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趙構支持岳飛滅金,以南宋的實力有可能滅掉嗎?

羅生靈衣

滅金的可能性不大,但收復失地應該問題不大

畢竟金國雖然快速擴張,一度打下了大片的江山,但是由於兵力受限,根本無法有效的將戰爭所得土地轉化為統治地區

再者說,淪陷地軍民群情激憤,抗金的口號十分響亮,再加上岳飛等愛國同志的努力,一時間軍事實力快速提升,軍心穩定且逐漸高漲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橫掃天下的金國鐵騎,貌似打不過岳飛

所以說,收復失地問題不大,如若想要更進一步,完成對北方金國的致命一擊,還需要從長計議


如果宋高宗全力支持?別說他了,要是當年宋徽宗不白痴,宋朝根本就不可能滅亡的好嘛!

換句話說,靖康之恥純屬咎由自取,明明實力尚存,精忠報國之人一抓一大把,卻偏偏聽信投降派的讒言,這是著名書畫家兼政治白痴宋徽宗作的妖

宗澤、李綱曾在北宋滅亡之前成功上演絕地反擊的戲碼,雖然壯烈卻未曾打動宋徽宗同志,最後在投降派的慫恿下,二帝出降,北宋宣告滅亡

好不容易跑回來的康王趙構,當了皇帝后不想著給哥哥老爹報仇,卻一心想過舒坦日子,一逃再逃不說,還下令放棄已經被李綱修整差不多的前都城健康

這一決定直接變相表明了高宗根本就沒有考慮過收復失地的問題,隨後的歷史發展進程也驗證了這一點,隨著岳飛抗金事業的起步並飛速發展,南宋再次迎來了收復失地的大好機會,可是結果卻讓人無奈——岳飛被殺,屈辱議和

如果宋徽宗時代,重用了李綱、宗澤,宋高宗時代,重用了岳飛、韓世忠等人,結果會是怎樣呢?至少不是偏安一隅,委曲求全吧

如果得到支持,岳飛真的能堪當大任嗎?

宋徽宗那茬我們就不說了,畢竟下場太過悲慘,就當是饒過他好了。回到宋高宗這塊,假設他不是那麼慫,而是有卓越的軍事能力和政治眼光,會是怎樣?

初期來說,高宗的確任用了岳飛,而岳飛也不負眾望,在與金國大小百餘場戰鬥中,均取得勝利,快速提振了南宋軍民抗金的熱情不說,也讓自己的威望、能力廣為人知

隨後金國重臣完顏宗弼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上,先後收復鄭州、洛陽,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並進軍朱仙鎮

當時已經成長為完全體的岳飛,是為宗弼所忌憚的,他開始害怕這個岳家軍的創始人,他未曾想過,宋朝還有這樣一號人物。要知道宗弼便是大名鼎鼎的金國四太子金兀朮,一向作戰勇猛、所向披靡,從不把南宋放在眼裡

憑藉著宗弼的軍事才能和未曾一敗的重騎兵鐵浮屠,金國一度在宋金對抗中佔據絕對的上風,但是岳飛的出現卻讓讓金國有了危機感

隨後,陰險狡詐的完顏宗弼很有可能做出了一件事情,並最終害死了岳飛。有記載佐證,秦檜實際上就是完顏宗弼養在高宗身邊多年的內奸

要知道,當時幾乎所有宋朝大臣都隨二帝北上,而秦檜南歸之後卻表示自己是偷偷殺掉守衛,逃回來的。不說當官多年的秦檜功夫怎樣,他還順道帶回了妻子和兒子,這就讓人......

多方論證來說,岳飛的確可與金國一戰!

如果真的開戰了,而且一戰到底,會是怎樣?

根據當時的情況來看,南宋的確剛剛建立,根基不穩、國力凋敝。但是從長遠的眼光來看,收復失地意味著什麼?

大批淪陷地軍民的響應,必然會讓北伐速度加劇,一旦宋朝子民迴歸政府的懷抱,必然各司其職以守衛自己的家園,種地的種地、當兵的當兵,屆時無論是稅收還是軍需都有了補給,或許可能初期會艱苦一點,但是未來呢?

按照岳飛的軍事水平,不說是打的宗弼滿地找牙,再差也是五五開吧。如此一來,在對戰過程中民心所向就顯得十分重要,剛才也說到了,無數淪陷地軍民翹首以盼王師北上,收復中原,此時如若北伐怎能不響應?

