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5 中國貴州有一個直徑9米的地漏

供稿:V studio / 未已空間

天 坑 地 漏

《天坑地漏》是件與獨特地質特點相關聯的地景藝術作品,作品的創作地點在中國西南部的鄉村——雨補魯寨。雨補魯寨是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義市清水河鎮的一個自然村落,距興義市區20公里,是黔西南州的一處“世外桃源”。雨補魯所在區域屬於典型的喀什特地貌,這個寨子建在一個天坑裡,相對落差達610米,天坑呈喇叭花形,大量的百年建築在這個寨子裡被完好地保存了下來,有的房子甚至沒有深挖基礎,建在了原生的石板上。村周邊土地肥沃,樹木繁茂,期間良田、山泉、石屋、古樹、老井、溶洞、修竹、古河道、古營盤和茶馬古道等相映成趣,和諧而自然的構築出環抱在群山中的這片世外桃源。

中国贵州有一个直径9米的地漏

△ 雨補魯地形特點

雨補魯寨的房屋沿天坑外延而建,天坑中部是大片開闊的農田。據村中老者介紹,十幾年前,每逢暴雨極端天氣,四周高山上的雨水會彙集到天坑,天坑中的農田會被雨水淹沒變成一片“湖”,大約經過四五天後,雨水會自行消散,“湖”又變回了田。雨水迅速消散的秘密在於天坑中有四處被當地人稱為“落水洞”的洞口,“落水洞”相當於農田的“地漏”,直通地下暗河,因暴雨彙集的雨水經地下暗河流走。由於近些年來持續乾旱,降雨量和降雨強度明顯減少和減弱,“田變湖,湖變田”的神奇景象已難再現。目前“落水洞”已被荒草和雜樹掩蔽,如果不經當地人指引,遊客和來訪者很難發現這些神奇的“落水洞”,更是無法想象其神奇的消水功能了。可想而知,經歲月流轉,“落水洞”與村寨曾有的休慼與共的關係最終會被人們遺忘。

中国贵州有一个直径9米的地漏

《天坑地漏》作品所在位置

《天坑地漏》這件作品的創作意圖在於採用一放大的“漏斗”來強化場域的地質特點和歷史記憶。

中国贵州有一个直径9米的地漏

創作概念草圖

中国贵州有一个直径9米的地漏

天坑地漏-剖面

《天坑地漏》的空間形態採用了漏斗形,“漏斗”上沿直徑為9米,深度為2.4米,下沿開口直徑為1米,下沿洞口深度為1米,在最底部側壁預留了直徑為30釐米的洞口排水,這個洞口直通地下暗河,如遇到暴雨極端天氣,地漏會顯現出更好的排水功能。

中国贵州有一个直径9米的地漏

天坑地漏

中国贵州有一个直径9米的地漏

天坑地漏

“漏斗”壁採用當地頁岩呈放射狀鋪砌,密集的放射線向洞底彙集,營造出強烈的吸入感。“漏斗”底部的黑洞似乎充滿神秘的力量和危險性,好奇心會促使人想走到底部一探究竟。

中国贵州有一个直径9米的地漏

天坑地漏局部

中国贵州有一个直径9米的地漏

天坑地漏局部

這件作品的施工製作交由當地的石匠來完成,有趣的是,這些參與施工製作的人員基本上是一家人,他們都是本地技藝出眾的能工巧匠。

中国贵州有一个直径9米的地漏

施工製作過程

中国贵州有一个直径9米的地漏

參與施工製作的村民

項目詳情

項目名稱:《天坑地漏》

項目地點:貴州興義市雨補魯寨

項目類型:公共藝術

項目委託方:興義市清水河鎮鎮政府

設計創作:胡泉純

設計公司:V studio / 未已空間 (www.5vstudio.com)

項目團隊:向昱、張飛

施工團隊:楊取紹、楊取祥、楊取邦、楊義興、喻興華、王榮金、王西鮮、王西修、陳明敏、丁朝美、謝小蘋

施工時間: 2016.04

攝影師:V studio

中国贵州有一个直径9米的地漏

胡泉純

現任職於: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公共藝術工作室講師

研究方向:場域藝術 & 空間設計

個人工作室:V studio(未已空間),創立於2016年

個人簡歷:

1977年7月出生於湖南嶽陽

1999年6月,畢業於湖南師範大學藝術學院油畫系

2006年6月,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學院獲碩士學位

2006年8月——至今,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公共藝術工作室

中国贵州有一个直径9米的地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