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中國書法,領略華夏文明源遠流長

書法,總而言之是指文字符號的書寫法則,是指按照文字特點及其含義,以其書體筆法、結構和章法書寫,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漢字書法為漢族獨創的表現藝術,被譽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

走近中國書法,領略華夏文明源遠流長

王羲之《蘭亭序》

書法,經過歷史的演變和歷代書法大家的鑽研,已經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符號之一。書法所展示出來的藝術美,使得它脫離簡單的文字書寫意義被列為中國十大國粹之首,傳世書法大家真跡被拍出天價是屢見不鮮。

走近中國書法,領略華夏文明源遠流長

黃庭堅《砥柱銘》拍賣價超過4億

在文字沒誕生前,華夏先祖簡單原始的巖畫記事,經過幾千年的演變,逐漸成為了文字。經過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周朝時的金文、石刻文,到了秦代的篆書,漢代的隸書時,書法越來越受重視,漸漸成為了一種書寫藝術。

篆書

篆書通常指的是小篆,是秦始皇時期形成的字體,相傳為宰相李斯根據秦國原有的大篆發明的。篆書是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的鼻祖,其強烈的裝飾美感,有著無與倫比的古典美。

篆書是我國一種古老的書體,不像楷體字有“永字八法”的變化,其基本組字的方法,僅有“點、直、弧”三者。大多以圓為主,圓起圓收,方中寓圓,圓中有方,使轉圓活,富有奇趣。

走近中國書法,領略華夏文明源遠流長

走近中國書法,領略華夏文明源遠流長

走近中國書法,領略華夏文明源遠流長

隸書

隸書的筆畫方勁古拙,給人一種樸質的美。隸書是從篆書演變而來的,漢字也從此原來的單一的筆畫發展成為多變的筆畫,圓形結構也演變為方形結構

走近中國書法,領略華夏文明源遠流長

走近中國書法,領略華夏文明源遠流長

走近中國書法,領略華夏文明源遠流長

楷書

楷始於漢,興於魏晉,盛於大唐。傳說楷書是鍾繇所創,王羲之王獻之父子貢獻最大。唐太宗沿襲隋朝的科舉取士,考生考試得寫楷書,不然很可能讓考官直接扔進垃圾簍裡。楷書筆法,點畫八體,備於“永”字。一點成一字之規,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書。初唐的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中唐的顏真卿,晚唐的柳公權都是楷書的代表人物。

走近中國書法,領略華夏文明源遠流長

鍾繇小楷《宣示表》

走近中國書法,領略華夏文明源遠流長

顏真卿《多寶塔》

走近中國書法,領略華夏文明源遠流長

歐陽詢《九成宮》

走近中國書法,領略華夏文明源遠流長

顏真卿《顏勤禮碑》

走近中國書法,領略華夏文明源遠流長

褚遂良《聖教序》

行書

行書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而來,介於楷書、草書之間,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行書的實用性和藝術性都很高。

走近中國書法,領略華夏文明源遠流長

蘇軾《寒食帖》

走近中國書法,領略華夏文明源遠流長

顏真卿《祭侄稿》

草書

草書是漢字的一種字體,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草書分為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稱狂草)和小草

走近中國書法,領略華夏文明源遠流長

張旭《古詩四帖》

走近中國書法,領略華夏文明源遠流長

懷素《自敘帖 》

書法作為流傳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國粹,不是屬於學術權威的,是人民的,是大眾的,更是全體眾生的,不是孤芳自賞,不是越看不懂越無病呻吟就越藝術。書法是華夏文明的主要象徵之一,需要我們代代相傳、發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