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民居退場,瓦片藝術就只能消失?

片瓦之地

心神往之

更把閒情堅耐著

明年花秘屋簷齊

舊民居退場,瓦片藝術就只能消失?

瓦房,是中國傳統民居建築,體現一種素雅、厚朴、寧靜之美,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在當代建築中,瓦片與不同材質重新組合,斑駁錯落,亦可達到理想的效果。

舊民居退場,瓦片藝術就只能消失?

幽巷煙起,青石留細雨。

粉牆黛瓦,垂淚欲滴。

身披蓑笠,搖櫓引歌。

珠落碧盤起漣漪。

院落深深,花紅青苔綠。

長廊亭榭,古來稱奇。

輕弄紙扇,把酒言歡。

誰人與說離愁意?

古人多情愁,粉牆黛瓦下像這樣的思緒可不在少數。就我們而言,童年也多數是在這樣的屋簷下玩耍,白牆上的青瓦,是永不遺忘的印記。

舊民居退場,瓦片藝術就只能消失?

如今,青瓦作為一設計元素用於室內外景牆、地鋪等,用現代的手法呈現的古樸、內斂和雅緻,別有一番滋味,倍感親切。

舊民居退場,瓦片藝術就只能消失?

舊民居退場,瓦片藝術就只能消失?

舊民居退場,瓦片藝術就只能消失?

很多人喜愛瓦,因為瓦片本身帶有一種歲月沉澱的韻味,這些泥土燒製的青灰色“鱗片”,總能帶來一種蘊含著雅緻和樸素的歷史質感,也許是這麼多人這麼愛瓦片的原因之一。

舊民居退場,瓦片藝術就只能消失?

舊民居退場,瓦片藝術就只能消失?

舊民居退場,瓦片藝術就只能消失?

舊民居的消失,使得瓦片這一造房元素在現代社會難得一見。但當瓦片落入設計師手中,獨特的紋理和生動的形狀,讓設計師迸發出了全新的創作靈感。鋪設在地面上,更是猶如藝術品一般,賦予了瓦片新的生命。

舊民居退場,瓦片藝術就只能消失?

舊民居退場,瓦片藝術就只能消失?

舊民居退場,瓦片藝術就只能消失?

在建築師的手裡,瓦片除了出現在屋頂,還可以利用在路面牆面甚至花園中,它與不同材質重新組合,蜿蜒曲折,斑駁錯落可以構成一幅美麗的畫面。

舊民居退場,瓦片藝術就只能消失?

舊民居退場,瓦片藝術就只能消失?

舊民居退場,瓦片藝術就只能消失?

波浪形的灰瓦,順著小路,向前延伸,尤如翻滾的波濤,盡情的拍打著湖岸,溫柔的曲線,不斷向前伸展,充滿了現代的美感。

舊民居退場,瓦片藝術就只能消失?

舊民居退場,瓦片藝術就只能消失?

舊民居退場,瓦片藝術就只能消失?

設計師充分利用瓦的獨特魅力展開想象,讓按照一定順序排列出來的瓷瓦,展示出美妙的律動性,賦予“瓦”全新的活力。                

舊民居退場,瓦片藝術就只能消失?

舊民居退場,瓦片藝術就只能消失?

舊民居退場,瓦片藝術就只能消失?

一瓦一世界。以古樸的灰磚背景牆去協調深沉安靜的木質桌椅,自然和諧,天然去雕飾,純樸之風瀰漫了每個角落。

舊民居退場,瓦片藝術就只能消失?

舊民居退場,瓦片藝術就只能消失?

舊民居退場,瓦片藝術就只能消失?

景觀牆採用徽派歷史悠久的磚雕藝術裝點,營造出徽派文化獨有的雅緻氛圍。

舊民居退場,瓦片藝術就只能消失?

舊民居退場,瓦片藝術就只能消失?

舊民居退場,瓦片藝術就只能消失?

細節處的粉牆黛瓦設計更獨具匠心,營造出“行雲有影月含羞”的古風之美。

舊民居退場,瓦片藝術就只能消失?

舊民居退場,瓦片藝術就只能消失?

舊民居退場,瓦片藝術就只能消失?

瓦片遇上了設計,就像是千里馬遇上了伯樂,一切都變了模樣,美在設計師指間流淌,它落在地裡,便化作最美的地毯;她掛在牆上,既是窗,便也是一幅美麗的畫;飛上屋頂,她就成了最忠誠的衛士,為家傳遞著溫暖...

舊民居退場,瓦片藝術就只能消失?

舊民居退場,瓦片藝術就只能消失?

舊民居退場,瓦片藝術就只能消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