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山石小百科:烏鴉皮、銀包金、太極白……這些你都瞭解嗎?

何謂「太極白」?

舊產太極頭,曾出過一批少量潤潔如玉的太極白,質地不是很透明,接近奶白色,偶有黑砂點,近似坑頭石,惟質色潔淨過之。由於太極白的產量甚少,質色異於一般的太極頭石,因此,為老收藏家所珍寶。

何謂「民國二高山」?

民國二高山產於高山嫩嫩洞,與水洞鄰近,該洞曾於民國二年出產過一批珍品,有的色淡質靈,有的潤潔如玉,接近奶白色,含有水流紋及偶有黑砂點。因此,被俗稱為「民國二高山」。

「蝨卵」是什麼色狀?

《壽山石全書》中對坑頭水晶凍描述:通體呈白色透明狀,肌裡含棉花狀細紋,時有粒點粟起,俗呼『蝨卵』。蝨卵一般常見於透明度較強的坑頭佔所產水坑石,透明度強的石材含硅質較高,多少含有石英砂粒,例如杜陵坑、芙蓉石也常有類似現象。

早期的水坑石質色較純,後期重新開採則色多數灰黑,但也都隱含有金屬砂的特性。因此有些人認為「蝨卵」即浮突於石表的金屬砂粒,或者是碓下黃、牛蛋黃肌裡含的細白點,但蝨卵應是石肌中含白色或半透明的石英砂粒,比碓下、牛蛋黃所含的細白點稍粗,亦非黑色金屬砂粒。

何謂「烏鴉皮」?

在掘性石種中,諸如田黃石、鹿目格、牛蛋黃等,有一種外皮掛著黑色的石皮,厚薄不均、厚淡變幻,狀似烏鴉背頸之羽毛,俗稱「烏鴉皮」。通常這種石埋在黑色田土中,因受到周圍田土的浸漬,故產生黑色皮,擁有這種皮的掘性石,除非塊度太小,否則肌裡仍保持原來的黃或紅色色澤。

壽山石小百科:烏鴉皮、銀包金、太極白……這些你都瞭解嗎?

目前偽造烏鴉皮的方法,通常以稻穀煨燒,使其外皮變黑,再以刀雕刻,仿冒掘性石,但因這種黑色外層極薄,其質亦變得硬脆易崩,故也很容易區別。

何謂「蛤蟆皮」?

在掘性石中,諸如白田、銀包金田黃石、溪管田、溪蛋田、鱟箕田等,有一種外皮極薄而微粗糙如癩蛤蟆的膚皮,俗稱「蛤蟆皮」。這種薄而微粗糙的「蛤蟆皮」在田石中屬最好,只有少數田黃才擁有。其他的田黃石因受到周圍田土的浸漬,大多數會產生一或多層不透明的厚皮,石雕藝人須將這層厚皮削薄後再進行雕刻,以維田黃石之美質。

壽山石小百科:烏鴉皮、銀包金、太極白……這些你都瞭解嗎?

何謂「鴿眼砂」?

清·毛奇齡在《後觀石錄》中記載:「通體荔枝紅色,而諦視其中,如白水濾丹砂,水砂分明,粼粼可愛,一雲『鵓鴿眼』,銖銖粒粒,透白而出,故名『鴿眼砂』。舊錄亦以此詡為神品。」

其實含「鴿眼砂」的石材並不僅限於鹿目格,高山石、杜陵、善伯、芙蓉石都可能含有,只是不多見,因此許多鑑藏家的看法相當分歧,有人為認為鴿眼砂應為紅色圓點,亦有人為認為只要石中分佈有紅色或黑色圓點,即可稱為「鴿眼砂」。其實,文中提到「如白水濾丹砂」,丹砂即硃砂,亦即白圈中含有紅色點較無疑義,但又不似桃花凍的紅點那麼細密,應是較粗的圓點。

何謂「銀包金」?

銀包金,用來形容壽山石中的奇特現象,不單指某類石種;它外皮為白,內心是黃,猶如日常生活中的禽蛋。面對這樣的現象,一個個疑問困擾生活中的同仁,內裡的黃如何穿過外皮的白,營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範圍,或者是在的外層緊密包裹下,內心如何自我修成正果,而現出金黃的極果成色呢……

壽山石小百科:烏鴉皮、銀包金、太極白……這些你都瞭解嗎?

