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向港交所遞交的招股書,有哪些值得關注的點?

綠葉衣行

獨角獸小米最終選擇了赴港IPO,在5月3日披露了招股書,就值得關注的點而言,我認為有二:

第一,互聯網三巨頭BAT的格局要變,或成ARM。在2014年12月的E輪融資中,小米以450億美元的估值融資了11億美元,如今時隔3年多,加上近年來小米的發展有目共睹,小米已經是以手機、智能硬件和 IoT 平臺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


風生焱起

5月3日,小米提交招股書,正式申請在香港上市。小米將成為2018年港股市場最大的科技股IPO,也將是繼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以來規模最大的科技公司。

隨著4月30日,港交所重新啟動“同股不同權”機制,小米也成為了首批獲益的企業。

縱觀小米IPO的招股書,主要有以下幾大看點:

1、小米基本財務數據

招股書顯示,小米2017年收入1146億元;經營利潤122.15億元,同比增長2.22倍。2016年收入684億元,經營利潤為37.85億元;2015年收入668億元,經營利潤為13.73億元。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小米集團淨負債為1272億元人民幣,累積虧損1290億元人民幣。對此大規模虧損,小米方面將其歸結為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產生的大額公允價值虧損。

2、小米綜合稅後淨利潤率是多少?

4月25日,雷軍在武漢大學小米6X發佈會上表示,小米公司董事會已通過決議:

從今天起,每年整體硬件業務(包括手機及IOT和生活消費產品)的綜合稅後淨利率不超過5%。如超過,我們將把超過5%的部分用合理的方式返還給小米用戶。

那麼小米的硬件綜合淨利潤率到底是多少呢?和雷軍公佈的5%這個數字相差大嗎?

招股書顯示,按照非國際會計準則,小米2017年和2016年的淨利潤率分別為4.7%和2.8%,硬件毛利率分別為8.7%和4.4%,公司整體毛利率則分別為13.2%及10.6%。

但硬件綜合淨利潤率這一數字並沒有明確給出。

3、小米靠什麼賺錢

招股書顯示,小米營收主由四部分構成:智能手機、IoT與生活消費產品、互聯網服務及其他。

其中,智能手機業務佔比最大,以2017年數據來看,智能手機收入為805.64億元,佔總收入的70.3%。

而IoT與生活消費產品的營收為234.48億元,佔比為20.5%;互聯網服務的營收為98.96億元,佔比為8.6%。

特別要指出的是,小米海外業務表現強勁。招股書顯示,2015年、2016年、2017年,小米的海外市場收入分別為40.5億元、91.5億元、320.8億元,其中2017年海外市場收入更是同比暴漲了250%。

4、雷軍持股份額

此前,有媒體稱,如果上市後小米估值為1000億美元,雷軍憑藉其超77%的持股將成為新的華人首富。

那雷軍到底持股多少呢?

全天候科技從小米處瞭解到,雷軍作為公司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其持股比例為31.4%,如計入總股本ESOP員工持股計劃的期權池,則他的持股比例為28%。通過雙重股權架構,雷軍的表決權比例超過50%,為小米集團控股股東。其它的幾大股東分別是晨興資本、林斌、DST和啟明創投。


全天候科技

小米作為國內網紅型的互聯網科技公司,其一舉一動都備受矚目。這一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也不例外,足見其在社會中的影響。

從招股書披露的信息來看,小米在港IPO中,可能再創新高。就連李嘉誠旗下長江實業也成為了其合夥人。這說明,小米在港IPO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我們注意到,招股書中的一些細節,值得我們思考。

1.30%的募集資金將用於智能手機、智能電視,筆記本電腦和人工智能音響的研發。

這說明小米募集資金的目的,就是要把小米打造成極具創新驅動的技術型公司,可能在自主知識產權方面,小米將不遺餘力地進行投入。

而小米固有的優勢業務將得到進一步發展,比如最大的入口產品智能手機、智能電視和人工智能音響等,為小米大生態鏈提供堅實的後盾。

2.30%的募集資金將用於投資及強化生活消費品與移動互聯網產業鏈發展。

在投資上和生態企業(環繞小米硬件產品)的投入資金,不亞於小米硬件本身的研發投入,這說明小米實行的“雙驅動戰略”:硬件與市場並駕齊驅。

小米這樣做,有幾點值得關注:1.緊隨市場需求,即米粉用戶需求的滿足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2.研發投入與市場消費品投入,也是滿足投資人的需求,以“利潤回報”為目的之一;3.小米是一家關注用戶吃穿住行的大生態企業,是與時俱進的企業。

這裡面隱含了一個概念,即lot。小米要成為一家物聯網公司,成為物聯網的重要平臺,為小米生態鏈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從而使得米粉們無法離開小米的產品、服務!

