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要辣油啊”?這才是南京最正宗的柴火餛飩!

一碗可以喝的餛飩

下午4點半,章爺爺就開始忙碌起來了。

劈柴,引爐,燒水;

揉麵,拌餡,調汁。

5點左右,章爺爺將小車從家裡推出放到店門口,熱水在鍋裡熱嘟嘟的冒泡。

“阿要辣油啊”?這才是南京最正宗的柴火餛飩!

一會兒,陸陸續續的人們就來了。

“老闆,來個小碗餛飩,加個荷包蛋。”

“好咧,馬上來。”

章爺爺和婆婆是1987年左右前來到南京開了這家餛飩店的,至今已有三十幾年了。

這家店屋子不大,門口一個餛飩車,屋子裡面幾個方桌,顯得比較老舊。

而且它也沒有名字,後來食客們自己為它起了一個名字:老頭老太餛飩攤。

“阿要辣油啊”?這才是南京最正宗的柴火餛飩!

名字很言簡意賅,卻也洋溢著溫暖。

在這三十年賣餛飩做生意的日子裡,章爺爺和婆婆見證了浦口的繁榮發展,同時也經歷了人情的冷暖。

當我們問到當初是怎麼想到做餛飩的?

爺爺告訴我們說,“那時窮啊,要討生活呀。”

生活艱辛,一開始的初衷不過是為了溫飽,保持家庭生計,卻不想,這一做就是三十幾年。

“阿要辣油啊”?這才是南京最正宗的柴火餛飩!

一開始,靠的是婆婆是自已一個人挑擔子賣餛飩,小小一副擔子所有煮餛飩的家當都能擔起來,甚至還能帶上兩個小板凳。

那時候章爺爺就在家帶孩子,全家的生活就靠這一個小小的餛飩攤。

再後來,挑擔子變成了小推車,孩子也長大了,老夫妻兩個人就一起在楊橋洞賣餛飩。

“阿要辣油啊”?這才是南京最正宗的柴火餛飩!

一直到2004年,碰到拆遷,就在龍虎巷找了一個小門面,也就是現在這個地方,一待就是13年。

好在老夫妻倆的幾個孩子都很有出息,兩個大學生,兩個研究生。

現在他們都各自成了家,有了孩子。只是都在外地,只有過年了才會聚上一聚。

一直以來,這家餛飩店做的都是熟客的生意。

在我們去的那天晚上,時不時的會碰到一個帶著打包盒來買餛飩的食客。

“阿要辣油啊”?這才是南京最正宗的柴火餛飩!

也有很多食客開著近一個小時的車特意過來吃碗餛飩。

食客們形形色色,有直接穿著睡衣就過來的,有附近棋牌室打完牌過來夜宵的,也有下了晚班幾個夥伴一起過來的......

為什麼來吃餛飩?

他們說,這兒的餛飩有小時候挑擔子的那種餛飩的味兒。

婆婆告訴我們,包餛飩包的時候會講究放點空氣,這樣一個個鼓鼓的,像個“小燈籠”模樣。

這種餛飩下鍋後會飄在上面,雖說對口味沒影響,但這樣的餛飩,不容易“癱兒”,就是說不會爛乎乎的意思。

“阿要辣油啊”?這才是南京最正宗的柴火餛飩!

燒爐添水這種事一般是章爺爺做,婆婆就在旁邊打下手——包餛飩。別看婆婆年紀大,包起餛飩來可不含糊。

右手用小木勺粘肉餡,左手拿餛飩皮,一粘一裹,一邊包餛飩一邊嘴裡面還唸叨,1,2,3,4,5.....可能因為自己年紀大了,怕記不住數量,所以要一邊包一邊數。

婆婆說,不會少客人一個餛飩的。

“阿要辣油啊”?這才是南京最正宗的柴火餛飩!

餛飩店的餛飩分大碗和小碗,大碗7塊,30個;小碗5塊,20個。

婆婆說,我家的肉都是新鮮的好肉,菜場賣肉的都知道,我去買從來不買不新鮮的。

餛飩是現賣現包,人多的時候忙不過來,想吃就只能等。

“阿要辣油啊”?這才是南京最正宗的柴火餛飩!

餛飩是鮮肉餛飩,湯裡面會加一些葷油、榨菜、蔥花等,如果要說這家餛飩和別家有什麼不同,那就是老爺子會在餛飩出鍋後,撒一些胡椒粉。

喜歡重口味的,還可以自行加一勺婆婆特製的辣油,吃完一碗保你出一身汗,神清氣爽。

她家辣油比較辣,不過很多在浦口,乃至南京人,喝餛飩都好一口辣油!

餛飩攤都是做夜宵生意的,每天下午5點30分營業,到凌晨3點。而每天生意最好的時候,要到9點之後。

但是風裡來雨裡去,老夫妻倆從未想過捨棄餛飩店。

爺爺說現在年紀大了,但就是閒不住,只要大家吃不厭,只要我和老太婆還能做,就會一直做下去。

“阿要辣油啊”?這才是南京最正宗的柴火餛飩!

“老闆,餛飩阿好啦?”

“馬上就好......”

“阿要辣油啊~”

在簡陋的餛飩小店裡,每到夜幕降臨,這一幕都要上映無數遍。

提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