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那些蕴藏文化和历史之地~

海南十大红色圣地

海口中共琼崖一大旧址

海南那些蕴藏文化和历史之地~

中共琼崖一大旧址原为邱氏祖宅,兴建于1919年,占地面积1793平方米。该宅坐北向南,二进四合院式布局,东西厢房,是较为典型的海南居民建筑。1924年,邱宅主人邱秉衡将宅院提供给琼崖中共党组织作为革命活动联络点,是琼崖革命斗争23年红旗不倒的策源地。

三亚保平村

海南那些蕴藏文化和历史之地~

保平村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地处崖州古城西南八里,古称毕兰村,是古崖州的边关重镇、海防门户。毕兰村历史悠久,沿革甚远。唐时因李德裕谪居毕兰而扬名,后因宁远河水冲毕兰,村民移居黎地。此后不断迁来的居民,聚居于毕兰村北,取名“保平村”,意为保世代平安。

文昌张云逸将军纪念馆

海南那些蕴藏文化和历史之地~

位于文昌县城文昌中学南面,1992年为纪念张云逸将军诞辰100周年而建。大门和陈列室中间是张云逸全身铜像,总高8米。传神的形象尽现其大将风采。基座上面镌刻着彭真题写的“张云逸大将”金字。铜像后面陈列室展出史料照片、图表、绘画、书稿、实物,系统地介绍了张云逸光辉战斗的一生。

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

海南那些蕴藏文化和历史之地~

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建于2001年,以原琼崖纵队司令部旧址为依托,是全国100个重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纪念碑高23米,象征着海南23年(1927-1950)红旗不倒的光辉历史,时刻提醒着人们琼崖纵队革命先烈在解放海南中做出的牺牲。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是全国三十条红色旅游经典线路之一。

定安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

海南那些蕴藏文化和历史之地~

母瑞山位于定安县南部地区,被誉为“琼崖革命的摇篮”,于1928年、1932年两次成功保留革命火种,创造了海南革命“23年红旗不倒”的奇迹。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旧址)于1996年8月1日落成,同年8月15日被列为省级革命纪念建筑物,2001年6月被中宣部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屯昌南田村

海南那些蕴藏文化和历史之地~

南田村是海南省著名的红色革命老区村庄。第二次革命战争初期,琼崖工农革命军司令员冯平同志长期在南田村一带活动,开展发展党员工作,得到了南田村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拥护,使革命队伍得以发展壮大,并于1927年12月1日发动武装起义。

临高角

海南那些蕴藏文化和历史之地~

这里是解放军建军以来组织实施大规模渡海登陆作战的成功战例,也因为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临高角远近闻名。临高角一直以来都是海南红色景区的典型代表,为纪念解放海南战争中付出血肉之躯的先烈,临高角解放公园以此为主题设立,成为缅怀历史、继往开来的红色景区。

昌江昌城村

海南那些蕴藏文化和历史之地~

古昌化县的县城,是有名的古迹旅游胜地也是著名的红色胜地。位于昌江西部滨海,城址即现昌成乡昌城村,距现县城石碌镇50多公里。 古昌化城自设置县治以来,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

陵水坡村

海南那些蕴藏文化和历史之地~

琼中白沙起义纪念园

白沙起义纪念园位于海榆中线160公里处,琼中县红毛镇番响村东侧,始建于1987年,坐北朝南,后依德伦山,前向黎母岭尖,占地面积62亩。1987年9月,为了纪念黎族领袖王国兴、王玉锦于1943年8月12日领导黎、苗族同胞发动白沙起义的光辉事迹,原自治州人民政府拨出资金,动工兴建白沙起义纪念碑。

海南那些蕴藏文化和历史之地~

海南那些蕴藏文化和历史之地~

海南十大古街老巷

在海口生活的人,

相信这些地方再熟悉不过了:

解放路、中山路、得胜沙路、新民西路……

如今,

这些百年老街更是焕发出浓厚的文明色彩。

那你是否知道——

解放东路,最早叫“永乐街”;

中山路,是为了纪念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而命名;

得胜沙路,古称“外沙”,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海寇张十五侵犯海口,清兵把总黄开广带领海口、府城一带军民的顽强抵抗,贼寇最终被军民驱赶出外沙,“得胜沙”即因此而得名……