反觀金國,雖然短時間內打下了大片的土地,卻沒有辦法進行有效的統治,畢竟金人的數量是有限的,當初打下遼國之時不過幾萬人而已,漢人天下宋朝軍民何其多,就算是戰爭處於僵持階段,也必然會有勝利的一天

一如近代抗日戰爭,只要堅持不懈,一定會有勝利的一天。短時間內無法完成,那就游擊戰,打持久戰,前提是得有精神領袖的引導和堅定的信念

而“一心主戰”的宋高宗,和“能征善戰”的岳飛,就如同朱毛搭配,是有後例可循的

收復失地基本可行,而且難度係數不算太大,但徹底滅亡金國,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畢竟收復失地,迎還二帝屬於自衛行為,而北上滅金就是主動開戰了。北方大片土地自契丹建立以來便在遊牧民族的統治之下, 漢人若想一舉滅之,需要付出的代價是不可估量的

雖然契丹被金國所滅,一直想要復國,但是唇亡齒寒的道理也是明白的。如果南宋北上,保不齊金國就會和遼國殘餘勢力結盟,一致對外共同守衛家園,這樣一來,不僅難度係數增大,後勤保障也會出現一定的問題

原本已經安居樂業的百姓,需要為對外作戰支付軍需,加重了負擔不說,性質就變了。以前是為了自己,現在是為了國家,積極性有多大還是未知數,一旦整不好再鬧個民變窩裡斗的,就不是很划算了

當然,也不是沒有機會。至少要等到國力強盛,百姓安定之後再做打算

到了那時,名將是否後繼有人,帝王是否勤政愛民都是未知數,所以YY就到此為止吧!



置身黑白的精彩

靠岳飛去那就是送人頭,送經驗去了,只會加速南宋滅亡。岳家軍主力是投降的偽齊軍和投降的農民起義軍,加上點收編的土匪,戰鬥力非常的差,在堰城和穎昌讓一萬五千金兵,就打的岳飛向劉錡求救。1123年就參軍的岳飛,跟過劉浩,黃潛善,王彥,張所,宗澤,杜充,一次被開除了,兩次逃跑,1132年投靠張俊前,更是逃跑當了土匪。岳飛的主要戰功是打的偽齊軍和鎮壓農民起義軍,岳飛升官發財的1134-1138年,南宋就沒有打大的戰役,只有仙人關和大議鎮,岳飛還都沒有參加。岳飛一生都在躲避金國主力。在堰城讓一萬多金偏師就打的潰不成軍,還是金兵可打可不打的情況下。

翻開歷史,每一次金兵主力來,岳飛不是跑,就是不前。做為一個畏金如虎的,唯一一個沒和金主力對抗過的將領,讓岳飛領軍去北伐,就是南宋滅國之時,還好高宗早看出,岳飛不過是藉口北伐不交兵權。

1129年,岳飛在杜充手下為統制,岳飛跟隨都統陳淬,防守馬家渡,金兵剛剛過河兩千,岳飛就逃跑了,主帥陳淬戰死。金兵長驅直入,一路追高宗到東海。岳飛跑宜興逍遙快活,根本不顧國家存亡,高宗死活。張俊的明州大捷,韓世忠的黃天蕩,岳飛統統沒有參加,如果岳飛能有一丁點愛國之心,去黃天蕩幫一把韓世忠,金兀朮可能真就得死在黃天蕩。1134年仙人關岳飛離仙人關不過一百多公里。只有兩千人的吳玠,迎擊金兀朮,岳飛同樣是與金兵背道而馳。

1136年偽齊三十萬,進攻淮西劉光世,高宗命令,已經是節度使的岳飛和張俊支援劉光世。結果,劉光世逃跑,岳飛一個半月還在“半途”,是張俊獨力擊敗偽齊三十萬人。

1140年5月,金國主力進攻順昌,高宗命令岳飛支援,只有兩萬人的劉錡。結果,金兀朮圍功順昌的時候,岳飛避開金主力,跑去中原地區“收復失地”。等1140年潤6月12日劉錡苦戰兩個多月,擊敗金主力,金國撤軍回國。岳飛才於1140年潤6月20日跑堰城打了一場“獲戰馬兩百餘騎”的堰城大捷。於7月王貴和姚政在穎昌擊敗金國一萬多人的進攻。《王貴穎昌大捷奏》清清楚楚記載,殺金兵五百(讓岳飛孫子岳珂,篡改成五千)。7月20日岳飛不戰而逃,丟失了張俊,楊存中,王德苦戰幾個月才保衛下來的河南(杜撰十二道金牌,就是掩蓋岳飛丟失河南的罪行)。1140年是岳飛抗旨畏敵不援友軍的死罪第一條罪證,如果,高宗和秦檜真是“誣陷”岳飛,難道還用岳飛最輝煌的戰功來“誣陷”?簡直就是侮辱中國人的智商。

