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夏,有个习俗是:称体重

初夏绝句

陆游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5月5日21时25分,立夏。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立夏在农历上的日期并不固定,为每年四月初一前后。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

不过立夏并不意味着“入夏”,东北和西北的一些地区才刚刚入春。

今日立夏,有个习俗是:称体重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立夏这个节气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礼记·月令》解释立夏曰:“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

今日立夏,有个习俗是:称体重

“谷雨前后看牡丹,立夏前后赏芍药”,景山公园的牡丹和芍药

立夏三候

蝼蝈鸣:立夏之日“蝼蝈鸣”。

“蝼蝈”为蛙类,非蝼蛄(lóu gū)。立夏鸣的据说是一种色褐黑的蛙。

蚯蚓生:立夏后五日,“蚯蚓生”。

蚯蚓又名曲蟮,蟮长吟于地下,感阴气而曲,乘阳气而伸见。王瓜生:再五日,“王瓜生”。此王瓜又名“土瓜”,“瓜似雹子,熟则色赤,鸦喜食之,故称‘老鸦瓜’”,非黄瓜。民俗立夏蛋

今日立夏,有个习俗是:称体重

立夏时节,不同地方传统食俗各不相同,最经典的要数“立夏蛋”。每逢立夏,人们都要吃煮鸡蛋或鸭蛋,认为立夏吃蛋能强健身体,预防夏天常见的食欲不振、全身乏力、消瘦等苦夏症状。

立夏称人

今日立夏,有个习俗是:称体重

今日立夏,有个习俗是:称体重

旧时人们会在这一天挂起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称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立夏称人会带来福气,人们也祈求上苍给他们带来好运。

立夏粥

今日立夏,有个习俗是:称体重

史料记载,熬立夏粥的风俗从明末清初开始在湖南耒阳地区兴起。在近几年的演变中也不光只是喝粥了,还增添了其他的野菜、凉菜和酒肉等。大家围坐在一起聊家常、说笑,凡参与者必须喝一碗立夏粥,目的是图个吉利祛病灾,同时化解邻里之间的矛盾。据老人说,凡在立夏这一天吃立夏粥,可保一年平平安安、无病无灾,这虽是传说,但也成为老百姓的心理寄托。

立夏日还有忌坐门槛之说

在安徽,道光十年《太湖县志》中记载:“立夏日,取笋苋为羹,相戒毋坐门坎,毋昼寝,谓愁夏多倦病也。”说是这天坐门槛,夏天里会疲倦多病。

养生

立夏——要学会养“心”

“立夏”代表天气转暖温度升高,炎热的夏季即将到来,同时雨水增多。专家称,立夏后有利于人体心脏的生理活动。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心脏,学会养“心”。

应节气的食物:樱桃、青梅、麦子

立夏这个节气,在我国许多地区都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如苏州有“立夏见三新”之谚,三新为樱桃、青梅、麦子,用以祭祖。这三种食物最应立夏时节。尤其青梅茶,能够消除疲劳、解除精神压力。

古人认为,立夏三个月(孟夏、仲夏、季夏)为农事繁忙的季节,故此时节又被称做“三夏”。这时草木繁茂,生长旺盛,夏令季节病较多,往往有身倦肢软、食少微热的现象,有时还会暑热伤气。

《黄帝内经》曰:“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立夏后人们应早点起床,以顺应阳气的充盛;晚些入睡,以顺应阴气的不足。与此同时,为保证充足的睡眠,也要重视午睡。

今日立夏,有个习俗是:称体重

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进入夏季。

夏季气温高,人体丢失的水分多,必须及时补充,除了多喝水外,多吃富水蔬菜是不错的选择。富水蔬菜中,最值得推荐的是瓜类蔬菜,如冬瓜、黄瓜、佛手瓜、丝瓜和南瓜。

今日立夏,有个习俗是:称体重

在饮食调节上,应少吃高脂厚味及辛辣之物,多食清淡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山药、小麦、玉米、海产品、蛋类等。

夏季还是细菌性痢疾、急性肠胃炎、食物中毒等胃肠疾病的高发期,应注意饮食卫生,多喝开水,少吃冷饮。

立夏时节,要及时调整自己工作计划和生活节奏,以顺应夏季昼长夜短的特点。要睡好午觉,以保证充足的睡眠。听听音乐、想想美好的事情,或去公园散步、郊游,尽可能地让肌体和精神获得充分的放松。注意戒躁戒怒,做到心静。

本文内容综合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