這就意味著,盈利是長久的。

3.30%的募集資金將用於全球市場的擴張。

我們看一組數據便知。2015年,中國單一市場,貢獻了93.9%的營收,2016年佔了86.6%,2017年為72%。這說明,小米業績主要在中國市場。

但有一個趨勢是,小米營業收入逐漸向國際市場傾斜,最近三年的數據已經體現出了這一點。

30%的募集資金將用於國際市場擴張,這說明小米將在國際市場上,將有大的發展和營收增長,真正向國際巨頭進發。

從這些大餅劃分來看,無疑是說,小米在前8年的發展,是比較保守的,1.9億MIUI用戶基礎,在新一輪資金募集之後,小米將有更大的發展、更廣闊的空間、更大的利潤回報。

這是給投資者的信心和態度。也說明了小米未來在國際市場上的影響力是值得關注的!小米的招股書,還是比較實際的,其路徑具有說服力!


唐氏二少

看收入:

招股書披露的數據顯示,小米2015年至2017年收入分別為668.11億元、684.34.億元和1146.25億元,2017年同比增長67.5%;經營利潤為13.73億元、37.85億元和122.15億元,2017年同比增長222.7%。

海外市場營收:2015年、2016年、2017年,小米的海外市場收入分別為40.5億元、91.5億元、320.8億元。其中2017年海外市場收入同比暴漲了250%。

看持股:

小米招股書中披露的持股比例情況:雷軍持股31.4124%,總裁林斌持股13.3286%,品牌戰略官黎萬強持股3.2375%,高級副總裁洪鋒持股3.2207%,高級副總裁劉德1.5494%,高級副總裁王川持股1.1149%,順為資本CEO許達來持股2.9312%,小米上市前離職的原戰略副總裁黃江吉持股3.2375%,原首席科學家周光平持股1.43%。

小米多輪投資方晨興資本持股17.1931%,其他投資者持有21.3430%。雷軍和林斌持有股份為A類股,每份可以投10票,而其他人持有的為B類股,每份可以投1票。

什麼最賺錢:

互聯網服務已成為小米盈利的重要來源,2015年、2016年、2017年,小米互聯網服務收入分別為32.4億元、65.4億元、98.9億元,年複合增長率74.7%。2015年、2016年、2017年,小米互聯網服務毛利分別為20.8億元、42.1億元、59.6億元,年複合增長率69.3%。

所以,這印證了雷軍在公開信中所提到的:小米不是單純的硬件公司,而是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

IPO募集資金用途:

據瞭解,小米計劃將IPO募集資金30%用於研發及開發智能手機、電視等核心產品;30%用於擴大投資及強化生活消費品與移動互聯網產業鏈;30%用於全球擴展;10%用作一般營運用途。

小米商業模式:

招股書顯示,小米獨特的“鐵人三項”商業模式由三個相互協作的支柱組成:

1、創新、高質量、精心設計且專注於用戶體驗的硬件2、高性價比的價格銷售產品以及高效新零售3、豐富的互聯網服務。

硬件是小米提供系列自主或與生態鏈企業共同開發的硬件產品,產品包括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智能電視、人工智能音箱和智能路由器等。

新零售方面,全渠道新零售分銷平臺是小米增長策略的核心組成部分,小米官網一直專注於產品的在線直銷,根據IDC統計,2017年第四季度小米在中國大陸和印度的線上智能手機出貨量均排第一。

在互聯網服務方面,截至2018年3月31日,小米基於安卓的自有操作系統MIUI擁有1.9億月活躍用戶,構成一個開放的平臺並提供一系列互聯網服務,包括內容、娛樂、金融和效能工具。