岳家軍於七月十八日還在臨潁與金軍作戰,七月壬戌即二十日從郾城 班師,不可能一天內趕到三百多里外的朱仙鎮“大敗金軍”後返回郾城班師,就算岳家軍都變成天兵而成就“朱仙鎮大捷”,此後秦檜“聞先臣將成功,大懼”之日,最早也要七月二十九日前後,時岳飛撤軍已九日左右。如果此後秦檜真的力請於上,下達所謂“迫令岳飛班師”的“十二道金牌”,最快也要八月上旬即岳飛撤軍二十天左右,方能送達朱仙鎮,則岳珂“一日而奉金字牌者十有二……先臣始班師”之說,豈不是不攻自破? 再說,皇帝召回朝臣,一道詔令足矣,何須第二?如果真的“一日而奉金字牌者十有二”,則說明岳飛在皇帝的心目中,是一個藐視皇權,不把詔令當事兒的逆臣,以致皇上不得不在一天內簽發十二道內容一樣的詔令,興師動眾給岳飛送去。如此說事,豈不是使岳飛罪該萬死? 其實,岳珂先生虛構“朱仙鎮大捷”,是為了掩蓋當年岳家軍後期“軍皆潰”;杜撰秦檜亟請皇帝下十二道金牌迫令岳飛班師,則掩蓋岳飛自行撤軍。殊不知受七月二十日岳家軍撤軍日期所限,光時間上就無法安排這兩場鬧劇,結果越描越黑,對岳飛欲褒成貶。

1141年,金國又來進攻南宋淮西地區,高宗命令,張俊,劉錡,楊存中正面迎擊,韓世忠水路側擊,南宋唯一有三萬騎兵的岳飛,斷金退路 ,打算全殲金國主力,結果韓世忠按兵不動,岳飛離前線450裡,抗旨不前。高宗連下十五道詔書,岳飛三個月才進軍三十里,直接導致宋軍不但沒能全殲金主力,反而是張俊,楊存中,王德擊敗金主力,在追擊途中遇埋伏,楊存中部全軍覆滅,宋六萬精銳損失。

本來可以圍殲金主力的一場戰役,因為某些人的肆意妄為,戰場抗命硬打成一場敗戰。正是這一戰,讓高宗對四大將徹底失望,認識到靠這樣一群人想打贏金國根本沒有希望,所以高宗才想議和,才想重組軍隊,把軍隊控制在自己手裡。

靠這樣一個人去“直搗黃龍”簡直就是個笑話。岳飛是南宋唯一一個畏敵罪被處死的大將。靠他去打敗金國無疑是痴人說夢。到是岳飛被處死以後,岳家軍讓王貴和姚政接管,反而使金國有所忌憚。


曉風2016

以南宋的經濟實力,完全可以收復失地,但卻因趙構的錯誤決定貽誤了戰機。

金國滅了北宋以後,趙構登基為帝,而趙構的登基為金軍佔據的當地的義師帶來了期望,知道這個國家還沒有亡國,而北宋又是個重文的國家,因而大眾的心裡對宋朝的歸屬感很強,即使被金兵佔據了,可是照舊團結起來反抗,不肯意做亡國之人。

趙構帶著大軍很快站穩了腳跟,並開端跟金人周旋,可是趙構究竟是皇帝,加上膽子小,因而不敢親政金兵,所以趙構就回到了建康安穩的做皇帝,把抗金的使命交給了韓世忠、岳飛等人,並期望他們可以打敗金兵,給南宋贏得時刻安居樂業,究竟戰亂給南宋帶來很大的災禍。

趙構本是一心抗金的,可是秦檜的到來,讓趙構看到本來不能太抗金,克復失地起點是好的,可是一旦跟金兵撕破臉就不好了,所以趙構是在打勝了以後,就開端跟金兵議和,期望各不相犯,可是金兵也會策略,外表是議和,拿著南宋的錢養活自個的部隊,涵養一段時刻以後,立馬跟南宋作戰,並讓趙構安穩的美夢決裂,如此屢次的撕毀盟約,讓趙構看到了金人的無恥,因而趙構決定一下抗金,給金兵以色彩看看,趙構錄用岳飛為北伐主帥,並聲稱必不負岳飛,只期望岳飛可以放心交兵,克復失地,康復大宋舊日的光輝。

岳飛北伐,一路勢不可當,每到一個當地,各方的義師紛紛呼應,而岳飛才幹拔尖,指揮戎行自若 ,打的金兵節節敗退,即將克復舊都汴京城,可是趙構卻遭到金兵的求和信,加上秦檜的辯說,又讓趙構改變了想法,召回了岳飛,然後失去了滅金的大好時機。

趙構知道南宋的實力,南宋儘管小,可是經濟水平很高,完全可以支持戎行的工作,也知道以岳飛的才幹,只要給岳飛供給好保證,岳飛一定可以度過黃河,直搗金人黃龍府,可是趙構卻偏偏沒有做,究竟北宋現已亡國一次,南宋的樹立也是機緣巧合,儘管趙構是南宋皇帝,可是趙構的皇帝只能是撿回來的,聲威缺乏,要不是各個大將都是北宋的,趙構肯本不能當皇帝。

可是趙構知道,過為己甚,一旦兵發黃龍府,那麼金人必會魚死網破,到時候南宋必會墮入戰役的泥潭裡,無法自拔,而趙構即是看清楚了這一點,於是把岳飛撤軍,給金人議和,期望兩邊休戰,和平共處。

還有就是,南宋是剛樹立的,很多次序還不正常,一旦遇見危機,必會搖搖欲墜,所以趙構必須先安頓南宋內部,才好開展其他工作。因而說趙構也想收復失地,也想滅金,可是不能由於滅金而毀了自個,便宜了那些兇相畢露人。所以說趙構僅僅先安穩後方,緩緩滅金,惋惜時刻不等人,戰役少縱即逝,和談給了金兵涵養的機會,而趙構儘管安穩了後方,可是卻失去了收復失地的好機會。


雞史

很多答案都不靠譜,忍不住BB幾句:

首先說結論:無論是誰,當時都不可能滅了金國!

