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不能学乌兹别克和越南,我们的成绩再差都不应该开倒车

U23亚洲杯在中国常州落下帷幕,乌兹别克和越南在一场罕见的雪战雪战中分出了胜负,但他们青训却都宣告获得了相当大的成功,而且他们青年队的成功,也不是从这届比赛才开始的,并非偶然。

它们身上,有中国足球值得学习的地方,也有中国足球值得警惕的地方……

中国足球不能学乌兹别克和越南,我们的成绩再差都不应该开倒车

越南首富创精英学院,这次率队亲征,我们的首富搞足球是另一种风格

检视乌兹别克和越南的青训,颇有共同点:

  • 都是近10年来自上而下制定政策,开始重点发展;

  • 都是足球人口基础并不雄厚;都是全国选材,建立国家青训练中心;

  • 都大力开展体教结合;

  • 都对联赛俱乐部提出了建立各级梯队的要求。

这些事情,其实中国足协的工作也都在做,但是,却是南橘北枳。

一方面,乌兹别克和越南的“体教结合”,均强调“深度”和“专业度”。比如这次构成越南队阵容半壁江山的越南黄英嘉莱足球学院,学员们从全国选拔,从小就同吃同住,以一支球队的名参加联赛,磨合度极高,更和英超阿森纳队进入深度合作;又比如乌兹别克,建立了覆盖多个学历的足球专业学校。

值得一提的是,黄英嘉莱足球学院的创建者、越南首富段阮德,他这次还以越南足协副主席和越南代表团团长的身份,率队亲征。

中国足球不能学乌兹别克和越南,我们的成绩再差都不应该开倒车

中国足球曾经有过类似黄应嘉莱学院的“根宝模式”,但却在职业联赛各豪门的购买力面前分崩离析;曾经的体校模式,学员的职业出口相对狭窄,让很多有潜力的小球员的家长望而却步。而如今的中国足校,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选材门槛低,人数多,收费高,刚好跟越南倒过来。

中国足球不能学乌兹别克和越南,我们的成绩再差都不应该开倒车

另一方面,越南和乌兹别克很重视足球配套专业人员的培养。越南投入很大精力培养拥有现代足球观念的教练员,乌兹别克则设有足球研究院,专门培养教练、裁判、信息分析员等专业人员。这也是中国足球现在比较匮乏的。中国现在的青训选材理念,还停留在个头高、力气大的落后阶段。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两国足协的执行力、俱乐部的配合度,也比中国足球高很多。除了国家层面的投入,大量的俱乐部青训中心和足球学院的建立,为青训的金字塔顶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相比之下,中国足协目前还处于苦口婆心引导俱乐部将投资由大牌内外援向青训分流的起步阶段,还需要更多更积极的响应。

中国足球不能学乌兹别克和越南,我们的成绩再差都不应该开倒车

越南乌兹都是精英模式,中国足球不能也没条件“开倒车”

乌兹别克和越南的青训,早在这届比赛前,实力就得到了检验,它们的最大共同点在于:他们的足球基础并不厚实,靠的都是自上而下,集中整合资源的“精英足球”和“准举国体制”。

这本来不是中国足球最擅长的么?现在却成了中国足球弱项。你以为中国足协是衙门,政令一出莫敢不从,那就大错特错了。颁布一个限制大牌内外援的调节费,还要被各家中超豪门花式逃费,玩成艾斯比,谈何配合?强制梯队建设,足协强制力有多少,也值得怀疑。

越南模式学的是法国足球和日本足球,中国足球现在则处在”前日本足球“时期,和日本足球最糟糕的时期类似:足球沦为财阀和企业的玩物和广告牌,缺乏足球的社会责任感,也没有长期投入的觉悟和热情。黄应嘉莱学院如果在中国,命运和徐根宝的东亚队一样,就是卖人到卖队。

中国足球不能学乌兹别克和越南,我们的成绩再差都不应该开倒车

当然,中国足球的核心目标,和越乌又有不同,我们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就提高成年国家队的成绩,而是全民普及足球、让更多的孩子接触到足球、感受到足球的魅力,强身健体。

法国的克莱枫丹计划和德国足球的十年振兴计划,他们也都是类似精英体育的模式,但是,别忘了法国和德国庞大的足球人口基础和普及程度,精英模式只是他们足球模式构成中,很小的一部分。

只有精英足球模式的国家,足球水平的上限不会很高。

何况,以中国足球目前的市场开放程度,要回到精英足球的老路上,有难度,而且也不符合体育大国的发展战略。因此,两条腿走路,或许才是最适合中国足球的。


  • 麦卡,资深媒体人,段子老司机,复旦大学新闻传播硕士。角度刁钻脑洞大,专注有脑有趣的体育资讯和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