海口骑楼老街

海南那些蕴藏文化和历史之地~

海口的骑楼老街建筑群初步形成于1920年代至1940年代,其中最古老的建筑四牌楼建于南宋,距今有600多年历史。骑楼的历史与海口早期的对外开放息息相关。晚清时期,海口是当时全国对外开放的口岸之一,全岛对外开放的窗口,在南洋谋生的人开始回家乡投资建设。1849年,最早的骑楼在水巷口、博爱北路一带的四牌楼街区建成,整片骑楼街区就是从这里延伸开来,形成了规模。

海口西门老街

海南那些蕴藏文化和历史之地~

西门街的诞生源于五百年前,那时候这里是海口所城的首脑机关地,明代的千户府和清代的同知署、参将署都设立在这里,并曾发生过一街出三将的传奇故事。后来,随着城市规划的改造,西门街仍然保存了原貌,成为“老海口”的象征。

海口居仁坊

海南那些蕴藏文化和历史之地~

海口的老街区中有座“居仁坊”,它还有一个更古老的名字——“马房村”,300多年前,这里是海口明代军队屯马场所,因此得名“马房”,为海口老街坊们所耳熟能详。居仁坊是古海口政商汇萃之地,居仁坊社区成立于1954年,是海口老城主要街区之一。

海口绣衣坊

海南那些蕴藏文化和历史之地~

绣衣坊不仅是海口府城地区一条古老的居民巷,也是当地最具民俗文化的一条街巷。街巷始建于明代,明代以来,这条街巷聚集众多秀才在会馆中求学,并居住着许多大户人家。相传明代当朝皇帝因为这里学子聚集,人文蔚起,钦赐“绣衣坊”牌坊名。封建社会的读书人都穿刺绣的衣服,因此"绣衣坊"因皇帝题赐坊名而声名远播。

三亚崖城老街

海南那些蕴藏文化和历史之地~

崖城老街始建于明代,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崖城一直是海南岛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和军事重镇。从南北朝起置郡设治,自宋朝以来,历代的州、郡、县都设在这里。历代的文人墨客,圣贤学者,达官名流的流配谪居之地,鉴真东渡遇险之后的避风港,海上丝绸之路中转驿站,黄道婆在此向黎族学织锦技术,开创了中原的棉纺织时代。

文昌铺前老街

海南那些蕴藏文化和历史之地~

铺前老街,又称胜利街。始建于公元1895年,1903年重新规划,形成东西和南北走向的“十”字走向街,南北长180余米,东西长354米,街宽7米,是海南保存最完整、南洋建筑风格显著的百年老街。这里,已不见昔日车水马龙、南来北往的阵阵喧嚣,沉淀下来的是宁静而淡淡的古朴和那份关于沧桑厚重文化的深远记忆。

文昌文南老街

海南那些蕴藏文化和历史之地~

文南街,兴建于1920年代,南洋味道十足,位于文昌老城中心,南北走向,沿文昌河而建,蜿蜒百米有余,初考为民国二十年初具规模,乃中西合璧式南洋风格之骑楼街道。

琼海新民老街

海南那些蕴藏文化和历史之地~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闯南洋的琼海人回乡后在新民街建起混合巴洛克、文艺复兴、南洋风格的独特建筑,以其形而命名“骑楼”,新民街就是当时嘉积的商业中心,是当时最繁华的地方。

澄迈金江老街

海南那些蕴藏文化和历史之地~

澄迈老城老街位于海南省澄迈县老县城。公元607 年,澄迈县治建于老城墟,古街位于古县城的东南边,现称老街,也叫下街。老街有百余米长,均由各种石条铺设而成,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现已被摧毁,建成水泥路面。老街的两旁居住着老城居委会的居民,有的房屋依旧,但见散落墙角的石墩石刻,残碑断简。

乐东佛罗老街

海南那些蕴藏文化和历史之地~

佛罗老市街位于乐东佛罗镇佛北村委会四队。佛罗,南宋立村,旧称五村,因盗匪猖獗,常被欺负。后来意识到团结就是力量,由月村、苦梨村、东冲村、放教村、德业村等村民移居而成。宋代属延德县辖,元代属吉阳军管,明清至民国分属崖县、感恩两县。佛罗在明清时代就已是一个商业集墟,这是始建于明代、经清代重修的佛罗琼邑会馆旧址。

《锦绣中国》集萃中国各地优质旅游宣传片及城市形象片进行双语剪辑制作,栏目同时面向国内及境外观众,向全球观众推荐中国的旅游城市及壮美山河风光,为中国的旅游产业做出贡献。分发平台包括国内的今日头条、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等网站,以及境外的Facebook和YouTube, 欢迎供稿: [email protected]

— 锦绣中国 —

福建电视台旅游频道

18:57首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