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虽美,但需量力而为之

开一家民宿怎么样?这似乎成了不少旅游业从业者当下关心的话题。今年一季度,多家民宿品牌迎来了新一轮融资,民宿行业搭上了投资风口。

民宿虽美,但需量力而为之

近几年来,我国民宿行业发展迅速,2014年时,全国民宿不过只有3万家,到了2016年底这个数字变成了5.3万家。

民宿最早起源于英国,上世纪60年代,大量乡村人口进入城市,英国乡村房屋出现闲置,这种空置形式并非整栋房屋空置,而是孩子进入城市上学工作后,空出一两间卧室,老人还在乡下。与此同时,富裕起来的城市居民,希望到乡间度假,于是,将乡村房屋中的闲置卧室出租给城里来的游客度假,民宿也就应运而生了。

从某种意义上看,国内的人口迁徙模式,很像当时的英国,乡村房屋闲置,城市居民想出游,符合民宿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不论是乡村基础设施,还是民宿经营者本身,国内都与英国有很大区别,这样的区别,是民宿产业发展难以迈过的门槛。

民宿虽美,但需量力而为之

在我国,民宿多集中于乡村和古镇,前者以周边景区的自然风光为卖点,后者以人文特色为主,不论是乡村还是古镇,其都有一个共通的问题,就是基础设施不足,特别是平常看不见的地下管网。仅仅一个“厕所问题”,往往就会难倒民宿经营者和游客。当然,也有开业在城市地带的民宿,但这样的民宿已经与宾馆无异,并且很容易因扰民而被投诉。

另外,发达国家的民宿,往往采用的是"B&B"模式,即只提供“床(bed)”和“早餐(breakfast)”,经营者就是房主本人,并无过多成本,游客的住宿价格也不贵,很适合背包客。但是国内民宿则不然,原有村镇房东的经营能力不足,往往将房子转包给民宿从业者经营,自己收取租金。这自然大幅度增加了民宿运营成本,为了增加收入,民宿也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宾馆,提供的服务并不局限于“床”和“早餐”,房价也增加不少。但是,不论是规模化经营能力还是成本要素,单一民宿均无法与周边服务标准化、业务连锁化的正规酒店相竞争。

更为关键的是,这种承包式的民宿经营模式,初期投入非常高,不论是签订长期租赁合同,还是装修、推广。然而,不论是风景名胜区还是古镇,其旅游均有淡旺季之分,加之民宿规模小,入住客人少,回本缓慢。“花几百万元开业做民宿,结果月利润还不如打工”,这样的经营状态,在民宿领域内并不鲜见。一旦当地政策或房屋租赁市场发生变化,民宿经营者并无房屋所有权,其经营状态自然也难以保证。

民宿虽美,但需量力而为之

与此同时,国人的旅游偏好与欧美游客有所不同,前者喜欢参观景区,而后者钟情于休闲度假。在这样的情况下,热门旅游景区民宿扎堆,鱼龙混杂,而一般乡村的民宿则问津者寡。

民宿作为舶来的一种旅游业态,其在国内的经营状况,受制于诸多因素,对于有意投资者而言,虽然“农妇、山泉、有点田”的想法很美丽,但是,也要考虑现实条件,量力而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