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很集中,而歐洲封建社會較為鬆散呢?

鄧毅君

馬克思在概括歐洲歷史的演進時,提出人類歷史會經歷五個重要階段,即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以及共產主義社會。

馬克思基於歐洲經驗,將中世紀時期的以大小領主為權力中心,通過分封采邑領主來維繫等級秩序和效忠關係的制度概括為一種社會發展階段,即英文中的“feudal society”,直譯過來就是領地社會。

恰好中國也有與之相類似的社會發展階段,即周朝的分封制時期。這一時期形成了以周天子為最高權力中心,以天子、諸侯、卿大夫和士為主線的自上而下、層層分封的等級制度。周天子將土地和人民分封給他的子弟,眾王室子弟則成為諸侯,而嫡長子繼任為周天子。諸侯則繼續如法炮製,分封其子弟為卿大夫,卿大夫則繼續向下分封子弟為士。



但後來進入近代,日本先於中國瞭解到不少西方的思想文化,其中就包括馬克思主義。日本思想界遂將中國人的“封建社會”一詞用來翻譯其形式比較類似的歐洲事物“feudal society”。

再後來,不少中國知識分子渴望學習西方,而在1900年前後,他們之中的佼佼者紛紛東渡日本,企圖通過借鑑日本所譯介的二手資料來了解西方思想文化。就這樣,“封建社會”一詞又重新迴流到了中國,但所表達的概念卻截然不同。

上世紀,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並漸漸取得了主流思想的地位,而中國也沿襲了這一套人類歷史的發展分期,但這套分期理論在運用於中國歷史的過程中卻產生了不小的尷尬。

最大的問題就是:要是把中國的周朝算作封建社會,秦以後難道是資本主義社會嗎?如果不是,那2000多年中國都在幹什麼?



為此,中國的知識分子們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展開過論戰,提出過各種針對中國歷史的分期設想。後來新中國建立,需要寫歷史課本,為了化解這一尷尬,便將夏商周三代算作奴隸社會,因為夏商周三代的遺址以及出土的甲骨文中有不少證據表明這一時期統治者大量使用奴隸。而將戰國後期至1840年划進封建社會,由此“封建”一詞成為愚昧、落後和停滯不前的代名詞。

實際上,這種對於馬克思人類歷史分期的生搬硬套,有意無意地忽略了中國歷史獨立於歐洲經驗的發展模式。不過,馬克思並非沒有意識到亞洲的特殊情形,於是提出了“亞細亞生產方式”和“亞細亞社會形態”來試圖去概括“東方專制主義”的社會歷史圖景。

但其實我們還可以再提出一種假說,如果我們的西周屬於封建社會,那自秦以來2000年的專制社會形態能不能算是一種介於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之間的過渡狀態呢?眾所周知,西歐從中世紀走出來後,也曾經歷過一段時期的過渡狀態。那時候,各國君主也曾試圖兼併采邑,大搞中央集權,削弱天主教的影響,並大肆對外爭霸擴張。其中出現了不少著名的開明專制君主,如路易十四、彼得一世、腓特烈大帝等,他們都主張通過發展資本主義去武裝軍隊,根本目的是要加強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



實話說,他們的思路是不是和中國的專制君主很像呢?胡說八道而已,歡迎大家不吝賜教。


達摩說

如果你看看歷史。你就知道中國古代為了建立中央集權,是走了一條多麼坎坎坷坷曲曲折折的路。

1.秦統一六國是建立在商鞅變法的基礎上。商鞅變法的核心就是獎勵耕戰,一句話就是要把秦國變成一部戰爭機器。商鞅變法,嚴重的觸動的貴族的利益。於是乎商鞅最後不得善終。但變法的成果保留了下來。楚國的吳起變法,變化沒有進行下去,吳起身死。

2.經過歷代先君的努力,秦國終於統一了六國。之後就是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做出了非常多的開創性的工作。然而歷史的改變不是一下子就完成的。秦二世而亡。

3.楚漢爭霸時。項羽天生的就認為:分封制是很正常的,而自己當霸主。而劉邦最終一統了天下。漢朝的統治吸收了很多秦朝統治失敗的經驗教訓。比如說輕徭薄賦。另外在漢武帝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儒家思想來統一思想。到了東漢的時候。更是實現了儒生與官吏的統一。

