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興義岔江 領略河谷風光

走进兴义岔江 领略河谷风光

岔江河谷風光。

碧綠蒼翠的古樹、清澈見底的河水、千奇百怪的古橋、形態各具的奇石、怡然自得的垂釣、淳樸自然的民風、神秘精彩的傳說、藍天白雲的空靈,這是興義市烏沙鎮岔江村的岔江河谷風光吸引人們眼球的主要原因。

走进兴义岔江 领略河谷风光

岔江由黃泥河和灌水河兩條河流匯合而成,屬南盤江上游,在約八公里的河段上,就有鐵路橋兩座、公路橋四座、百年古石拱橋兩座、鐵索吊橋三座,有保存最完好的百年參天古樹千餘棵,還有豐富多姿、造型各異的盤江奇石,它們一起構成了岔江旖旎的河谷風光。

走进兴义岔江 领略河谷风光

近年來,地處雲貴兩省三(縣)市結合部的岔江河谷,一直是人們神情嚮往的地方。每年10月至次年6月,江河水漸漸枯瘦下去之際,就是河床顯露出來之時,距黔西南州首府興義市約25公里的岔江河谷風光,便以她獨特的魅力吸引著雲貴兩省大都市的文人墨客、俊男靚女以及中小學生的目光,他們三三兩兩的相約自駕車或乘車來到這裡。在河灘上尋盤江奇石,在古樹群裡談情說愛,在沙灘上野炊,沿河而下欣賞旖旎迷人的河谷風光,觀看各具造型的橋樑,品嚐皮嫩肉鮮且無刺的盤江河魚(當地人稱豬嘴魚)。於是,遠離鬧市偏居一隅的岔江河谷便熱鬧歡騰起來。

走进兴义岔江 领略河谷风光

也許是河水清瘦的緣故吧,在春光明媚的季節裡獨自漫步在岔江河谷上極目四顧,從古樹如蓋濃蔭的間隙裡看到的天空竟是那麼的乾淨湛藍、遼遠空靈,讓人的心靈得到淨化的同時又憑添幾分詩意。有種欲哭的感覺在胸中湧動,常年蟄伏於城市的人們早已忘記了天空竟然還可以如此的明淨和美麗。

走进兴义岔江 领略河谷风光

岔江河谷兩岸的千餘棵古樹叫水化香,它們如蓋參天,散發著幽蘭的花香,綠蔭掩映著江面,時隱時現的憑添了幾許濃濃的詩意,激活了這方原生態的山水畫卷。這些古樹就像偉岸挺拔又飽經風霜的壯漢,自然地排列在岔江這位清純俊秀的美女身邊,站立成恆古久遠的守護,散發著幾分陽剛之氣與陰柔之美協調共處的生命氣息。古樹的巨根在河岸邊裸露著,沿河而下彷彿走進了氣勢恢宏、古樸悠遠的根雕世界,它們深深地伸進河底,牢牢地擁抱著河岸的泥土,盡情地吮吸著河水賦予它們的豐富營養,茁壯地成長著自己蒼翠欲滴的綠蔭和造型奇異的枝幹,呵護著這方水土的和諧與安寧。

走进兴义岔江 领略河谷风光

沿河而下,來到了原來茶馬古道的古驛站,巖壁上“滇黔鎖鑰”的石刻映入眼簾,此石刻系晚清著名書法家何紹基所寫。茶馬古道上那些已被行人鞋底磨得無比錚亮圓滑的石頭,表徵著這條通道的久遠歷史,記載著茶馬古道的歲月滄桑與崢嶸,只是此時那些馱運物品的馬幫早已被歷史前進的車輪淘汰成一片蒼茫的記憶。明崇禎十一年農曆八月二十四日,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途徑江底渡,相傳曾有感而言“千山二河裂地來,萬水一江粵東去;山高水聲急,林靜鳥語深;雙獅峰頭鎖玉關,馬幫人行絲綢南。當年何路進昆明?盤江千里滇入黔。鎖鑰滇黔江底渡,二水三山天外天。”從此人們就把這裡稱為“滇黔鎖鑰”。

走进兴义岔江 领略河谷风光

隨著河灘上野炊的炊煙裊裊升起,心沿著佈滿奇石的河岸早已走的很遠,一條盤江河怎麼一下子就鑽進了那朵美麗的雲彩了,原來是藍天倒影在清澈見底的河水裡,在水天一色的交接處,已經分不出哪是天哪是河面,給人留下一片空遼寂靜的幻象,所以讓人看到了長在水裡的古樹和飛翔在雲彩裡的盤江河魚。

走进兴义岔江 领略河谷风光

河谷兩岸的古樹,散發著幽蘭的花香,綠蔭掩映著江面,時隱時現的憑添了幾許濃濃的詩意,激活了這方原生態的山水畫卷。其中一棵叫情人樹的古樹,據傳說是一對男女到沙灘偷情約好到天亮回家,因太投入直到天亮還未回家,由於羞於見家人而叩求上天懲罰他們,將他們變成了眼前這棵同根生出兩米左右又均勻地分成兩棵相互依偎的古樹。在它裸露的樹根上,有許多繫著的紅布和鎖上的鎖,都是善男信女們在這裡談情說愛為表達忠貞不渝的愛情而留下的。下到河灘,發現已經有許多人在河灘上,遠處還有一群身著校服的學生正在用餐,估計是到這裡來秋遊的吧。還有人在岸邊怡然自得地垂釣,獨享“揚手甩幹拋煩惱”的清逸與灑脫。河灘上是令許多奇石玩家們無比垂青的盤江奇石,這裡的石頭以其變化萬千的造型、樸素的色澤、沉穩的格調、豐富的內涵、獨特的風格、鮮明的個性、良好的石質等而備受玩石家們的青睞,他們經常結伴到這裡來倒騰找尋奇石,尋到的有些奇石在參加各級各類展覽時得到奇石資深人士的好評,並獲過大獎。

走进兴义岔江 领略河谷风光

遊覽岔江河谷風光,總會被短短的旅程卻多達十一座的各式橋樑所深深吸引。尤其是茶馬古道時代連接雲貴兩省的咽喉、以“滇黔鎖鑰”著稱的永康橋總是吸引著眾多遊覽者的目光,該橋是由時任貴州遊擊軍總司令的劉顯潛於1918年開始修建的,修橋時由於道路不通非常的艱辛和困難,據說光是民工們吃辣子面便吃去了一擔二斗,還有當地流傳的有關修橋過程中的許多傳說更是讓遊人們驚歎不已,還有一座古石橋,據說是當時兩岸的石頭相向地快長攏了,人們便在此修了一座橋,取名就叫“天生橋”。

走进兴义岔江 领略河谷风光

在岔江湛藍的碧波上,蕩一葉扁舟在古樹的縈繞中沿江而行,江面時而寬闊時而狹窄,盡情地享受著這原生態山水長卷的嫵媚與清幽,不覺中來到了一個叫老石龍的江心袖珍型小島。雖小,但上面卻有突兀的雄奇的石頭,還有些許樹木和花草,很多旅人都到上面的一顆斜長在江面上的樹上照相留影,將那些樹丫踩出了一片光亮。

夜幕低垂之際踏上歸程,在夕陽餘暉中再次回眸那景色秀美的河谷風光,那蔥鬱的古樹、那千姿百態的盤江奇石、那令人神往的沙灘、那造型各異的橋樑一一在心中明晰清楚起來,臉上卻寫滿了下次再來的殷殷嚮往之情。

(李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