AI財經社

捧小米的已經很多了,我想說說一些暗點。

1,881.3元。

這是2017年小米智能手機的平均售價,這個數字在2015年和2016年分別是807.2元和879.9元。可以看出,小米手機的售價是在不斷遞增,這反映了雷軍讓小米手機從低端走向中高端的努力。如果對比一下友商們的這個數字,可以看出小米的差距:華為218美元、OPPO 186美元、vivo 148美元,蘋果和三星分別為617美元和222美元(2016年數據)。

根據GFK的數據顯示,在今年第一季度,全球手機的平均售價達到了374美元,換算成人民幣在2400元左右。看來,小米的中高端之路還任重而道遠。



2,32億元。

這是小米2017年研發費用,看起來是不是很多?實際上,就怕對比,看看友商的數字吧。蘋果2017年研發費用是741億元人民幣,華為2017年研發費用是811億元人民幣,你還覺得小米的多嗎?



3,1290億元。

這是小米三年虧損的總額,尤其可怕的是在2017年,小米的虧損高達439億元。看來,2017年小米的復甦代價很大,這或許是之前聲稱五年內不上市的雷軍,必須儘快上市的原因。


閆躍龍

小米上市,最重要的意義並不是小米估值多少,能創造多少個富翁。對香港而言,這其實是一個分水嶺,未來三年,港交所將成為內地科網股上市的首選。

同股不同權對互聯網公司太重要了,雷軍在小米持股比例超過30%,仍然缺乏安全感,需要設計AB股。像滴滴美團這樣經歷過多次大規模融資,創始團隊持股比例極低的獨角獸,對同股不同權的制度渴望只會比小米更加強烈。

大老闆希望獨角獸們在國內上市,如果他們執意選擇去美國,態度就有了問題。估值幾百億上千億美金的大公司,這麼做風險太大。 而A股的制度改革在短期內還是無法滿足滴滴美團,a股上不了,去美國政治不正確,滴滴美團這些獨角獸很可能跟小米一樣,先去香港ipo,以後再回a股發cdr。

這麼幾個大項目做下來,香港在全球ipo市場的地位直線上升。

4年前,香港錯過阿里巴巴,但是接下來3年,香港將成為全球科技公司的樂土。


銀科技

主要看小米的定位,這決定了其產品的定價策略,盈利模式、利潤率以及未來的股價和市值。

1、雷軍將小米定義為一家以手機、智能硬件和IoT平臺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拆開看分兩部分,手機和智能硬件,IoT平臺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

3、那麼大致估算,IoT平臺為核心的互聯網服務業務,貢獻收入大約30%。

4、從招股書的收入佔比可以看出,小米現階段本質上是一個硬件製造公司,利潤率還很低,不超過5%。但營業收入規模很大,全球第四,還是很厲害的。

5、但恰恰爭議點在此,雷軍不認為小米是硬件製造公司,而是定義為一個互聯網公司。估值也是按照互聯網公司的算法來計算。現實和理想發生了矛盾。

6、如何解決矛盾,靠發展。小米要成為互聯網公司,可預期的未來是,逐步降低硬件製造收入佔比,逐步提升互聯網服務業務。那麼關注點就在於,小米是否可能提升互聯網服務業務收入。

7、從硬件公司成為互聯網公司,例子就是蘋果,這也是小米對標的。蘋果之所以能成為互聯網公司,因為其有ISO系統,其上附有大量的開發者生產大量的APP,吸引了更多的用戶。小米稱自己擁有1.9億MIUI月活躍用戶,也一直對開發者持開放態度。

8、綜上,小米要證明自己可以用互聯網來估值,是一家互聯網公司,一般公司會做的是開發出能夠在硬件上運營的知名的互聯網產品,比如遊戲,或者抖音,或者其他。但小米似乎是更看重物聯網方面,可以觀察。

9、小米其實有一個反面例子,就是美圖。主要收入來源是美圖手機,但也把自己按照互聯網公司來估值。目前股價跌的已經快要創上市以來新低了。這就是估值和自身業務不如何造成的後果。小米自己也在招股書中預示了這個風險:“倘我們不能按預期擴大收入來源,則可能繼續高度依賴智能手機銷售賺取大部分收入”


寡語2018

Hi~不如加關注?