4.從漢武帝之後。面臨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豪強社會,世家大族。皇帝是通過官僚體系來進行統治的。而那時只有豪強世家才識字,才擁有做官僚的能力。而東漢的光武帝劉秀,就是在豪強世家的支持下稱帝的。這一路演化下去。經歷了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一直到隋唐。皇帝都要依賴於豪強世家的支持才能統治穩定。皇帝的權力受到了很大的侷限。於是乎,皇帝就要另闢蹊徑,於是從隋朝開始進行了科舉制。科舉制的本質其實就是皇帝從民間寒族中找到可用之才進入官僚系統,減弱豪強世家的實力。而寒門子弟無根無基,更加的仰賴於皇權。

4.宋以後基本到了平民社會。能夠與中央對抗的豪強世家基本上消失了。此時的科舉制也很發達。形成了士大夫與皇帝共治天下的局面。元明清基本上延續了統一。沒有再出現大的長時間的分裂局面。

整個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核心是官僚體系。官僚體系的人才從哪裡來?官僚體系的人才怎麼培養?培養的時候用的是什麼思想?

官僚體系,統一的文字,儒家學說,科舉制,中國的科舉制也是一個不斷升級的過程。

其實我們看看歐洲。古羅馬時期,歐洲曾經統一過。地中海都成為其內海。但之後一直處於碎片化的過程中。歐洲封建制一直存在。與之相伴相生的貴族也一直存在。直到一次大戰之後,很多貴族的犧牲。才讓平民有冒頭的機會。貴族是極大的阻礙統一進行分裂的因子。

歐洲的古語言是拉丁語。但在之後歐洲的語言碎片化了。每個民族使用的語言不一樣。這也嚴重的阻礙了統一。

這一切造成了。統一本來就很難。但統一之後又很難守得住。如果再統一起來,各種阻礙因子又很多。今天的西班牙的加泰羅尼亞、英國的蘇格蘭,本來都已經統一了,還一直要鬧分裂。

總之,歐洲與中國是這兩個完全不同的道路上演化的結果。


春眠秋夢

咳,這問題回答過很多遍了。再重申一遍:歐洲小國是幾百、幾千、幾萬平方公里分裂的城邦國家,而中國是一個1000多萬平方公里的大一統國家,兩者不具備可比性。非要將大唐和春秋時期的小國來比,或者把現在的中國跟中亞的小國來比,這是不科學的。

歐洲國家風俗文化、語言基本一致,各種歐洲語言拿漢語來比較就是閩南、四川等各地方言,只是時間長了,又刻意追求不同,才有了今天的變化,說白了其實他們應該是一個國家。自羅馬帝國解體以來歐洲就處在長期分裂的狀態之中,現在的歐洲其實是大國分裂後的現象。

一個小公司,老闆一眼望過去大家狀態都在視線內,搞各種制度只能增加內耗,得不償失。如果是一家上萬人的跨國公司,老闆和你很可能隔著整個歐洲和大西洋,那麼就需要各種量化指標來考核你。明白了吧?不要自卑,更不要將只有幾個縣大小的歐洲小國和我們大唐、大明來比,我們強大時,他們來進貢都未必看得上。我們僅僅落後了200年,不要妄自菲薄,把本來很不堪的歐洲小國比的我們一無是處。把歐洲小國羨慕、景仰的漢唐看的那麼低人一等。


所以然者

所謂封建社會這個名詞是翻譯品,是指歐洲分封君主制同時期的世界時間段,當然,如果當初命名的時候叫狗屎社會,那麼現在管那個時間段叫狗屎社會也不會有人提出異議。

首先,中國也是從分封制走過來的,夏商周實行的都是分封制。君主專制政體是從秦代始皇帝開始的,作為一代雄主加(我估計是)強迫症患者,書不同文,車不同軌,秤桿都不一樣長是不利於剛剛建立統一國家施政的,尤其是雖然版圖統一,但是六國民心未穩的時代。始皇帝以身犯險進行改革,估計暗殺絕不僅僅是從丘上滾下的那一塊大石頭(往往改革者都會經歷很多險境吧)這種改革是以一人之決心推下去的,始皇帝很幸運,他成功了,雖然沒有達到他推行改革的基本目的——讓大秦江山千秋萬代,但,他成就了中華幾千年的統治傳統,那就是,以一人之決心領導國家,其他任何力量都是輔助;以一人之家族為貴族,其他任何家族要想染指權力和土地,必須毫無雜念的成為打工仔。後世對他的制度添磚加瓦,逐漸形成了中國的君主制度。

