和興盛,之後慧能南宗逐漸發展成為五家七宗(曹洞宗、雲門宗、法眼宗、臨濟宗、溈仰宗。宋時由臨濟宗中又分出黃龍和楊歧二派),一時間出現了“天下無寺不禪”的局面,而最終慧能南宗淹沒了弘忍門下包括神秀北宗在內的其它各支,佔據中國禪宗的正統地位,成為了中國佛教的代名詞。說白了,正是有了黃梅禪宗,才有了中國佛教。

今黃梅有四祖寺、五祖寺、老祖寺、妙樂寺等寺廟群。黃梅規劃將其打造成“世界禪都”。

蘄黃禪宗甲天下 佛家大事問黃梅

老祖寺位於黃梅苦竹鄉紫雲山(海拔1135米)蓮花峰下。古名紫雲山寺。據史料記載,老祖寺乃東晉太和年間,由印度來華高僧千歲寶掌禪師開山創建。因其年高歲長,人皆稱之老祖,尊其所創伽藍為老祖寺。2009年重建。老祖寺周圍群峰聳立,雲霧繚繞,有“紫雲佛國”之美譽。有蓮花橋、講經臺、菩薩洞、紫雲霽雪、龍溪潭等景點。

蘄黃禪宗甲天下 佛家大事問黃梅

四祖寺位於黃梅縣大河鎮西山(又名破額山、雙峰山,海拔599.8米)下,距縣城15千米。古稱幽居寺、正覺寺,又名雙峰寺。始建於唐武德七年(624年)為禪宗四祖道信大師創建,是中國禪宗叢林之始,被尊為“第一座禪宗祖庭”。佔地110多畝,與東山五祖寺相隔20千米。有三塔(毗盧塔、眾生塔、衣缽塔)、兩橋(靈潤橋、明月橋)、一石刻(靈潤橋摩崖古石刻群)等景點。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蘄黃禪宗甲天下 佛家大事問黃梅

五祖寺位於黃梅五祖鎮東山,距縣城12千米。又名東山寺,因建於東山(又名馮茂山)之故,亦稱東山禪寺,簡稱東禪寺。唐大中二年(848年),宣宗敕建五祖祖師寺院,並改賜寺額為大中東山寺,亦稱五祖寺。宋景德中(1004-1007年),真宗改賜寺額為真慧禪寺。英宗於治平年間(1064--1067年)御書“天下祖庭”,徽宗於崇寧元年(1102年)御書“天下禪林”賜給五祖寺。元至順二年(1331年)文宗改賜寺額曰東山五祖寺,簡稱五祖寺。始建於唐永徽五年(654年),毀於清咸豐四年(1854年),是五祖弘忍大師的說法道場,也是六祖慧能大師傳承衣缽之地,以及“南頓北漸”禪學系統發源地。該寺依次建有天王殿、大雄寶殿、麻城殿、真身殿等,有釋迦多寶如來佛塔、十方佛塔、飛虹橋、大滿禪師塔、講經臺、授法洞、捨身崖、棋盤石、蓮花洞、白蓮池等。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國家級森林公園、省級風景名勝區。五祖寺規劃建設大型佛教文化廣場、國際禪修中心、禪宗菩提古鎮、景觀大道等,佔地總面積約為10平方千米。

蘄黃禪宗甲天下 佛家大事問黃梅

妙樂寺位於黃梅小池鎮妙樂村(原呂咀村)。因系當地人妙樂法師籌資興建,故名。建於1995年,佔地面積8萬平方米,為一長方形的四合院。在中軸線上由南向北依次縱列排著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唸佛堂、藏經閣。東西兩側的配殿呈東西對應,主要有:鐘樓與鼓樓,伽藍殿與臥佛殿,觀音堂與地藏殿,齋堂與講經堂,客堂與祖師殿。由其建築規模之恢宏,被譽為“南國第一寺”。

蘄黃禪宗甲天下 佛家大事問黃梅

江心寺位於黃梅蔡山鎮蔡山(海拔58.8米),距縣城西南35千米。因唐代大詩人李白《夜宿江心寺》而得名。據《黃梅縣誌》記載:蔡山寺在邑西南江畔,古名江心寺。山石鐫刻李白夜宿江心寺詩句。今江南徙,寺名猶仍。其舊寺有龍王三尊,一木為之。有支遁手植梅一株,尚存。亦邑之名勝也。”系唐貞觀八年(634年)尉遲恭修建。山石鐫刻有李白“夜宿江心寺”詩句,並有晉朝高僧支遁手植梅一株,世稱“晉梅”。因其一年兩次開花,故又稱“二度梅”。

知識鏈接

所謂東山法門,是從弘忍所住的馮茂山得名的,東山又名馮茂山。此山在黃梅縣東12裡,道信寂後,弘忍便遷到了此山,繼續弘法,所傳之法“法妙人尊”,因此博得了“東山法門”的稱號。然其實東山法門是包括道信和弘忍兩代禪師在內的,因弘忍的禪法是對道信禪法的發揚光大。東山法門的建立,標誌著中國禪宗正式確立。

禪宗又稱宗門,漢傳佛教宗派之一,始於菩提達摩,盛於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後成為漢傳佛教的主流,也是漢傳佛教最主要的象徵之一。漢傳佛教宗派多來自於印度,但唯獨天台宗、華嚴宗與禪宗,是由中國獨立發展出的三個本土佛教宗派。其中又以禪宗最具獨特的性格。其核心思想為:“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禪宗傳入中國是在南朝末年,520年,印度僧人菩提達摩“航海東來”,在少林寺的一個山洞裡面壁,從而成為禪宗的開山祖師。以菩提達摩為初祖,下傳慧可、僧璨、道信、弘忍,弘忍之後分成南宗慧能,北宗神秀二派。北宗強調漸修,南宗主頓悟。弘忍圓寂後,北宗神秀大闡宗風於長安、洛陽。中唐以後,南宗成為禪宗的正統,並形成曹洞、雲門、法眼、溈仰、臨濟五家,再加上臨濟門下分出的黃龍、楊歧兩派,合稱五宗七派(或稱五家七派),但宋朝以後則僅存曹洞、臨濟二脈。因早期不立文字,或稱為佛心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