1.金國實力強大。

金國一路滅遼攻宋,絕不是偶然的,強大的戰爭實力是基礎。遼國雄踞北方多年,宋拿其一點辦法都沒有,更何況是滅了遼國,風頭正勁的金國!金國因為是外族,漢人的歷史記載頗多不客觀之處,當時的金國,將星閃耀,隨便擰出一個,都夠宋遼喝一壺的!

不說名將,完顏婁室完顏銀術,歷史上並不出名,或者說漢人記載的歷史並不出彩,而且還只是個前鋒,可就這兩貨,滅遼攻宋,幾無敗績(感興趣的去搜來看看)!當年遼國的戰神耶律大石,碰到完顏婁室,也給打殘!

2.冷兵器時代,遊牧民族的天然優勢。

冷兵器時代,騎兵就是王,這是遊牧民族對農耕民族的天然優勢,口號不能退敵,鍵盤不能殺敵,實力使然。後世蒙古橫掃亞歐,當時所有的國家所有的民族都是軟蛋嗎?不是不反抗,而是實力不行,實在是真打不過。

有朋友總是拿漢朝的霍去病衛青來說事,說實話,那時中原跟遊牧,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遊牧完全還是處於未開化階段,沒發展到後世的地步,一旦遊牧慢慢發展,優勢就變大了。

冷兵器時代,中原對遊牧,除了防禦,沒其他辦法。而當時的金國,可是滅了遼國的金國!這特麼是遊牧對遊牧!所以,任何輕視金國的想法,都是錯誤的。

3.燕雲十六州

宋一開始,就存在地勢上的硬傷,燕雲十六州不在手上,翻開我國的地圖就可以看到,燕雲十六州一失,整個中原一馬平川,完全暴露在遊牧的鐵蹄之下,成為一個天然的殺戮場。

地勢沒有了,無法組織起防禦,打又打不過騎兵,宋朝的悲劇差不多就註定了,我們看宋史會覺得很憋屈,打輸了賠款,打贏了特麼還是賠款,其實真沒必要怪責老祖先,不是不努力,是真沒辦法。

4.產馬地

宋朝軍事上另一個硬傷,是沒有馬,沒有馬就沒有騎兵,碰到遊牧民族的騎兵,即使打贏了,也只是擊潰,而不能全殲,所以終宋一朝,打了很多仗,但對方的有生力量從沒削弱過,兩條腿怎麼跑得過四條腿?

金國攻宋,大多是繞城而過,基本不攻城,你敢出來,就利用騎兵的優勢野戰消滅,所以我們後人看到很奇葩,金國都打到首都,把東京給圍了,北方很多城池還在宋的手上。繞城打援或者圍城打援,金國深得其精髓。

宋朝沒看到這個硬傷嗎?不是,老祖宗打打殺殺那麼多年,其智商哪有那麼不堪,宋朝一直跟西夏不對付,打來打去,就是為了有一個養馬的地方,可惜,西夏跟遼國曖昧得很,一個強大的遼國和西夏,還都是遊牧,還有地利,換你咋整?

5.重文抑武

如果說宋朝有弊端,重文抑武絕對算一個,宋朝重文抑武是有傳統的,因為趙匡胤黃袍一披就成了皇帝,來得太容易,後面防武將防得過分了。

所以我們常常看到,每當宋朝危難之際,都是文官棄文從武,宗澤李綱都是例子。文人有迂腐的地方,比如宗澤,不得不說這老人有風骨,但趙宋皇室已經被一鍋端只剩下一根獨苗趙構的時候,還要求趙構去東京督戰,這就過分了,趙構一旦有個三長兩短,宋就全完了。。。趙構站在城頭,金國就不堪一擊了嗎?人家巴不得呢,“搜山檢海捉趙構”呢。

到了趙構這裡,被打得滿地找呀,開始倚重武將了,所以這個時候武將成堆地冒,岳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吳階劉琦等等等等,這時,文武矛盾又出來了,武將一遭得勢,開始張揚跋扈,文官又看不慣了(韓世忠公開叫文官為“稚兒”),這就是為毛岳飛死的時候,朝堂那麼平靜,幾乎沒有一個人跳出來阻止的原因。

宋朝可不是沒有腦袋硬的文人,反而有很多,且引以為榮!陳東歐陽澈,動不動就萬人上書堵皇宮,宋朝有不殺仕的傳統,封建王朝中是相當難得的,文人一個個都流弊得很(當然,這兩貨被趙構咔嚓了)。

