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意欲調查華為,對中貿易博弈再度加碼

4月25晚間,《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稱,美國司法部正在調查華為公司是否違反了美國政府針對伊朗的出口禁令。至於美國司法部的調查進度,以及具體的調查內容,目前尚未可知。

《華爾街日報》的消息並非空穴來風,美國對華為虎視眈眈已經很久了。消息傳出後,美科技股遭拋售,納指一度跌1%。這從側面證實了我此前文章中的結論:中興事件並非孤立的、單純的商業事件。

美國政府對華為百般刁難早已不是新鮮事

在此之前,美國政府已是對華為百般刁難。如阻止美國移動運營商與華為合作,華為希望通過美國移動運營商AT&T在美國銷售智能手機,為了此次合作,雙方前後接觸了一年左右的時間,都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並計劃於CES展(國際消費電子展)上正式宣佈達成協議的消息,結果遭遇臨時變卦!AT&T被迫放棄與華為的分銷協議,不在美國售賣華為智能手機Mate 10 Pro。

美意欲調查華為,對中貿易博弈再度加碼

1月30日,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稱,美國最大的運營商Verizon也終止了所有華為手機的銷售。

3 月 22 日,美國最大的電子產品零售商百思買(Best Buy)已經停止從華為採購最新款的手機,並將停止銷售華為的產品。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的說法稱,百思買將在不久之後正式決定中止和華為的合作關係。

3月24日,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簡稱fcc)正在考慮出臺一項新規定,該規定將阻止小型和農村移動運營商使用華為和中興等中國製造商的電子產品。如果這些運營商不按規定使用了這些電子產品,那麼他們將無法獲得聯邦補貼。

在此次的司法部調查之前,華為還接到了美國商務部和財政部的行政傳票,也是關於出口禁令方面的問題。

上述限制性舉措,也造成華為在美國市場的業務範圍愈發窘迫。華為在不久前結束的年度分析師峰會上表示:美國市場或不再是其全球戰略的一部分。

華為可能正在籌劃輕裝撤退。

利益博弈,新一輪產業佈局開戰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特朗普政府表示,以華為領軍的中國通信設備商的崛起對美國在未來移動通信市場競爭中的領導地位構成了威脅——尤其是在5G領域。

美意欲調查華為,對中貿易博弈再度加碼

5G不僅代表通信,還關乎未來的物聯網。5G時代,除了對用戶體驗速率、連接數密度、流量密度、時延、峰值速率、移動性等方面均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時,連接需求正在從人與人之間的通信擴展到了人與物、物與物之間。萬物互聯將創造一個前所未有的萬億級新市場。

美意欲調查華為,對中貿易博弈再度加碼

3GPP為5G定義了三大應用場景,分別為:(1)eMBB:3D/超高清視頻等大流量移動寬帶業務,從4G的100Mbps為單位,5G可高達10Gps,比 4G 快達100倍;(2)mMTC:大規模物聯網業務,5G網絡將能容納更多設備連接、同時維持低功耗的續航能力;(3)URLLC:如無人駕駛、工業自動化、遠程醫療等需要低時延、高可靠連接的業務。

在5G領域,華為在標準和商用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被看作中國引領5G技術發展的標兵和國人的驕傲。

一方面,華為最先推進物聯網發展的標準。2014年5月,華為提出了窄帶技術NBM2M;2015年5月融合NB OFDMA形成了NB-CIOT;7月份,NB-LTE跟NB-CIOT進一步融合形成NB-IOT;2016年6月,NB-IOT在3GPPR13中正式凍結。NB-IOT因為超強覆蓋、超低功耗、超低成本和超大連接的特性,特別適合物與物之間的溝通需求,該標準也被看作是5G商用的前奏和基礎技術。

另一方面,華為主推的PolarCode(極化碼)方案被國際無線標準化機構3GPP,確定為5G eMBB(增強移動寬帶)場景的控制信道編碼方案。也就是說,在5G eMBB場景上,華為Polar成為了控制信道上行和下行的編碼方案,而數據信道的上行和下行短碼方案則歸屬高通LDPC碼。雖然華為這次的"勝利"並不代表其就此拿下了5G時代,只是在其中一個應用場景的一個編碼方案被採用,後續還有URLLC場景和mMTC場景的信道編碼方案的鬥爭,但是此次Polar碼的採納為華為後續的發言權打下了根基,意義非凡。

