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打造中國“專屬芯片”,高通還欲入局人工智能

大部分人對於高通的印象,一定會是智能手機上那些處理器,以至於不少人會認為高通只是一家做芯片的公司,這個印象是準確的,但又不完全準確。

5月24日,高通在北京舉行了人工智能創新論壇,這裡釋放出了兩個信號:第一,中國市場對於高通的重要性越來越高;第二,人工智能是高通接下來的主要目標,也可以說是高通亟需補的課。

除了打造中國“專屬芯片”,高通還欲入局人工智能

整場活動,人工智能是絕對的主角,外界關注的高通家族新成員——驍龍710如期而至,這是驍龍 700 系列第一款移動平臺處理器。

驍龍亮相新成員,定位精準

全新的驍龍 710 採用了 10nm 製造工藝。CPU 方面,驍龍 710 採用了與驍龍 845 一樣的第三代自主架構,基於 ARM Cortex-A75 的 Kryo 360 打造,包括 2 個 2.2GHz 大核、6 個1.7GHz 小核,總計 8 核心。

除了打造中國“專屬芯片”,高通還欲入局人工智能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的驍龍710採用了三星最新的二代10nm工藝製程,所以在功耗方面有很大的改良。在拍照和錄像方面,驍龍 710 的 Spectra 250 ISP 可以進行更高效的多幀降噪,弱光下的拍照效果應當能獲得很好的提升,同時還可錄製最高 4K 超高清分辨率的視頻。

總體來看,驍龍 710 的整體性能介於驍龍 660 和驍龍 845 之間,這顆處理器將會給 2018 年的中端機型接近旗艦機型的體驗。

但其實更值得聊的是,這款芯片的定位。

除了打造中國“專屬芯片”,高通還欲入局人工智能

在經過幾代的升級以後,驍龍8系越來越有旗艦的樣子了,這不僅體現在性能上,更重要的是價格——目前在售的搭載驍龍845的手機,最便宜是2999元的黑鯊,其餘機型都是3打頭,這和去年國產驍龍835機型普遍集中在2500元檔拉開了明顯的差距。

驍龍660是退而求其次的選擇,但是定位上肯定夠不上旗艦了。可以這麼說,現在在2000~3000元這個價位上,找不到一款合適的芯片。

這就是目前驍龍處理器的現狀了,下游廠商們缺一款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芯片,來完善產品佈局。

於是,夾在6和8中間的驍龍7系列來了。

除了打造中國“專屬芯片”,高通還欲入局人工智能

這是典型的下游廠商倒閉上游供應鏈的結果。對於芯片來說,已經從賣方市場過渡到了買方市場,廠商們也已經過了“我造什麼,你用什麼”的階段,轉向了“你需要什麼,我給你造”。

目前高通最大的客戶群還是來自於中國,而中國廠商最擅長的就是“卡定位”,驍龍660嚐到甜頭以後,就需要趁熱打鐵,穩固住2000~3000元這個價位。說得再直白點,就是一款“中國市場定製版”芯片。

AI大潮,高通入局

如今,AI是大趨勢,這決定了未來的話語權。華為和蘋果已經從AI中嚐到了甜頭,最直觀的體現就是圖像識別方面。

整場大會,意識到了危機的高通都是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甚至把其提到了和5G同等的戰略高度。這主要是因為相較於競品,驍龍芯片在AI上是不如其性能那般領先的,845相較於835的性能雖有提升,但其架構依然略顯傳統,它的內部並沒有專門處理AI的單元(麒麟970在SOC上集成了NPU,蘋果A11也有專門的神經網絡引擎)。

除了打造中國“專屬芯片”,高通還欲入局人工智能

相比過去飄忽在雲端的人工智能,高通此次更加強調人工智能向終端測的發展。在最靠近數據源的位置,對雲端的大數據進行處理和補充。而在終端測,需要依靠用戶和設備使得人工智能受到訓練、執行和推理。

此次發佈的驍龍710依然沒有使用獨立的神經網絡單元,而是延續了過去的方案。不過官方表示,相較於驍龍660,驍龍710 AI性能提升了最高2倍。具體數據有待後續實測,但單從芯片設計來看,高通還是有些保守了。

除了打造中國“專屬芯片”,高通還欲入局人工智能

高通還在會上宣佈成立 Qualcomm AI Research 實驗室。高通在會後接受採訪時表示,這個實驗室聯合了高通在美國、中國、荷蘭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眾多 AI 人才,並不是一個只針對特定市場而建立的。

此外,物聯網和自動駕駛也是高通除了人工智能之外,另兩個愈發重視的領域,他們又都需要 5G 做支撐,而佈局 5G 的能力高通也具備。

如此看來,高通或許早已不是那個印象中只會造芯片的高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