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4位小孩中至少1位是受害者,孩子的这件事你知道吗?

近日,来自浙江温岭的王女士,把对自己进行长达10年霸凌的校园施暴者送进了监狱。


26岁的王女士,从2008年考入高中开始,就不断遭受校园霸凌,被同学孤立排挤,被骂成“整容女”、“炫富女”、“神女(意为娼妓)”,甚至遭受肢体暴力……


每4位小孩中至少1位是受害者,孩子的这件事你知道吗?

无时无刻的侮辱和霸凌让王女士感到绝望,随之而来的抑郁、厌倦的情绪使她的成绩从班级前五跌落到谷底,最后不得不参加高考复读,但也只考上一所普通大专。


自此,王女士的人生为之停顿,多年后仍生活在阴影之中,校园霸凌彻底摧毁了她的人生。直到去年,决定拿起法律武器,将一名带头恶意攻击她的蒋某告上了法庭。


王女士的胜诉令人欣慰,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如她一般有勇气站出来捍卫自己,甚至敢于直视过去的人,实在太少了。


每4位小孩中至少1位是受害者,孩子的这件事你知道吗?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曾在2016年发布一份《校园霸凌报告》,根据这份抽取全球18个国家10万年轻人人的样本数据显示,全球学生中平均每4个学生就有1个曾经遭受过校园霸凌


人生无法重来,对许多孩子来说,校园霸凌是他们生命记忆中,一段无法磨灭又难以启齿的伤痕。大多数人带着伤痕蹒跚上路,但也有许多人的生命再也回不来。

自杀,成为了他们对抗校园霸凌的方式

因为活在对霸凌的恐惧中,他们选择放弃了自己的生命,自杀,成为了许多孩子对抗校园霸凌的方式之一


2014年,11岁的美国小男孩Michael Morones在自己的房间上吊自杀,当他被妈妈发现时,已经没有了呼吸。


每4位小孩中至少1位是受害者,孩子的这件事你知道吗?

让这个原本活泼开朗的小男孩自杀的原因,正是校园霸凌。

在学校里,因为是动画片“小马宝莉”的粉丝,Michael便在一次课堂上,向同学们介绍小马宝莉,他说“我爱小马宝莉,因为它讲述了勇敢、善良与友爱”。

然而,同学们却不理解,他们只觉得小马宝莉是女孩才喜欢的动画片,男孩子就应该喜欢变形金刚、蜘蛛侠,“一个男孩子喜欢小马宝莉真是变态”。

从此,同学们在校园喊他同性恋,有机会就取笑他、排挤他甚至孤立他。这样的日子让年幼的Michael无法承受。最终,他极端地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每4位小孩中至少1位是受害者,孩子的这件事你知道吗?

因为一部动画片被嘲笑,这在校园霸凌中实属罕见。人们难以想象,本应在天真烂漫年纪的小男孩,到底承受了多大的压力,以至于对生命都失去了希望

Michael的悲剧,引起了全美社会的极大关注。很多人在社交网站发起支持Michael、反对霸凌的行动。小马宝莉的粉丝们,制作了大量图片,用各种语言表达对Michael的支持。

但是,他一直没能真正醒来。

每4位小孩中至少1位是受害者,孩子的这件事你知道吗?

生活在霸凌阴影下的孩子,他们受到的精神创伤,显然远远超出了我们对美好童年的想象

。同样的事情,在国内也在发生。

今年一月,广西北海合浦县公馆中学初一女生陈琪琪(化名),从学校综合教学楼纵身跳下,后坠楼身亡。


然而,在老师和家人的眼中,品学兼优的陈琪琪一直是“学霸”般的存在,成绩年级第一、学校合唱指挥、三好学生、英语出众…这样的孩子怎么会想到轻生?


每4位小孩中至少1位是受害者,孩子的这件事你知道吗?

所有的悬念,直到陈琪琪的家人翻看她留下的遗书、夹在作业本的纸条、课本上的只言片语,甚至手臂上的字迹,才被解开


一切线索都把死因指向了校园霸凌。


从事发现场的照片可以看到,陈琪琪的手臂上有两处非常明显的字迹,一处用黑色中性笔写着“余罪、心碎”等字样,另一处还有红色中性笔留下的“无信之徒”和一个符文样的印记。


在警方归还家属的遗物中,母亲从女儿的课本上,看到了孩子遭到校园欺凌的诉说。


每4位小孩中至少1位是受害者,孩子的这件事你知道吗?

