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的传奇脊梁

北京城的传奇脊梁

知道北京中轴线吗?能把它所在的各个门名称讲清楚吗?这些门在明清时代又起什么作用?……

曾经在北京读大学待了五年,前门逛过,天安门登过,天坛玩过,故宫走过,景山爬过,鼓楼路过……但对于中轴线,至今也没搞清楚。蒲蒲兰新近出品于大武绘本《北京中轴线上的城市》,注明“适合 5 岁以上亲子共读”。我超龄在几倍数以上,捧之读之,深感正逢其时。

开篇即是“古老的北京在三千多年前就开始建城了,古称蓟,历经元明清三个朝代逐渐形成了后来的北京城”。像老爷爷讲故事,中轴线的大门由此打开——

北京城的传奇脊梁

自南向北,一路前行。南起永定门,东西两侧为天坛和先农坛;来到正阳门,俗称前门,聚集了很多老字号店铺,如全聚德烤鸭店,同仁堂中药店,内联升布鞋店,瑞蚨祥绸布店;前行,穿过棋盘街,到了大清门,此为皇城的南门,当时只有宫廷相关人员才能入内;继续向前,到了天安门;北边即是端门,东太庙西社稷坛,皇帝每年祭祀的地方;接着到了午门,紫禁城的正门,每逢宫中举行朝会或大典,百官先于此门外集合,再进入外朝。外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是朝廷的政治中心;再往北,到了乾清门,内廷的正门;继而是乾清宫,此处为皇帝的寝宫;交泰殿,保存皇家玉玺的地方;再而是坤宁宫,皇后的寝宫;东边有景仁宫,康熙在此出生;钟粹宫,咸丰在此长大;西边有储秀宫,慈禧长年居住,并生下同治皇帝;继续前行,到了坤宁门;继而是神武门,紫禁城的后门,后妃及皇室人员出入皇宫的专用门;往北就到了景山,中轴线上最高点,也是皇家御苑;然后是寿皇殿,它在景山背面,供奉历代祖先神位;接着是地安门,皇城北门,与天安门南北相对;再向北,即是鼓楼,夜间打鼓报时的楼阁;钟楼,中轴线的北端,东边是安定门,内城九门之一,军队从此门出发;西边是德胜门,军队凯旋从此门进城。自此,清代中轴线结束。

7.8 千米长的古中轴线如同一部完美的乐章起伏有序,大气辉煌。于大武爷爷说,清代的北京城,最重要的建筑都在这条中轴线上,有人将其称为“龙脉”。

我也算是“宫里有人”了,学长祝勇供职于故宫研究院,得此先机,曾在宫里逛过一些“禁区”,如慈宁宫、寿康宫、春华宫、寿安宫以及修缮中的“雨花阁”,走过宝华殿,还到“御厨房”尝过御膳。慈宁宫为前代皇贵妃所居。清朝的前期和中期是慈宁宫的兴盛时期,当时的孝庄文皇后、孝圣宪皇后先后在这里居住过。顺治、康熙、乾隆三帝以孝出名,慈宁宫经常举行为太后庆寿的大典。寿康宫是太后、太妃们的养老之地,道光朝的孝和睿太后、咸朝康慈皇太后等都曾在此颐养天年,慈禧晚年也曾在此小住。

后来得知,祝勇早在 2006 年于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北京:中轴线上的都城》,当时,他还没“进宫”。其后又写了《故宫的风花月雪》,作家宁肯评价其“让人感到故宫的再生”。

对中轴线美的探寻,估计大有人在。梁思成就说过,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

一个方向感很差的人,在一座城市迷失了多年后,时隔若干年,重燃起解读它的兴趣,抑或是某种怀旧?

(2015 年 6 月 21 日刊登于《深圳商报》)

北京城的传奇脊梁

摘自《书犹如此》,姚峥华 著,大象出版社2018年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