6.宋朝對金國的戰績可憐

宋朝對金國的戰果,真的很小,稍微強點的是吳階周俊劉琦,連岳飛也排不上號,很多朋友將演義當歷史鳥。。。

宋朝對金國的勝績,基本上也都是防禦戰,很少有主動的進攻戰。沒必要苛責,實力使然,是真打不過,戰爭,並不是靠喊口號就可以退敵的,得靠實力。現在的美帝軍事上雄霸全球,別人不是不想反抗,實力不行,打不過就是打不過。

“中興十三功”,這是岳飛平反後,趙宋朝廷評選的,韓世忠都有,岳飛沒排上。而且中興十三功,現在看來,基本都算不上流弊得不要不要的。

7.岳飛

岳飛被後人神化了,當然,俺不反對岳飛被神化成一個符號,但作為學術討論,就不能這樣啦。

岳飛的功勞:主要是平亂,楊么什麼的,平亂時期,是岳飛和趙構的蜜月期,對外戰績也很可憐。

岳飛對金國:津津樂道的郾城大捷、穎昌大捷、朱仙鎮,都言過其實了,郾城大捷奪得馬匹200只,穎昌大捷殺跌500,怎麼也算不上大捷吧。這兩段史實的考證,可參考宋史大咖鄧廣銘和王曾喻,朱仙鎮鄧廣銘考證基本沒這回事。這兩大家可不是嶽黑,嶽粉來著。。。王曾喻在穎昌大捷的考證中,厚著臉皮說:這麼大的戰役,不可能才殺敵500。。。而鄧廣銘沒他的學生那麼沒節操,老老實實寫了500。岳飛的孫子岳珂,則是直接在500後添了個0。

岳飛的問題:

1.情緒化,劉光世的淮西軍,本來是打算給岳飛的,但趙構後來反悔了,擔心尾大不掉吧,結果淮西兵變。這事確實是趙構的問題,但領導不給就不給了唄,岳飛卻鬧起了情緒;

2.立嫡。武將重兵在握,參與立嫡,在任何朝代都是大忌,岳飛卻做了,更關鍵的是,趙構特麼沒有兒子!趙哥哥還在哼哧哼哧努力製造,指望整出一兒子來呢,你岳飛卻嚷嚷要立別人;

3.趙構擔心岳飛“迎二帝”趙構位置不保,。這是後人瞎想了,趙構根基已成,迎回二帝對他也沒影響,而且吧,那兩個傻前皇帝,回來了還敢爭皇位?

4.援淮,本來有將金國主力裝進口袋的機會,可惜錯過了,岳飛是主要責任者,行動遲緩,結果宋軍反勝為敗,而且敗得很徹底!將趙構的殿前軍幾乎賠了個精光!!這是當時趙構唯一能好好使喚指揮的嫡系(其他都是家軍體制,岳家軍韓家軍都是,自主性很大,硬要比較的話,就象民國那陣,只要通電擁護中央就行了,內部的事兒中央你別插手),這事,換誰都火大,我特麼自己都把嫡系賠光了,你在後面磨蹭,“帝始有誅飛意”,援淮之後,趙構痛定思痛,開始收兵權,韓世忠等都比較聰明比較乖,岳飛又鬧情緒了;

5.“告首狀”,本來領導已經很不滿了,你還鬧情緒,又出來個告首狀,岳飛的命運就註定了,援淮是口子,告首狀是最後一根稻草。

總結:咱沒有必要去指責誰,實力使然,打不過就是打不過,換誰都不好使。趙構也不是個庸才,力保小朝廷不失,已是大功,前期這貨也一直想著北伐,“快點快點再快點,與君痛飲”,後人對趙構汙化太多,一直到援淮之後,趙構才對北伐死了心。

南宋存在了那麼多年,也沒把岳飛神化,岳飛被神化成一個符號,是明朝的事兒,

俺以為,經過蒙元的殘暴統治之後,明朝的士大夫反省這段歷史:辣麼夢幻辣麼好的一個王朝,為毛悲劇這麼多?所以急需一個高大上和一個背鍋俠,於是成就了岳飛。

宋朝很夢幻,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不殺仕,經濟發達,賠款賠成翔也拖不跨,可偏偏,漢民族兩大泣血的悲劇,都發生在宋朝,靖康之恥,崖山殉國。。。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是資本主義的萌芽,再加上宋朝開明的政治,比西方足足可以領先400年!明朝後期也是,資本主義萌芽階段,可惜都被外族給掐斷了,一個是蒙元,一個是滿清,我中華之苦難,從此開始,可悲可嘆!