在夹杂在遗物中的一张纸条上,还写着这样的内容,“下课后,六楼等你,不见不散”。


更可怕的是,翻开琪琪的语文课本,同学留下了密密麻麻的恶毒字句,让人看了心里发憷:


“你替她们背黑锅,被她们侮辱,被打,被骂!”

“我是欠你钱了,还是吃你家大米了??针对我?啊!”

“何必呢,活得这么累,都是一个宿舍,真当我不知么,在背后说我坏话?可笑!”

“离开这个宿舍”……


每4位小孩中至少1位是受害者,孩子的这件事你知道吗?

与此同时,陈琪琪给父母、姐姐、同学等人各留了5封遗书。一封给朋友的遗书上,她这么写道:


“最悲哀的是什么,莫过于你连自杀的想法都说出来了,却没人信。”


精神上的无奈,心理上的溃烂终有决堤之时。


在给父母的遗书中,她写道:“爸妈,对不起,我不孝”。这位心思纤细的花季少女,显得优秀而又懂事,当她想要与世界诀别的时候,一定是觉得很累了吧。



但我们多想在这些孩子选择自杀之前,轻轻抱住他们的肩膀,对他们说:为什么我们要为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呢?你值得享受一个美好的环境,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


因为那些人而死,不值得。

刺伤19名孩子的他说“要么忍、要么狠”

人们通常以为,会遭受校园霸凌的只有那些弱小、自卑、有缺陷的孩子,但事实并不如此。


各方面优异的孩子同样会遭受霸凌,而这种霸凌也往往更加隐秘而高级,但产生的伤害并没有因此减少。


在2017年1月,拥有亿万观众的《最强大脑》节目,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布了一则“孙亦廷移民”的消息,在家长圈引发轩然大波,形成一万多转发,近5000条的评论。


每4位小孩中至少1位是受害者,孩子的这件事你知道吗?

文章中说道:


备受观众喜爱、与机器人大战打成平手的“听音神童”孙亦廷,因为对声音有着过人的天赋,被同学当做异类对待,每天都遭受推搡和强拿学习用具。得知他在学校被欺负,孙爸爸曾向学校反映,却没有引起学校重视。在孙亦廷上节目之后,他遭遇的欺凌更加变本加厉。无奈之下,孙爸爸卖掉学区房,带着孩子移民国外。


孙亦廷的父母可以通过移民,为孩子选择逃离,但大多数人则无尽地沦陷在遭受霸凌的深渊。


在校园霸凌这件事上,时间并不能冲淡一切,有的人即使人到中年,也仍然无法忘记童年时霸凌留下的阴霾。


每4位小孩中至少1位是受害者,孩子的这件事你知道吗?

英国一项覆盖25万儿童和青少年对霸凌调查报告显示,接近一半的人都经历过霸凌,而早年经历过霸凌的儿童,到青春期时出现自残行为的比例,比没有受过霸凌的同龄人高出3倍


英国国家儿童发展研究的研究小组发现,相比起那些没有类似遭遇的同辈,曾经在童年时期遭受过霸凌的孩子不仅对于自己现在的生活更加不满意,并且对未来也更为悲观。


虽然研究者还未搞清,为何童年的霸凌会在成年后对心智、体能和认知健康都持续性产生影响,但研究者猜测:


第二种可能是,一个人一开始遭受到霸凌伤害,将带来更多来自同伴或成人的伤害,霸凌行为制造了一个持续一生的受害循环,几乎影响到生活的所有领域。


一项有数据支持的研究显示,幼年期遭遇过虐待、疏忽的儿童,年长后变得攻击性强、精神出问题、欺凌他人或被他人欺凌的可能性要比其他儿童大得多


而这项研究结果,也解释了近期发生在陕西米脂的一起校园恶性砍人事件。

每4位小孩中至少1位是受害者,孩子的这件事你知道吗?