銀包金的石頭,生存也有其獨特的環境,主要是三個方面的情況,分別為獨石生成、筋格生成、脫蛋生成(嚴格來講也屬獨石生成)。

獨石生成就是石頭原先母體就是全黃狀態,然後隨著水流衝擊,滾落到滿是砂礫的土壤中繼續深造,隨著水流或雨水的浸潤,外層的顏色慢慢變白,不變的是內心的黃。

壽山石小百科:烏鴉皮、銀包金、太極白……這些你都瞭解嗎?

筋格生成也是其重要手段,這種僅作為洞產石的專利,常發現於石頭外層一圈被筋格包圍的情況,從筋格中取下的完肉,就是銀包金的卵石。可見外圈的筋格是工廠的輸送鏈,外圍的元素不斷地通過這個鏈條對外皮進行打造 ,同時也通過它交換出不需要的元素。

壽山石小百科:烏鴉皮、銀包金、太極白……這些你都瞭解嗎?

脫蛋生成是指夾在圍巖中,或散落在礦洞的附近,由單一的個體自我打造成生;整個外形幾呈鵝型狀,表面凹凸不平,似人的汗毛孔。脫蛋究其性質而言也屬獨石的範疇,所不同的是此類生成外皮不單是肉皮,在完肉的外表常有硬質的糕皮或白砂等。或許是外圍物過多地阻擋的原因吧,此類石種改造並不徹底,肉心有雜或顏色不到底的情況比較多見,風險要大於前二者生成。

壽山石小百科:烏鴉皮、銀包金、太極白……這些你都瞭解嗎?

實際上三者打造的石頭,並不僅僅是銀包金的情況,如外黃內白、外紅內白、外白內紅等各種情況皆不少見,但銀包金的特色是其中的最上乘,是故文章專在這方面下苦功夫。經過漫長階段的、無數次的吸進呼出,才有這些石頭的功德圓滿,種種皆是石友們不能解的困惑,只能說是這些石頭也是有情物了。如今隨著各自的緣份,跑到主人手,接受人文環境的繼續改造,它們的提升無止鏡。

壽山石小百科:烏鴉皮、銀包金、太極白……這些你都瞭解嗎?

在所有的銀包金石頭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田黃石、旗降石、善伯石等三類石種了。

田黃銀包金

銀包金的田黃產生於極其不穩定的外部空間,也就是雨水或溪流的不斷衝擊,這樣的區域無非田與溪的交接處不能涵蓋,當然也可能是在這個區域的改造後再次被衝到穩定的空間繼續深造。但畢竟是自然生成的物件,肉與皮間也存在著過渡,所以肉皮間的反差通常並不是強烈的那種等級。這一點可以作為與染皮的比較,染皮的石頭外觀除了不自然,那就是有皮的地方與肉層360度無死角般的高度色層反差。

壽山石小百科:烏鴉皮、銀包金、太極白……這些你都瞭解嗎?

當然銀包金的田黃作為田黃中的上品,它們不但在色差上做到了極致,還能演繹通透之美,這是其他石種所無法比擬的。若是在二者的基礎上,再導入蘿蔔絲,必然是觸及身心受觸的最高愉悅點。

壽山石小百科:烏鴉皮、銀包金、太極白……這些你都瞭解嗎?

旗降銀包金

對比田黃石的色差“不顯”,旗降石直接從一個空間跳躍到另外一空間,只能說明皮肉間的肉質並未基於一個共同點。二種完全截然不同的顏色 ,如何取得默契走過漫長曆程,無法用理性的頭腦進行思維。

壽山石小百科:烏鴉皮、銀包金、太極白……這些你都瞭解嗎?

不及田黃石的通透之美,旗降石在凝潤度上用足功夫,這種性質彷彿能吸納投注於上石面的目光,引為自用後也使人深心醉入不肯返回。藝人在外表上的充分利用,色差的感覺在凝潤的配合下,極盡美色之能。

壽山石小百科:烏鴉皮、銀包金、太極白……這些你都瞭解嗎?

善伯銀包金

善伯體性的石頭,往往在脫蛋身上比較多見,而脫蛋也不僅是善伯的專利,如何二號礦、松柏嶺等。脫蛋的石頭肉質含臘程度比較高,當一個完肉的脫蛋善伯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用手盤玩是極難阻止的誘惑,如手撫之於石面似有一層油逼出。與旗降石一樣,善伯的石頭極難做到田黃的乾淨度,現如今它們也作為“優點”,配合著其他特徵,區別著外來石種,共同守護著壽山石的壟斷性概念。

壽山石小百科:烏鴉皮、銀包金、太極白……這些你都瞭解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