泥人171753399

個人意見:如果趙構支持岳飛滅金,或許金會被滅,但是中國也會迎來第二個五代十國。

當時以宋的人口、經濟來說,蒙古加遼和金三個一起也比不上南宋,但是我們要首先弄清楚,趙構為什麼不支持岳飛滅金。這裡有三個因素:

1、怕岳飛變成第二個王莽、曹操

2、趙構作為南宋皇帝,代表著大部分貴族的利益,宋朝南遷其實就是穩固這些人的利益,如果打仗,錢誰出?兵誰出?還不是這些貴族。當時的政局不允許出現這種事情,趙構怕經濟受到毀滅性打擊。

3、如果全力支持岳飛,迎接回來二帝,趙構該如何自處?

4、而岳飛的死,很重要的一點因素就是,金在議和條約中規定,岳飛必須死。

5、金連遼都能滅,作戰能力極強。

我們既然知道趙構為什麼不支持岳飛攻打金的原因,再反過來假設。如果趙構全力支持岳飛攻打金,引起的變化就有幾點:

1、因為金本身的強大,在與金火拼的同時,拖垮南宋經濟,影響士大夫階層的利益,內部矛盾會激化,少不了造反。

2、而就南宋本身的實力,是完全能收復失地迎接回了二帝的,三帝共同治國的結果就是國家再次分裂,代表各自世大夫利益的人,各自擁立三帝為王。

3、而岳飛在滅金之後,因為 當時吳階已死,蜀中文臣已控制了那裡的軍隊。新的吳家軍還未出現,當時蜀中三大將都歸於文臣鄭剛中掌管。張俊已決意交出兵權,楊沂中與張俊號稱生死之交。被羈留在京城,其軍隊就已被朝庭派張俊、去改編了。岳飛還未回到軍區,張憲、岳雲就已被拘捕到京城了。唯獨剩下岳家軍,如果岳飛不要在功高震主情況下被殺,在滅掉金之後,哪怕自己不想當皇帝,其不想死的下屬也會抬他上去。

結論就是:趙構全力支持岳飛滅金,在軍事上應該能取得戰爭的勝利,但是全國格局很大可能會出現第二個五代十國的局面。


笑嘗歷史百態

就算是趙構全力支持岳飛,滅掉金國也沒有可能。但是有可能出現兩種結果,一種是收復失地但是不可能滅掉金國。另一種是趙構身死國滅。先說說收復失地吧。



收復失地

其實一開始趙構是非常支持岳飛的,不然岳飛也不可能會成為終宋一朝,最年輕的建節者,還有岳飛升官的速度如此之快,也是因為趙構的支持。

也正是因為趙構對岳飛的全力支持,岳飛才能夠屢戰屢勝。先是收復了襄陽六郡,在第二次北伐之時完全有能力攻下開封。當時經過郾城之戰和潁昌之戰後,岳家軍鬥志激昂,反觀金軍鬥志全無,金兀朮當時已經決定放棄開封,北渡黃河。所以當時的形式完全可以收復失地。



但是無法滅掉金國,燕雲十六州易守難攻,北宋建國初期,遼國佔據十六州,多次攻打都沒攻下,何況當時的金國遠勝與遼國。再者說就算當時金兀朮北渡黃河撤退,手中尚有十幾萬兵馬,還有金國北方數十萬兵馬,要想攻滅金國難上加難。還有就是黃河以北從遼國時就被北方遊牧民族統治,根本沒有漢族意識,一旦岳飛北渡黃河根本就沒有任何民眾支持。所以岳飛最多也就是收復失地,打到黃河。



身死國滅

南宋是在戰亂中建立的政府,政府內部有北方派和南方派,在金軍南下之時所有人同仇敵愾,每個人都對政府和軍隊全力支持。但是當南宋穩定,岳飛多次北伐之後,朝廷出現了不同的聲音。南方派基本都是主和,而北方派一部分主和,一部分堅持北伐。這時候朝廷大部分都反對北伐。南方派主和心裡想的是憑什麼花著我們的錢恢復你們的江山。而一部分北方主和派想的是,萬一岳飛失敗,金軍再次南下,一定會國破家亡,還不如趁這一好時機主動議和。



再有就是趙構當初鼎立支持北伐,對南方百姓的稅收加重,此時民變四起。聲勢最大的當屬鐘相、楊麼洞庭湖起義,最終實在沒有辦法了,調動了岳飛才平定了起義。如果趙構繼續如此很可能繼而造成更大的民變。



內部失去了南方派大族的支持。境內人民的反對,如果趙構在強行支持岳飛,很可能會造成內部分裂,民變叢生。剛剛穩定一點的南宋根本沒有能力處置這些問題。如果不是因為金軍的南下,面臨滅頂之災,恐怕多方勢力也不會凝聚到趙構手下。現在外部矛盾已經解除,內部的矛盾就凸顯了出來。


越關換視界

南宋根本滅不了金。

金國最後滅亡時間是公元一二三四年,在無比強大的蒙古不停攻擊和南宋的夾擊下,金國硬是挺了幾十年,時不時還有反擊和大勝。單單一個南宋,將領之間還互相掣肘,怎麼可能北伐滅金?