歐洲沒那麼幸運,也可能是歐洲君主比較懶,或者並沒有強迫症,沿用分封制度和對分封制度進行各種改革,結果還是分封制度。隨著生產力發展,想整和各地勢力也就愈加困難,當社會年輕時不去整和,當社會不再年輕,中央也就沒有力量再去整和了。有些君主也有強迫症,但是下場卻都很慘。

另外,整個中世紀的教權下,強大的教權持有者也不會任由世俗君主去整和,否則,誰是老大這個問題將變得很嚴重,你要是不服從我誰來制衡你這個問題也很嚴重。


百草仙

這可能是兩者體制和信仰不同。

在歐洲,除了封建帝國外,民眾還有信仰,都信奉基督教。按基督教教義,實行一夫一妻制,受到教皇管控。所以,無論皇帝、平民,你只能有一個妻子,其他的,只能是情人了。歐洲封建國家,實際上受教皇、皇帝二元統治,因而鬆散。

中國古代,則只有君主(皇帝)統治,沒有其他權力制衡。所以,在中國古代社會,許多宗教雖然有發展,卻不能完全普及。這就是中國王朝,鞏固強化中央集權的結果。


憤怒野虎

小時候笨,居然相信了魯迅說的"中國人太奴性"之名句。長大閱歷多了,思考多了,才明白中國根深蒂固的集權制度,並不是中國人太奴性而是領導們太德性。咱華夏有一樣絕對得天獨厚,這就是高山大漠太平洋的天然地理屏障,在沒一個外敵威脅的環境下,你說君王們最關心啥子事情?據說除了馭民的《論語》,還有一部馭官的《商君》,讓老百姓講道德,讓眾愛卿學英雄,上上下下統一了,聽話了,祖宗基業一定千秋萬代。


普凡4

首先是地理和自然環境原因,歐洲海岸線漫長,半島島嶼眾多;阿爾卑斯山把大陸隔離分區;現在的德國地區古代是黑森林,這些使得控制整個歐洲變成很複雜的事情,只有羅馬帝國實現了,但是還沒有控制全部歐洲。中國偏安一隅,北部,西北,西南都是高大山脈,阻隔了外部勢力的進入;華北華東都是平原,容易形成集權政權。

其次,政治宗教方面,歐洲和中國完全不同。

中國實行的是宗法制,重祖宗重傳承不重信仰,宗教沒有佔據統治地位,即使有那也有滅佛運動。西周開始就破除了鬼神靈崇拜。

歐洲基督教的影響確實是非常深遠。基督教實質上控制了整個歐洲,教會控制力遠強於君權政權。

羅馬帝國分裂後,不但政權分裂了,教會也分裂了,要獲得更大控制權,就要整合更多資源,眾多的民族,多樣的宗教,不同的文化。在中國這個問題比較簡單,誰最強,誰老大,不服從就滅亡。

再次,文化方面。由於以上原因,中國形成了先進強勢保守有向心力的文化,比周邊民族、國家都先進,都難以對抗。歐洲又遇到宗教改革,反而是越來越分裂,直到近代依然。


納百川肉穿腸

竟然還有人扯到地理環境的因素上…真的是夠了…

首先解釋一下封建這個詞,封是封國,分封土地,建是建國,建立政權和軍隊。

第一個原因,歐洲的封建社會是層層分封,下層領主只效忠於他的直接封主,而不是對最高級別的國王負責。

第二個原因,中國自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就不是一個封建社會了。是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專制主義社會。

第三點,反駁提問者。封建社會都很鬆散,特別是中後期,時間久了一點,中央無法對地方封國進行有效的節制。比如商周和春秋戰國,漢朝的七王之亂,清朝的三藩。


油膩小生com

中國古代的專制時期稱為帝制時代比較合適,封疆建國在中國的帝制時代已經儀式化了,那些親王貴族們並不是真的領有土地。嚴格意義上,中國的封建時代只有西周和春秋前期,只有這個時代中國才和歐洲一樣是實際的封疆建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