4月27下午六点十分左右,一男子在校门口蹲守,等到学校放学时,拿他手持匕首朝着汹涌的人群冲去,一顿乱捅乱刺,导致19名学生被刺,其中9人身亡。


据犯罪嫌疑人,今年28岁的赵某某交代,之所以在校门口拔刀相向,是因为十多年前他也曾在米脂高中上学。那时,他曾遭受过同学的霸凌,于是记恨学生,心里留下了创伤。



每4位小孩中至少1位是受害者,孩子的这件事你知道吗?

听完这样的理由,这场弱者的反噬让所有人震惊、愤怒,也阵阵心寒。

童年被霸凌的伤痕,如梦魇般追随着,影响着他的行为模式、人际关系,最终出塑造了一个反社会人格的恶魔…

人们怎么也无法想到,曾经在校园中“忍受”霸凌的被害者,竟然在十多年后用这种以暴制暴的方式,成为了一场凶杀案的施害者。

房间里的大象

然而,让许多人不解的是,为何从美国男孩Michael,到广西女孩陈琪琪,这些孩子所遭受的痛苦却无人知晓呢…


遗憾的是,一部分原因是,校园霸凌仍然被许多家长当做同学间的小矛盾,或者认为校园霸凌只是个别案例,不会降临到自己孩子的头上。当父母长期忽视孩子的真实感受,便成为了阻碍亲子沟通的一道屏障。


与此同时,社会、学校、家庭是孩子成长中的铁三角环境,来自这三者的关怀对被霸凌的孩子无比的重要。在孩子的眼中,父母和老师是他们遭遇霸凌时唯一的依靠,但当孩子“告状无门”,这恰恰成为了霸凌者可钻的空子。

每4位小孩中至少1位是受害者,孩子的这件事你知道吗?

在那篇《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文章中的母亲说: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不仅因为他们没有自我保护能力,还因为他们对作恶毫无自控能力。你不告诉他那是恶,他能把别人逼死,你不告诉他要反抗,他能被别人逼死。


从去年延庆二中校园霸凌事件,北京中关村二小校园欺凌时间,再到今年初中学霸跳楼自杀,可以说校园霸凌从未走出过公众的视线。


在学校里,老师和家长眼中“没什么大不了”的小事,却成为了埋藏在孩子心中的一颗定时炸弹。当霸凌从来孩子的原始之恶中产生,继而在成年人的忽略中逐渐蔓延。

校园霸凌的辐射至深,危害之广远比我们所以为的要广泛与频繁。

每4位小孩中至少1位是受害者,孩子的这件事你知道吗?日剧中,有同学和班长说了霸凌的事,班长却要他自己去和老师说


在英文中有一句谚语,叫做“房间里的大象(The Elephant in the Room)”,意指所有那些触目惊心地存在却被明目张胆地忽略甚至否定的事实或者感受。


存在于校园中的霸凌事件,则正如这匹“房间里的大象”。


校园欺凌永远不只有欺凌者和被欺凌者,所有的旁观者和那些明明可以施救、伸出援助之手却选择视而不见的人,都是校园欺凌最大的帮凶。


因此,控制校园霸凌,除了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学校家长的重视与支持,更重要的是给予孩子心理的沟通与关怀。


马丁·路德金说,历史将记取的社会转变的最大悲剧不是坏人的喧嚣,而是好人的沉默。

恶人的劣言坏行固然可憎,但好人的沉默与视若无睹的更会让孩子感到无助。

每4位小孩中至少1位是受害者,孩子的这件事你知道吗?

参考文献:

https://www.usatoday.com/story/news/nation/2014/04/14/boy-suicide-attempt-my-little-pony-bullying/7712843/

https://mp.weixin.qq.com/s/iZBTNU6wOwrkHtcJgDpEqg

https://zhuanlan.zhihu.com/p/36084751

http://www.guancha.cn/Education/2017_01_23_390994_s.shtml

https://mp.weixin.qq.com/s/W4wnzoEwNUaOj33JM6kLtA

每4位小孩中至少1位是受害者,孩子的这件事你知道吗?

你遭遇过校园霸凌吗?


家长口袋以择校为入口,网罗真实家长的经验智慧,直击子女教育过程中存在的普遍痛点,为当代家庭培养综合实力人才提供解决方案。欢迎大家关注家长口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