當年,金國從遼國手裡接管過來的福利:廣袤的燕雲十六州,人財兩得,奠定了無比雄厚的經濟基礎和人力資源,加之金國自身草原民族的彪悍,南宋在剛剛建國,百廢待興,人心惶惶,經濟薄弱,赤地千里的情況下,要去滅掉老巢在東北苦寒之地,士氣高漲,擁有上百萬精銳軍隊(含北宋投降的漢軍)的金國,幾乎可以說是痴人說夢……

宋朝自太祖太宗後,形成了重文輕武,守內虛外的國策。文官掌兵,皇帝則嚴格控制軍隊調動,這種方式基本杜絕了歷朝歷代的軍閥割據和軍人干政。但是,隨著宋室南渡,宋金大戰不斷的情況,又出現了五支由武將控制的半私人軍隊,即五大護軍。這也就是南宋當時的老本,看看他們有沒有能力滅金……

岳家軍,兵力約十萬,統帥岳飛。抗金戰爭中,岳飛率軍屢敗金軍,收復襄陽六郡並進軍朱仙鎮,後被趙構召回。岳家父子遇難後,岳家軍分化瓦解。

韓家軍,兵力八萬,統帥韓世忠,早年在西北從軍,鎮壓了方臘起義。宋室南渡後率軍平定苗劉之變,解救高宗。黃天蕩截擊金兀朮,名震天下,其指揮的大儀鎮大捷更被稱為南宋中興武功第一,岳飛死後,韓世忠也被解除了兵權。

張家軍,兵力約八萬,統帥張俊,靖康之亂後脫穎而出,鎮壓李成並率先擁立康王趙構,提出南渡方針,成為趙構左右手。但張俊貪財怕死好色荒淫,所部稱姦淫擄掠,無惡不作。

吳家軍,兵力五萬,統帥吳玠,長年為大宋防守川陝一線,防止了金國對江南的戰略包圍,在饒鳳關和仙人關等戰役中大破金軍,穩定了戰線,可謂南宋西北一柱石,奈何兵力太少。

劉家軍,兵力六萬,統帥劉光世,部下是北宋西軍精銳,南宋初年表現尚可,是南宋諸將中第一個建節的將軍。晚節不保,一遇金軍就跑,被稱為逃跑將軍,碌碌無為,後來,其部下大部叛逃金國……

五大主力加起來不到四十萬人,互不節制,各自為戰,雖然聽命於趙構,但都是驕兵悍將,一遇到挫折和危難,連趙構也無法調動。並且,南宋朝廷在經濟上捉襟見肘,顧此失彼;朝堂上人才枯竭,人心惶惶,沒有糧草沒有戰馬沒有軍餉沒有士氣……

面對金國並不腐朽的統治階層,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後勤保障,再加上一百多萬久經沙場的精兵強將,如何應對?如何滅敵?能自保就不錯了,畢竟攻和守完全是兩碼事。南宋的堅城河汊,甚至一些疾病,才是金國,甚至蒙古騎兵的噩夢……


蕭十一瀾



可以肯定的說,完全有可能。

有人說,南宋的國力比較弱,支持不了南宋滅金的戰爭。也有人說北宋都打不過金光,南宋怎麼能打得過呢?

這些話表面上聽起來很有道理,實際上都是胡說八道。

金國崛起的時候,不過幾千名士兵。就算把遼國滅亡了,金國也不過幾萬部隊。

很明顯,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金國也不是一年就強大起來的。

如果南宋敢果斷的任用岳飛,並無條件的支持岳飛,南宋的國土面積會一點點擴大。在南宋,國土面積擴大的同時,就意味著金國面積的縮小。

雙方力量此消彼長,南宋的國力就一天天強大起來,金國就會衰落下去。

量變引起質變,到南宋絕對實力全面壓倒金國的時候,就是岳飛滅亡金國的時候。



從另一個方面我們來看,北宋之所以被滅亡,是缺乏有才能的武將。

我們經常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將帥無能,累死三軍。就是這個道理。

北宋雖然國力強盛,疆域遼闊,但就是缺乏有充分而三軍才能的軍事將領,所以才會導致兩個皇帝被金國抓走,半壁江山落入金國人手中。

當劉琦、岳飛、韓世忠等名將崛起後,明顯不如北宋強大的南宋且連續戰敗金軍。在岳飛北伐的過程中,曾收復洛陽,一度逼近開封,恢復北宋國土的希望就在眼前。

將在智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這才是古代軍事留給我們現代戰爭的經驗總結。

不能簡單的說南宋國力衰弱,就打不敗金國。



強弱都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明白自己落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迎頭趕上的信心和決心。