招股書就是寫給投資者看的,小米希望告訴投資者什麼呢?透露了兩個方面,一是小米的公司屬性及其商業模式,二是財報反映出的預估企業市值和發展潛力。

小米公司屬性及其商業模式

招股書開篇就是董事長的公開信,在這封信中雷軍不止一次強調了公司的定位:

小米是一家以手機、智能硬件和IoT平臺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

可以發現,小米把自己最終定義為一家互聯網公司,而不是單純的手機及智能硬件公司。大眾所熟知的小米,是小米手機、小米數碼配件、小米智能家居,而對小米在互聯網服務方面的認知就很模糊了。雖然雷軍的公開信:小米是誰,小米為什麼而奮鬥,提到目前已擁有1.9億 MIUI月活躍用戶,併為他們提供一系列創新的互聯網服務。

這樣模糊的互聯網取得的成績如何呢?從招股書中展示的數據可以看到,小米的用戶平均互聯網收入從2015年的人民幣28.9元上升至2017年的人民幣57.9元。2017年,小米8.6%的營業收入及39.3%的毛利來自互聯網服務。

好吧,8.6%,又要惹得廣大智慧的網友們吐槽一波了。

小米的手機、智能硬件不用多說,而對於IoT(物聯網),小米的理解是設備或物件之間的網絡,透過互聯網進行無縫通信。與消費者相關的IoT應用涵蓋範圍甚廣,包括諮詢及娛樂、保健、智能家居、家居保安及安全等。

人們總會憧憬在未來智能生活的場景,各種大大小小的家電可以真正的“聽”人使喚,提供優質的服務和內容。智能家居這塊蛋糕小米過來分理所應當,但希望小米不要沉迷於硬件,要記得內容和服務才是內核,還有,小米是一家互聯網公司啊

而對於商業模式,在招股書中,小米提出“三項鐵人”模式:

小米的硬件還是頭號重要,雖然提出了這個華麗麗的模式,但不難看出,沒有硬件作為核心支撐,小米很難玩下去,畢竟小米的互聯網服務大部分是基於MIUI,靠吃小米手機等硬件的老本。

而招股書中小米理解的新零售,是依託於技術手段,實現線上、線下零售渠道無縫融合,提高效率,推動客戶流量,從而提高整體銷售效率。新零售亦透過自有線上線下渠道直接向消費者分銷,從而提高成本效率,並減少對額外分銷級的需求。

又是一個無縫融合,其實又何嘗不是為小米的互聯網屬性再做一番解釋呢?早期堅持官網直銷只做線上渠道,如今加上遍佈全國各地的小米之家,就成為了新零售。

話雖如此,但新零售帶來的成績還是不能小看。小米之家目前已有300多家門店,門店平均在200平方米左右,年均營業額在6500萬到7000萬之間,坪效達27萬元一年。而線上渠道的成績就更不用說了,看圖吧

IPO招股書解釋了小米“鐵人三項”,從大方面來看其實是產品、渠道、互聯網緊緊聯結形成的商業閉合環。這部分內容應該是投資者需要理解和參透的,雖然難免有講概念的嫌疑,但小米可是拿出數據的,這個不能算完全的忽悠。

不如再來看看小米公司的財報及盈利情況

2015 年,小米的經營收入達到 668.11億元,而在傳說中困難的 2016 年,小米仍實現了 684.34 億元的總收入。到了 2017 年,小米的營收幾乎翻了一倍,達到了 1146 .25億元。與此同時,小米的盈利也逐年增長:2015 年小米虧損 3.03 億元, 2016 年實現淨利潤 18.9 億元,2017 年經調整未經審核的淨利潤達到了 53.6 億元。

按小米提交的招股說明書披露的 2015-2017 年淨利潤的增長狀況,可以預計 2018 年小米的淨利潤將超過 120 億元。這無非是一份非常好的成績單了,市值會很高,有人預估小米 IPO 的市值會在800-1000 億美元之間,這背後潛藏的發展潛力就不用多說了吧。

上市之後對小米會有哪些影響?