前不久,華為在分析師大會上正式公佈了其5G的路線圖。華為輪值主席徐志軍表示,華為的5G策略是先上家用的商用5G無線路由器CPE,然後是5G無線WiFi產品,可用於驗證5G手機基帶,最後是搭載集成5G基帶Balong的麒麟990首款5G智能手機,預計該機發布時間為明年下半年。命名很有可能是Mate30。

基於此,美國表達了對中國參與其聯盟國5G網絡建設的焦慮。上個月,美國極力勸說澳大利亞在建設5G網絡的過程中避免使用華為的設備。

據報道,美國國會眾議院負責情報委員會的共和黨議員康納威(Michael Conaway)日前表示,包括華為和中興通訊等中國電信設備製造商,將給美國政府和其他情報合作國家(包括澳大利亞)的通信,造成"嚴重的國家安全危險"。

康納威對《澳大利亞金融評論》表示:"由於'五眼聯盟'國家之間的高級別情報共享,我擔心華為或中興通訊在任何成員國的出現,將會對我們的協調合作,以及美國國家安全造成嚴重危險。"

"五眼聯盟"是美國英國為核心的情報共享和監聽聯盟,包括了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五個國家。但是實際上,英國、加拿大等國的電信運營商,均使用華為設備建設了通信網絡。

美意欲調查華為,對中貿易博弈再度加碼

澳大利亞媒體指出,有關華為公司的爭議將讓澳大利亞特恩布爾總理和政府陷入兩難的境地。特恩布爾不僅需要維護好第一號安全聯盟美國的關係,同時也需要維護和澳大利亞最大貿易伙伴中國的關係。澳大利亞內政部部長Peter Dutton也將面臨一個關鍵的決策,即是否對私營電信市場進行干預,"命令"沃達豐、澳洲電信等運營商是否可以使用華為公司的設備和技術建設5G網絡。Painter表示,5G網絡帶來的安全風險,不僅僅是監聽或是採集信息,它可能引起大面積的社會擾亂,"5G不僅僅有關通信,它也是物聯網和其他事物的一個平臺。"

美再向華為開炮,輸贏已現端倪

恰如美國對中興的禁令一出,中興的主要供貨商Acacia和Oclaro兩家公司股價隔夜就分別下跌近36%和15%。

如果美國政府要求美國企業對整個中國市場採取芯片禁售措施,遭受損失的不只是中國。Skyworks是一家美國製造射頻芯片的企業,並且對中國市場的依賴程度很高,2017年Skyworks在中國地區的銷售額佔全球總銷售額的八成以上。如果不向中國輸送芯片,類似這種企業的業績就會大幅度跳水。

華為在美的合作伙伴同樣也高興不起來,數據提供商IHS的分析師斯特凡納·泰拉爾指出,美國運營商對政府不準使用華為設備感到不滿:他們大多數都瞭解華為設備並對其印象深刻。美國第三大通信運營商Sprint的日本母公司軟銀的創始人孫正義很早就是華為設備的粉絲;美國GSM網絡運營公司T-Mobile的母公司德國電信使用華為設備;AT&T在其墨西哥網絡中也使用了華為設備。

非此次事件直接參與方——日本的焦灼

而在2017年初,華為的日本東京研發中心設立。這一研發中心和日本的企業和研發機構進行合作,共同研發物聯網、下一代5G移動通信等技術。

美意欲調查華為,對中貿易博弈再度加碼

對於日本政府來說,要想跟上5G時代的步伐,就需要與華為這樣的企業合作。更不必說,在此後的物聯網時代,日本還需要更多的好企業參與其中。日本政府已經設立了"物聯網加速聯盟",來推進物聯網領域的技術標準化和開發。顯然,日本公司也需要和華為、蘋果這樣的海外科技企業建立技術研發聯盟。

對於華為來說,日本不僅是其智能手機和通信設備的銷售市場,也是虛擬現實等諸多領域的研發中心。同時,2020年東京夏季奧運會將會成為5G移動通信的試驗場。

在這個問題上,日本政府與華為原本是雙贏關係,這正是全球化時代開放經濟帶來的好處。正因為如此,截止目前,日本政府並沒有設立法規限制企業採購。如果真的要搞"畫地為牢",日本政府能夠備選的選項也十分有限。

面對這種局面,日本政府很是尷尬。要跟從美國的步伐?日本就可能失去5G時代的重要技術支撐,而美國顯然不會為日本彌補這一重大損失(說不定還會樂見其成)。要是不跟從美國,又有可能受到美國的政治和外交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