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信梅先賦 擇期看盡金陵花

江南春信梅先賦 擇期看盡金陵花

江南春信梅先賦,休道春遲。

映竹開時。姑射仙人雪作肌。

青樓且莫吹羌管,留勸金卮。

折取高枝。香滿名園蝶未知。

江南春信梅先賦 擇期看盡金陵花

昨日立春,萬物復甦,農事開始,恰巧又逢第二十三屆南京國際梅花節開幕,不待開遍漫山遍野,一年一次的賞梅之事便開始了。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或是遺留了江南的風雅和秦淮女子的才貌,金陵多梅花,街邊庭院,總能偶見一株,更別談那成片成片如煙似雲的了。

明孝陵梅花山

江南春信梅先賦 擇期看盡金陵花

南京梅花山有“天下第一梅山”之譽,與上海淀山湖梅園、無錫梅園和武漢東湖梅園並稱中國四大梅園,居四大梅園之首。

南京植梅始於六朝時期,相沿不衰,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1929年孫中山先生奉安南京中山陵後,在孫陵崗建中山陵紀念性花木區,栽培了大片梅花,後來梅園面積不斷擴大,品種逐年增多,如今的梅花山植梅面積1533餘畝,有近400個品種的4萬餘株梅樹。

江南春信梅先賦 擇期看盡金陵花

目前梅花開放狀態

梅花山梅園以品種奇特著稱,來此賞梅的遊人摩肩接踵,高潮時節每天都在十萬以上,南京梅花山以其得天獨厚的自然和人文優勢吸引越來越多的海內外遊人,逐漸成為中國梅文化中心,已連續作為“南京國際梅花節”主會場。

今年梅花山的早花品種正在逐步進入始花期,目前開放的品種主要有江梅品種群的單瓣早白,硃砂品種群的粉紅硃砂,宮粉品種群的南京早紅,黃香品種群的南京復黃香等,主要分佈在梅花山南坡、明孝陵4號門內以及梅花藝術中心等處。

古林公園

江南春信梅先賦 擇期看盡金陵花

古林公園因其地原有古林寺而得名。據史載,古林寺最早稱觀音庵,為梁代高僧寶誌創建。

南北朝時,古林公園一帶廣植海棠與梅花,風景秀麗。每當早春,梅花盛開,嬌蕾多姿,花香四溢。有安徽仕人鮑元,來此賞花,因鮑母小名梅,故見梅而拜,並捐資建“拜梅庵”一座,以緬懷慈母情誼。從此,古林梅花名噪一時,賞梅者絡繹不絕。惜此庵早毀。

江南春信梅先賦 擇期看盡金陵花

梅花嶺位於公園東邊山嶺脊部,瀕臨虎踞北路。嶺上栽有百餘株蒼勁挺拔的高大雪松,數百株各類春梅。沿嶺西向,遍植黑松、毛竹、臘梅。臘月隆冬,組成一幅自然松、竹、梅歲寒三友畫卷,堪稱一絕佳景。嶺巔建有晴雲亭,面積30平方米,仿古典園林鋼筋砼結構,兩邊建有石座,供遊客休息。

江南春信梅先賦 擇期看盡金陵花

每到梅花節,南京古林公園就會舉辦“梅展”。 該公園通過引種栽培,有小綠萼、桃紅硃砂、殘雪、大羽、佐橋紅等60個優良 品種,近3000株梅花對外展出,該公園還在大門假山中設立了330平方米的梅花盆景展覽, 共有大小梅花盆景藝術盆桶百餘盆,讓人們在欣賞之餘,感受到梅花藝術的深刻內涵。

雨花臺梅崗

江南春信梅先賦 擇期看盡金陵花

東晉梅崗,又稱梅嶺崗,東晉初期,胡人壓境,都城南遷,豫章太守梅賾帶兵抵抗,屯營於此。為了紀念梅賾將軍的高風亮節,後人在崗上建梅將軍廟,廣植梅花,遂稱為梅崗。到明清時,這裡已形成梅海,與鐘山腳下的梅林成為南京東郊、南郊兩大賞梅勝地。

為重振梅嶺雄風,1999年,雨花臺風景區在此復建梅崗,由“訪梅亭”、“問梅閣”、“寒香軒”、“曲廊”四部分組成,曲折幽深的長廊與周邊的千樹梅花相映成趣,成為南京市的重要賞梅之地。

江南春信梅先賦 擇期看盡金陵花

雨花臺梅崗位於雨花閣後山坡,曲徑通幽,深藏於樹林中。這看似名不見經傳的山崗背後,還曾是東晉名相謝安墓的所在地。

江南春信梅先賦 擇期看盡金陵花

“雪映山眉紫,煙消樹頂圓”。如今的雨花臺梅崗隱沒在蔥鬱山嶺之中,成了幽香僻靜的賞梅之地。風霜雪雨之後的雨花臺,古韻猶存,英姿煥發,笑迎八方遊客。“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為了理想和信念而赴湯蹈火的精神,正如雨花臺烈士紀念碑前跳動不息的火炬,永遠指引和激勵著後來者前行的步伐。

江南春信梅先賦 擇期看盡金陵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