好的影響:

同股不同權,使得創始團隊和管理團隊更有話語權

招股說明書還顯示了小米創始人、董事長兼 CEO 雷軍和小米聯合創始人、總裁林斌是“同股不同權”的受益者。雷軍持股31.41%,聯合創始人、總裁林斌持股13.33%,聯合創始人、品牌戰略官黎萬強持股3.24%。

這樣一來,重大公司決策將由小米的CEO和聯合創始人掌握絕對性的決定權,較大程度避免董事會成員因利益關聯而影響公司良好的戰略發展方向的情況發生。

解決融資問題,後續可投入更多研發資金

當然,上市最根本的好處就在於獲得了面向廣大社會投資人募集資本的機會,有了充裕的資金,小米在公司整體經營便可更加如魚得水。下面是招股書中透露的融資用途。

在小米6X發佈會上,雷軍也宣佈了小米董事會的一項決議:“小米整體硬件業務的綜合淨利率不超過5%,如有超過的部分,將超過部分全部返還給用戶。”

在雷軍的帶領下,小米成為了一家秉承“感動人心,價格厚道”企業理念的良心企業。

而在對融資後的資金安排也可以體現,在硬件的研發投入上,小米將投入30%的比例。其實小米的產品主打性價比被世人熟知,卻反而使人們忽略了小米產品本身的優質。小米在探索精良的工藝這條路上一直都是勇往直前呢,小米MIX系列全面屏全陶瓷就是最好的佐證。

這下好了,通過股票融資後有了更為雄厚的資金實力,小米可以回到真正“為發燒而生”的軌道上來了。

獲得資本市場上的強大收購能力

企業的發展壯大,倚靠企業間的兼併收購也是一種典型的方式,根據不同的動機,對市場上的同行友商或競爭對手進行併購,也會促進行業良性發展。

截至2018年3月31日,小米投資或孵化超過210家公司,包括90多家專注於發展智能硬件及生活消費產品,以加強小米生態系統。

如今小米上市,更加強大的綜合實力將吸引更多優質的小型企業與小米展開一段美好的未來。

不利影響:

公司上市引起的監管增加:

為了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各國立法機構都制定了完備的法律法規對公司上市行為進行監管,並建立了包括證券監督機構,證券交易所,投資者訴訟在內的一系列監管體制。

監管的增加意味著在未來小米的某些業務有可能會受限,尤其是IoT這樣的新興領域,制度尚未完善建立,實際的營運中會遇到難以預估的狀況,甚至有可能成為第一批死在沙灘上的人,風險還是有的,就看小米到時候能否摸著石頭順利過河。

商業信息可能被競爭者知悉:

每一個上市公司需要披露大量的信息,處於保護投資者的目的,監管要求上市公司對公司的重大信息進行披露,包括重要的財務數據、重大交易、股本變化、盈利和預算等進行公開披露,這樣以來,一些不便公佈的商業信息也被公開,一旦被競爭者知道,可能會給企業造成不利的影響。

招股書或許就是企業向眾人展示的一份演講稿,信息不假,但包裝也無過,畢竟是要煽動大家來投資啊。但小米是真的上市了呢,能否趨利避害,不僅僅考驗小米的商業模式,還要看市場環境,只能先祝小米好運了。


蘇寧手機

小米赴香港上市其實上市股權的存在一大看點,並且相關產業鏈的公司發展也將會成為焦點,如果小米上市成功的話,能夠在資本市場上運作,進一步拓展小米業務範圍提高小米產品的核心競爭力,特別是一步擴展它的生態鏈,涉及到智能家電、互聯網等等。但是這次IPO具體有什麼值得關注的地方呢,我覺得可以分兩個方面,下面我就來說說我的看法。


