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樣有情懷的影視作品,不能降低要求

相比網絡劇,網絡大電影的關注度和討論熱度並不算高,在一片沉寂中,《罪途》橫空出世。

與其說是電影,不如將《罪途》看成類似英國“三集片”式的系列短劇,它的故事內容一部電影的長度完全可以講完,現在這個故事被拆成三部分,用三部電影的長度表現出來。

電影中充滿了各種委婉地規避政策性爭議的地方,比如將時間設定提前到大家都在使用第四套人民幣的時候,綠皮火車仍然是人們出行的選擇,火車票還沒有施行實名制,即便沒有掌握身份證號等個人信息也可以為他人購票……

這些設定讓整個故事變成了一個歷史遺留問題,加上環境設置在了穿梭在山間的列車上,自然災害造成了火車長時間臨時停車,殺人事件中在火車上發生,而死者和火車上的其他乘客皆與十年前的女初中生死亡事件多少存在牽連。《罪途》看上去就像是阿加莎·克里斯蒂作品《東方快車謀殺案》的有一個翻版,但也只是形式上像而已。

对于这样有情怀的影视作品,不能降低要求

《罪途》和《東方快車謀殺案》的共同點大概也只有阿加莎·克里斯蒂作品中製造孤立、隔絕環境的典型設定了。

《罪途》在製造懸疑氣氛上用的還是暑期檔一定會出現的國產驚悚電影管用的手法,拙劣地表演裝神弄鬼,室外一定會下雨打雷,背後總是會突然出現熟悉的陌生人,拍攝中虎頭蛇尾的毛病也很嚴重。

例如,火車遇險之前車上明明還有兩個想蹭臥鋪睡覺的乘客,但這兩個人發現集體昏迷現場之後就全身而退,消失在雨夜的山澗中;在比如,乘警在訊問前法醫的場景作為第一部的結尾、第二部的開頭出現,第一部中乘警在得知驚人消息時一度掉落手中的筆,第二部重複這個場景時這個側面描摹乘警震驚心理的手法就消失了……這樣的例子電影中還有太多太多。

对于这样有情怀的影视作品,不能降低要求

兩個莫名失蹤的乘客

醒來時發現列車因自然災害被卡在了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地方,當年的性侵犯已經死亡,活下來的七個人都聲稱自己看到了徐囡囡的鬼魂,乘警開始訊問每一個乘客,並逐漸拼湊出了徐囡囡的不幸遭遇。

故事梗概聽上去很吸引人,懸念處理得很糟糕、推理細節經不起推敲,原本可以一部講完的故事被強行抻長,造成情節拖沓,很難保持對觀眾的吸引力。

就是這樣一部漏洞百出的電影,情懷上卻是滿分的。在這個自媒體風行的時代,它甚至應該配上《為了片尾那三十張剪報,就應該給這個電影系列五星》或者《這部系列電影拉高了國產網絡電影的整體情懷》之類的標題。

对于这样有情怀的影视作品,不能降低要求

片尾部分剪報掠影

《罪途》展示了一個典型的悲劇情境,存在家庭暴力的不幸環境導致貧窮母親的遠離,父親監護不當和不作為使得女兒成為受人欺凌的潛在對象,無人查證的謠言和社會蕩婦羞辱文化牽連使得女兒成為校園暴力的受害人,成人行為統統失範,沒有盡到監護人責任的是成人,沒有教育好學生的是成人,性侵弱小未成年女性的是成年人,為了所謂學校榮譽以人命獻祭的是成人,以為自己在做好事而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是成人,為了完成任務違反新聞道德準則的是成人……諸多環節中但凡有一個成人能夠認真地履行自己的職責、恪守做人的原則,慘劇就不會發生。

電影沒有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去批評這些人,只是展示眾生相給觀眾看,安排他們繼續愚昧無知地以為自己伸張正義、繼續守著所謂榮譽的盾牌為自己開脫,也給他們安排自省、反思、悔過、行動的命運。電影放手讓這些持有不同價值觀、世界觀的人碰撞,立意和主題都是好的,也能在電影中感受到創作者對於社會問題關注和呼籲行動的真誠。可光有這些精神層面上的東西是不夠的,精神上的高度不能彌補電影本身的低水平。

对于这样有情怀的影视作品,不能降低要求

飽含誠意的《罪途》可能比數不勝數的粗製濫造的國產網絡大電影還是要強幾倍、幾十倍,同行的襯托並不是對它降低要求的藉口,或者說,正因為它在精神層面、社會公益層面上有所追求,才要求它必須是一部合格的好電影。

因為《罪途》難得,所以才更希望它有合格的品質可以支撐這部作品靠著精彩的劇情繼續、長久地傳播,告訴更多的人社會問題有多嚴重、又多麼地刻不容緩。可惜《罪途》沒有達到一部好電影的基本標準,它的好評大多來自觀眾對它精神層面追求的認可,本身缺乏可持續的傳播力和對觀眾的征服力,它有話題性但最終也停留在了這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