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李白《望廬山瀑布》七言詩句中第五字最重要,該怎麼賞析?

一綠浮芳

這首詩人人會背,了熟於胸。詩人將廬山最經典的景色瀑布寫得出神入化,宏偉壯觀,有多少人是衝著李白這首詩前去一覽廬山三千尺瀑布。

《望廬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香爐:廬山香爐峰。峰在廬山西北,峰頂尖圓,煙雲聚散,如香爐狀。

這首詩大氣磅礴,排空而來,神來之筆,想象出乎意外。

首句,詩人若凌空仰視,為瀑布設置了宏偉而縹緲的背景。

首先映於眼簾,一座香爐峰凌空聳立,冉冉生煙,那是山間雲蒸霧繞,縹緲於青山藍天,在日光紅霞下變幻成了紫色祥雲,香爐峰便宛如雲霞仙境冒著紫煙的真正的仙家香爐,極富浪漫主義色彩。

次句移步換景,視角由高而低,由大而小,筆觸輕落到瀑布上。

遠遠地看瀑布,三千尺的白練從天而落,高高懸掛在山川之巔,傾瀉而來。遙看瀑布點題望字,遠望,只有站得遠,才能看得到瀑布全貌,才能領略那攝人心魄的水勢。

誰能將這瀑布從何處移來懸掛於青山碧水藍天白雲間,“造化鍾神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驚喜得令人意想不到。

三四句,絕妙之筆,神思功力,僅此一句廬山瀑布名揚天下,更令人驚歎詩人的“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飛流直下三千尺”,乾脆利落,字字鏗鏘有力。

“三千尺”:極言其高帶來的視角衝擊,從上天直落,噴湧奔瀉,猶如大河之勢銳不可擋,從天突兀而降至人間,高而壯,壯而麗哉!

“直下”:山勢陡峭險拔,水流之急,高空直瀉,瞬間眼前。

“疑是”:恍恍惚惚間,是也不是,明知不是,可這樣的壯觀之景,只能讓人相信是,巍巍香廬峰藏於雲霞煙霧間,瀑布從雲端臨空而落,不是九天銀河,又是什麼!

比喻新奇,想象奇特,誇張卻自然而然,讓人叫絕讚歎的同時,又覺理應如此,詩人沒有憑空胡來,而是瀑布本該就是這樣。

第五字怎麼重要?

“生”,從無到有,自然生髮,是香爐峰造化而產生的神奇效應,不是山間原本就有,而是有仙人香爐峰焚香而產生,蘊含神奇的想象,對自然由衷的讚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異曲同工。

“掛”,動詞,化靜為動,瀑布如白練,三千尺,直落人間,不是仙人所掛又何來?掛字,賦予瀑布靈動活潑生氣!

“落”,有高屋建瓴,勢若破竹之勢,不僅水形勢洶湧,而且聲勢浩大,彷彿聽得見瀑布九天傾瀉的聲響,水流洶湧激盪的震耳之聲。

全詩不著一“望”,但前三句都寫“望”,扣題描宏大之景,後一句是“想”,馳騁想象併發出感嘆,有形,有色,有聲,“萬里一瀉,末勢猶壯”,無不表現出詩人熱愛自然和豪放開朗的胸懷。


一綠浮芳

這次需要回答的題目是:有人說李白《望廬山瀑布》七言詩句中第五字最重要,第五字要響,怎麼賞析?

我們大家都知道,唐代大詩人李白所做的描寫廬山瀑布詩共有2首,內容也有所重複,第一首為五言古詩,第二首為七言絕句,這兩首都很著名,尤其第二首流傳極為廣泛,編入小學語文課本里面,可以說是耳熟能詳,這裡就不介紹第一首五言古詩了,我們著重看看第二首吧,還是從下面幾個方面入手吧,來一起看看吧,具體如下:

一、原文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二、註釋

1、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2、香爐:指香爐峰。

3、紫煙:指日光透過雲霧,遠望如紫色的煙雲。

4、遙看:從遠處看。

5、掛:懸掛。

6、前川:一作“長川”。川:河流,這裡指瀑布。7、直:筆直。

8、三千尺:形容山高。這裡是誇張的說法,不是實指。9、疑:懷疑。

10、銀河:古人指銀河系構成的帶狀星群。

11、九天:一作“半天”。古人認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層,九重天,即天空最高處。此句極言瀑布落差之大。

三、譯文香爐峰在陽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煙霞,遠遠望見瀑布似白色絹綢懸掛在山前。高崖上飛騰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幾千尺,讓人恍惚以為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人間。

四、寫作背景

這首七絕作於公元756年(唐玄宗天寶十五年)李白到廬山的夏秋之交。據《新唐書.李白列傳》記載:“安祿山反,轉側宿松、匡廬間”。安祿山反則在公元755年11月,李白是“竄身南國避胡塵”經金陵、潯陽到達廬山。據《廬山年表》所載:“公元756年唐玄宗天寶15年,李白遊廬山,隱於屏風疊”。

五、賞析

這是詩人李白五十歲左右避亂而隱居廬山時寫的一首風景詩。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反映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

第1句:“日照香爐生紫煙”。在陽光的照耀下,香爐峰(在廬山西北,形狀尖圓,像座香爐)就好像聳立於天地之間的巨大香爐,香爐裡冉冉升起了紫色的煙霧。該句詩人用一個“生”字,也是整首詩的第五個字,這個字極為關鍵,把煙雲蒸騰而上的壯麗景象寫活了,為下面描寫瀑布而佈置了神奇壯麗的背景,給渲染瀑布的氣氛而做出了很好的鋪墊。

  第2句:“遙看瀑布掛前川”。次句作者用一個“掛”字化動為靜,生動地寫出遙望中的瀑布如白練懸掛,激流奔騰的壯美圖景。

第3句:“飛流直下三千尺”。次句是從近處描寫瀑布。“飛流”表現瀑布噴湧而出,顯得氣勢恢宏。“直下”描寫了巖壁的異常陡峭險峻,也寫可水流湍急。“三千尺”是作者用了誇張的比喻方法,意在描寫山勢的險峻陡峭,水勢洶湧湍急。  

第4句:“疑是銀河落九天”。作者用這句話,用了誇張、想象的形容手法,進一步描寫了瀑布的雄奇氣勢。接第3句“飛流直下三千尺”,形容“飛流直下”的瀑布,讓人懷疑是銀河從九重天上傾瀉下來的一樣。這裡的一個“疑”字,憑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引人遐想,讓人有種亦幻亦真的感覺。

  這首詩極其成功地運用了比喻、誇張和想象,構思奇特,比喻巧妙,語言精美簡練而生動,氣勢恢宏,出神入化。


魏哥雜談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