1.“享用”香港同股不同權制度

香港主板《上市規則》在4月30日正式生效,小米將成為第一家享用制度修改後的新制度,這也為小米特殊股權(同股不同權)上上市鋪平了道路。小米CEO雷軍擁有特殊股權,上市後將會採用同股不同權股份的投票權上限,平時我們都知道,我們擁有公司普通股份享有的表決權是按照股份同等表決,權利是同等拆分的。如果實現同股不同權制度,即每股特殊股份相當於10股普通股的投票權,意味著小米上市後只需要最少9.1%的特殊股權,就能夠完全控股小米。這樣的制度到底有什麼好處了。首先我們知道高科技公司融資需求巨大,比如什麼天使輪,A輪、B輪等等,會嚴重稀釋股份,造成的局面就是創始人失去公司控股權,公司內部分散。典型的例子萬科等等。比如阿里巴巴最大股東是軟銀,馬雲持有股份較少,但是在跟軟銀簽署合同後,馬雲對於阿里巴巴擁有絕對的決策權,這也是相當於變相的同股不同權制度。所以該制度實施後將會進一步促進高科技公司上市融資,提高公司競爭力,為公司後期的發展做好準備。一家公司的核心創始人,往往影響後期的發展。

2.關注小米產業鏈的投資機會

一旦小米上市融資成功,必然會加快發展業務,所以跟小米有合作和參股的相關上市公司將會明顯的受益,下面給大家羅列下相關上市公司。

(1)環宇數控:小米供應商,為小米提供精密磨削與智能製造技術綜合解決方案。

(2)美格智能:小米合作,公司物聯網事業群與小米生態鏈企業在移動金融支付,新零售解決方案,移動寬帶等領域有緊密產品和技術合作。

(3)精達股份:參股小米:公司認購了香港全明星投資公司(ALL-stars)4000萬美元份額,後者參與小米14年E輪450億美元融資,間接持有小米股份。

(4)普路通:小米合作,手機供應鏈合作伙伴,2015年小米相關收入佔服務類業務收入比例超5成。


道破天際

-----------------------------------

關於小米要上市的消息此前一直在網絡上流傳,但官方很少正面回應。現在,港交所官網終於放出了小米IPO申請文件,小米有望成為2014年以來最大的IPO。

小米招股申請書長達597頁,對非專業人士來說有些晦澀難懂,現在我們提煉出一些大家關心的關鍵信息,以供參考。

小米的經營狀況如何?

小米公佈了最近三年的經營狀況,小米2015年虧損76億元、2016年利潤4.916億元、2017年虧損439億元。

也就說,雖然小米手機近年勢頭非常猛,但在利潤上的表現不是很好。

雷軍對小米的控制權如何?

招股申請書中透露了小米科技、多看、瓦力等多家小米系企業的股權結構。其中最關鍵的小米科技主要股東分別為:雷軍(77.8%)、黎萬強(10.12%)、洪鋒(10.07%)和劉德(2.01%)。

由此可見,雷軍對小米科技掌握著絕對的控制權。

同股不同權是什麼鬼?

小米將成為港交所“同股不同權”第一股。港交所制定的《新興及創新產業公司上市制度諮詢總結》於4月30日正式生效。小米現在才正式申請IPO很大原因在此。

同股不同權意味著雷軍即使在股票數量不佔絕對優勢的情況下,依然擁有絕對的投票權,從而保持對小米的控制權。谷歌等科技巨頭也採用類似的股權架構。

小米2017年為什麼出現大額虧損?

在一般的印象中,小米2017年高歌猛進,出貨量逆勢狂漲,重回世界前五,看起來形勢一片大好。但在財務數據上,小米卻出現了439億元的虧損。

從招股書中財務數據來看,2017年小米的銷售和推廣成本猛增,是2015年的兩倍多。這顯然和小米的新零售戰略有關,明星代言、線下推廣、新開門店等增加了大量支出。此外,資產公允價值變動、股份薪酬等,也是造成利潤下降的一大原因。

小米股票值得買嗎?

和很多科技股票一樣,由於其品牌熱度,小米在香港上市後必然會吸引到大量投資者的關注。

但在股票市場中,不確定性非常大。小米在招股書中的風險提示中提到,過去小米出現過利潤虧損,未來也將積極推展新業務、進軍新領域,可能會繼續出現虧損,也可能會不給股東派息。看不看好小米股票,很大程度上是看不看好小米未來的發展前景。

還是那句話,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國內BAT三巨頭會變成“ATM”嗎?

以上就是小雷總結的用戶可能比較關注的6個問題,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對小米上市還有其他疑問或想發表的觀點,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