同樣是皇帝被別人抓走,主力被敵人消滅。明朝就表現出了和北宋不一樣的另一面。

于謙利用個人的威望和能力,把僅存不多的軍隊擰成了一股繩,擊敗了瓦刺,保全了大明的疆土。

信念是非常重要的,亮劍精神有的時候可以決定戰爭成敗。

就算打不過別人,也不等於就要被動挨打。總要找幾個機會狠狠在局部教訓一下對方,敵人就不敢小看你,自己或許能夠保全。

因為實力弱,打不過敵人,這是漢奸的論調。當年汪精衛就是這麼想的,所以投降了日本人。蔣介石堅持抗戰,到底就迎來了勝利的那一天。


新知傳習閣

不可能。

北宋與遼國交戰,幾乎屢戰屢敗。“澶淵之盟”帶來宋遼百年和平,宋朝每年向遼國的進貢,但相對北宋的財政收入不值一提,北宋有一千個理由願意和遼國和平,遼國遭受饑荒,宋朝甚至無償捐贈糧食,遼國非常感激。

金國崛起了,金國不斷進攻遼國,遼國根本不是金國對手。三萬金軍橫掃百萬遼軍,遼國岌岌可危。此時,如果宋支援遼,金國很難徹底打敗遼。但是,北宋背信棄義,不但拒絕遼國的求援,反而配合金國由南向北夾攻遼國。遼國惱羞成怒,不顧北線主戰場吃緊,讓後衛軍團南下迎擊宋軍,把原想趁火打劫的宋軍痛扁了一頓。可見宋軍戰鬥力之弱。

最終,金國還是滅掉遼國。金國也逐漸認清了宋國的富庶,宋軍的羸弱。金國不但不如約轉讓燕雲十六州,反而“得隴望蜀”,進攻中原。八千金國鐵騎,偷襲開封。“靖康之恥”,北宋滅亡。

北宋有“徽欽二帝”那樣的昏君,活該滅亡。康王趙構在宗澤的扶持下稱帝,南宋建國。

趙構是一個很精明的皇帝,可謂“中興之主”。以南宋百廢待舉的國力,能守住長江防線就是勝利。直搗黃龍,根本不可能。既然打不贏,何必找死?“紹興和議”不是喪權辱國,它給南宋帶來近百年和平,南宋經濟發達,人民免受刀兵塗炭,生活富裕,文化繁榮。為什麼非要誓死北伐,迎回那兩個白痴亡國之君?他們回來,宋高宗咋辦?你是趙構,你會幹這等蠢事嗎?

“紹興和議”簽訂,宋高宗與中興四將的甜蜜關係也到頭了。除了岳飛被殺,其餘三人安然無恙。這是岳飛自找的。高宗不得不殺岳飛。

中興四將,無論戰功還是能力,岳飛都不突出。一部《評書 岳飛傳》把岳飛神話了。岳飛最大的毛病是剛愎自用,朱仙鎮十二道金牌岳飛才不得不退兵。你是皇帝,這樣抗旨不遵的武將,你能容忍嗎?

別說岳家軍,就是傾盡南宋全部兵力也無法打敗金軍,更不可能直搗黃龍。

宋金和平了,蒙古又崛起了。彷彿是歷史的輪迴。宋國故伎重演,又幻想火中取栗,又忘了唇亡齒寒的道理,又一次背信棄義,聯合蒙古鐵騎夾擊金國。金國滅亡了,南宋失去了戰略緩衝,獨立抗爭了幾十年,終於被元軍滅亡。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那個年代,蒙古鐵騎橫掃世界,無人能敵。直到百年之後,徐達、常遇春橫掃元大都,藍玉橫掃漠北,漢民族終於一統河山,重新屹立於華夏大江南北。此時的漢民族,已經融合了遼金元各民族的血液,難分彼此了。中國就是在各民族不斷融合下延續、發展、壯大,直至今天。


鳳凰島老狼

當時,金國立國不長,根基不穩,又,金國之本部兵馬不過數萬,如果支持岳飛,金國一敗,宋人及遼人勢必群起,金人必滅。很多人認為趙構是因為岳飛迎回二聖,趙構不喜,所以被殺,其實大錯特錯,當時趙構無子,又失去了生育能力,而且趙構生前讓位,所以趙構戀權沒有基礎,又,岳飛被殺時,已經調回中央,北伐已經終止,迎回二聖已不可能。那麼岳飛為何因莫須有而死,如果岳飛把金國滅了,這是何等功勞,這等功勞趙構拿什麼去賞賜岳飛,可能只有拿自己趙氏皇位去賞賜了,可能會有人說岳飛不是那種人,劉裕,曹操等開始也不是,但等你慢慢走到那個位置的時候,你下面數十萬弟兄也會讓你繼續走下去的。另外,趙構開始是積極支持岳飛北伐,一直對岳飛信任有加,為何後面又不支持了?有一次,岳飛發脾氣,突然離職回廬山,趙構派人暫管,然而岳飛的部隊不聽令,趙構只好求岳飛重新出山。岳飛父子不但被殺,岳家軍內部還有數名高級將領被殺,可見趙構怕的是不受控制的岳家軍。對趙構來說,不殺岳飛,可以光復中原,但趙宋可能被滅,殺了岳飛,雖暫時不能光復中原,但趙宋依然可能延續下去,在當時來說,趙構的選擇並不難選。從一面也可以說明岳飛的政治能力極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