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合作社搞不起來?4招教會你搞定!

合作社發展的速度可謂是電光火石。

很多朋友諮詢怎麼辦合作社?這個咱們在前幾天的文章中已經講過了,不知道的朋友可以翻看前幾天的文章。今天想和大家說一說的是,成立了合作社,但人聚不起來,發展不起來怎麼辦? 怎麼讓社員信服呢?

中國合作社搞不起來?4招教會你搞定!

1

方式一:入社前期考察

合作社雖然是農民自己的組織,但想要加入也需要滿足章程裡對成員的要求。想要發展,在前端把控入社的農民條件非常重要。臺灣的農會對一般會對要求入社的農民,設定為期半年的考察期,在考察期會對準社員進行各種形式的教育和宣傳,例如參觀、體驗、會議交流與學習等,宣傳的內容包括農會的性質、宗旨、文化,會員的權利與義務等。合作社的發起人,為了能夠挑選優質成員,可以在章程裡設定對準成員的考察標準,從源頭把關成員質量。

2

方式二:入社以後教育

農民入社以後,要對成員進行各種類型的教育,包括農業技術、合作社的性質、宗旨和功能,成員在本社中的權利,以及必須履行的義務,合作社的人文關懷,比如關愛老弱病殘,開展各種社會公益,社員之間的互幫互助等。教育的內容涉及廣泛,包括生產技術、政策方向、市場信息、合作社的企業文化等,通過教育把成員的情感和思想與合作社緊緊聯結在一起。

3

方式三:獎勵與懲罰

對於優秀的成員,合作社要給予公開化的獎勵,包括榮譽、物質兩方面,讓其他成員知道什麼行為是本社鼓勵的,影響更多的人效仿;對於不遵守合作社章程的成員,要予以警告、留社查看、開除等多級別的懲罰,並在公開場合予以公示,這有利於對不合格的成員形成正式而強大的改正壓力。

4

方式四:設定長期合作機制

社員與合作社的交易是合作社發展的基礎,鼓勵這種交易需要合作社合理設置長期合作機制。一方面,要通過綜合化的服務把本社成員綁定,不交易就不為他提供其他服務,讓其得不償失;另一方面,可以在每年的盈餘中,提取一定比例的“信用基金”,本年不發放,第二年交易完成之後才發放,第二年的交易又形成新的“信用基金”。這樣就通過“後付”的方式,讓成員永遠跟著自己走。

合作社的管理其實比公司要難很多,農民的事情更不是簡單的活,合作社的領導者要想取得組織的成功,管好農民的人、農民的事,確實需要花費一番心思。但是,只要肯動腦筋,懷揣一顆熱愛三農的心,道路雖然曲折,前途必然是光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