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该不该死,九千岁有望成万岁吗?崇祯诛魏忠贤该诟病吗?

魏忠贤是明末的大太监,他祸乱朝纲,结党营私,剪除异己,贪赃枉法,无恶不作,按道理这种罪行罄竹难书的祸国殃民之辈,落得生死的下场理应是咎由自取,拍手称快才是,可是近年来网络上出现了不少对于魏忠贤的惋惜,认为他才是明朝延续的擎天之柱,有忠贤在,朱明国祚必将传承更加久远,更多佐证之下,九千岁被誉为一时枭雄!

魏忠贤该不该死,九千岁有望成万岁吗?崇祯诛魏忠贤该诟病吗?

天启朝,魏忠贤正式走上了历史的大舞台,他执掌东厂,成立了阉党,手底下有“五虎”、“十狗”、“十孩儿”、“四十孙”,不少朝臣投机归附,一时间权倾朝野,被誉为“九千岁”,可见其影响力之深远,可是随着崇祯的继位,先是麻痹魏忠贤,而后迅雷之势剪除他阉党羽翼,最终九千岁仅仅60岁就驾鹤西去了,终结了他叱咤风云的一生。

众所周知,崇祯虽然铲除了阉党,可是随之而来的东林党势力把持朝政,大明王朝也在朝臣的争权夺利尔虞我诈中走向了灭亡,崇祯自缢前写下的那句“文臣人人可杀”,诉诸了他对朝臣的寒心和绝望!那么问题来了,魏忠贤该死吗?九千岁有望更进一步成为万岁吗?崇祯诛杀魏忠贤的行径应该被诟病吗?

魏忠贤该不该死,九千岁有望成万岁吗?崇祯诛魏忠贤该诟病吗?

我们先说魏忠贤能否成为皇帝?亦或者完全掌控皇帝?东汉是太监和外戚轮流专权,到了唐朝甘露之变后,太监更是为所欲为,甚至于擅立皇帝,掌控中枢,而明朝吸取了此教训,所以祖训严明“太监不得干政”,可是自成祖夺取帝位后,这一条就变得形同虚设了,明朝的大太监不少,如刘瑾、王振,都是权倾一时,可是他们都是依附于皇帝,是皇权的延伸,所以才有了天启醉心于木匠,放权给了魏忠贤,忠贤嚣张跋扈于一朝,而崇祯一登基,仅仅几个月就除去了权势通天的魏忠贤,可见魏忠贤虽然权大,可是在皇帝面前当真是危如累卵,明朝的太监只有监军权,并没有能力掌控军权,触手伸不进军队,而且在朝中不少的朝臣都视之为敌对,他们也就只能仗着皇帝的宠幸而嚣张一时罢了。

魏忠贤该不该死,九千岁有望成万岁吗?崇祯诛魏忠贤该诟病吗?

既然如此,那魏忠贤是不是不该死,崇祯的行径该被诟病喽?不然,魏忠贤在天启年间,伙同客氏,胁迫皇后,危害后宫,令得天启皇帝的嫔妃流产,甚至他们还从外面带有怀孕的宫女,想要给皇室渗水,如此行径当真是大逆不道,在崇祯继位之后,魏忠贤还一再用卑劣手段让美女色诱于他,想让崇祯沉沦于骄奢淫逸之中,如若不是张皇后的提醒,当真是处处危机,虽然魏忠贤不可能篡权夺位,可是要给崇祯下个毒什么的,还真是防不胜防,所以基于此,再加上魏忠贤阉党的坏名声,崇祯就剪除了这个九千岁,拔除了阉党根基,从当时的背景来看,扳倒魏忠贤的确是势在必行之举措,毕竟谁想在身边放一个祸国殃民且随时可能害其性命的小人呢?

魏忠贤该不该死,九千岁有望成万岁吗?崇祯诛魏忠贤该诟病吗?

笔者真不认为崇祯的政治措施是该被诟病的,他真正错在没有平衡党争或者直接剪除党派的存在,阉党的倒下,使得东林党一家独大,需知政治就是平衡,帝王就是驭人之术,然后居中调和。皇帝想要造就另外一个阉党也是极为简单之事,只要他认可和支持,相信不久之后,崇祯朝堂同样可以有另一个权倾朝野的大太监的出现,到那时,利用政治的相互制衡手段,必定是另外一番局面,至少不会被粮饷而活活给拖死,所以崇祯诛杀魏忠贤一事不应该被诟病,相反还值得称赞,而真正诟病的应是他不具备帝王驭人和平衡之术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